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劉小青 李 靜
重慶已經是中國內陸地區最大的都市,但在未來10年或更長一點的時間里,更大的追求會刺激重慶設法跟上海、北京爭奪“全國最大城市”的頭銜。
城市形象,堪比紐約東京香港
在這個巨大的城市,看到滿是公寓的山丘,你可能會想起香港;這里密集的人口會讓你想起東京;還有那些橫跨長江兩岸、如同布魯克林大橋的工程,可能還會讓你想到紐約。
在重慶,到處可見新的高速公路、新的大橋、拔地而起的高樓,很多時候,新的景象倒不會讓你感到驚奇,反而是很偶然地見到城市舊貌的痕跡時,你會吃驚。
一個接一個,中國內地的城市爭先恐后地實行城鎮化。但不論是從規模、目標或者改造的程度看,有著1200萬人口(重慶總人口3100萬,城市人口1100萬——本刊注)的重慶都自成一格。伴隨重慶經濟成長,這個城市每年吸引約20萬人來到這里,相當于增加一個美國俄亥俄州的阿克倫市,或是佛羅里達州的奧蘭多市的人口,且重慶仍沒有停止城市化的步伐。
重慶還在擴大城市的容量,通過實施一個名為“一小時經濟圈”的戰略,他們迅速地將城市周邊地區聯系在一起。重慶希望在未來5年內能夠使大約200萬農村人口遷入距離市中心一小時車程的新城鎮區,此后5年內再遷入200萬人。
龐大的人口遷移計劃使重慶環境面臨巨大的壓力。重慶是一個以水運、鋼鐵、冶煉、摩托車制造和汽車制造業為主的工業城市,環境污染一直困擾著這個城市,重慶計劃將制造大量空氣污染的大型鋼鐵廠移至郊區,也正擬定其他解決之道。重慶這個巨人般的城市正在迅速地成長,它將是中國未來都市的范本。
發展機會,這里比國外多
今年31歲的趙云(音譯)是一名海歸,先前她在加拿大多倫多完成學業,并取得了綠卡,但是她毅然放棄了許多移民夢寐以求的生活,回到重慶,如今她是一名大型保險公司骨干。
趙云說:“雖然我從小在重慶長大,但這個城市變化太大,我都感覺有些陌生了。有時出去與朋友聚會,看到周遭巨變,基本都認不出來了。”
被問及為什么要回來時,她說:“理由很簡單,這里的機會比國外多!”
在重慶,你可以看到成群結隊的人,每天拿著根竹棍,徘徊在城市的街道上。他們都在尋找臨時搬運工作的機會,其他一部分的新重慶人則進入忙碌的建筑業。
25歲的余海(音譯)不久前從四川來重慶打工,他來重慶是實現自己的希望:賺一筆錢孝敬父親,因為年已古稀的父親還在田里勞作,過著拮據的日子。
余海說:“我父親很辛勞,我經常叫他過得快樂些,但由于生活的艱辛,他不知道如何才能快樂。”余海說,“如果我能找到一個理想的工作,月收入能超過1000元的話,我就能讓我一家過得好些。我不想回老家,因為那種生活太艱辛太勞累了,我的夢想在重慶。”
重慶迅速崛起是一種象征
中國過去也曾建設了許多大的都市,比如從中國北部的天津到南部的深圳,但這些都市都集中在中國東部富裕地區。重慶的迅速崛起是一種象征:中國正在花大力氣試圖使有著四分之三人口的內陸地區能享有東部的經濟繁榮,而中國領導層已形成共識,要解決內地的貧困,就必須鼓勵成千上萬的人選擇城市。
中國的城市化道路被認為是消除貧困的一條路徑。在1978年,只有18%的中國人生活在城鎮。但在2010年前,中國預計這個比例將增加至50%。人口統計學家和很多其他的專家稱之為人類歷史上一次最大規模的移民。
(原文載于美國《紐約時報》原標題為《重慶:中國未來都市的范本》摘自“中國新聞網”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