她是一所獨特的大學,沒有明亮的教室,沒有正常的教學環境,但她又有其特有的魅力:授課教師有毛澤東#65380;朱德#65380;張聞天#65380;秦邦憲,以及外國人李德等#65377;因此,她吸引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各地無數的知識青年#65377;她就是中國抗日軍政大學#65377;
1937年1月29日,在延安北二道街上,中國抗日軍政大學成立了#65377;樸實無華的大門上甚至沒有一塊像樣的校名牌匾#65377;直到1938年夏天,抗大副校長羅瑞卿才決定裝飾一下抗大校部的大門#65377;羅瑞卿派譚冠三找人寫了“中國抗日軍政大學”和“團結#65380;緊張#65380;嚴肅#65380;活潑”共16個字,分別掛到大門上方,貼在大門兩旁#65377;兩名武裝整齊的戰士在校門站崗,還請了城內照相館的人拍攝了大門的照片#65377;
抗日戰爭時期,抗大最多曾發展到12所分校,先后培養了20多萬名軍政干部#65377;毛澤東曾稱贊她為“最革命#65380;最進步”的軍事學校#65377;1955年,在共和國授予的元帥和將軍中,有7名元帥#65380;8名大將#65380;26名上將#65380;47名中將和126名少將曾是在抗大工作#65380;學習的干部和學員#653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