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往往容易低估別人工作的難度,以為對方的工作是極易完成的。這往往會體現在一個有多種分工的團體里。比如搞技術的人可能會埋怨搞銷售的人沒有把自己創造的產品賣得更好,搞銷售的人會埋怨搞技術的人沒有設計出更好的產品,他們都覺得自己比別人更勤奮,而對方總是輕松度日,并且總認為自己工作沒有績效是由于其他人的不努力。
美國一位足球隊教練曾經這樣描述一些喜歡罵人的球迷:“那些觀眾坐在看臺上,眼睜睜看著球場里的運動員無法把球傳給幾米外的隊友,他會抱怨這些運動員,因為他覺得這并沒有什么困難。然而,在球賽結束后,他卻在停車場找不到自己的車了。”
是因為人們的心胸狹窄而導致他們總以為別人的工作比較輕松嗎?并非完全如此。一項新的研究顯示,這個現象是人們的一種正常的心理和生理反應,確實有神經學上的科學根據。英國倫敦大學神經學研究所的研究員尋找了一名志愿者來做一個實驗。這個志愿者被要求挑揀重量介于50—850克的黑色小盒子,同時把這個過程錄下來。然后再請12名志愿者一邊看錄像,一邊也來挑揀盒子。結果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當這些志愿者拿起盒子時,他們都判斷錄像中志愿者所舉起來的同樣重量的盒子要比自己所舉的輕,平均感覺輕了61克。
研究人員通過儀器對被測試者的大腦分析后發現,是大腦的運作方式讓人們得出“別人比自己輕松”的判斷。當人們觀察別人做某件事情時,觀察者的運動神經系統會仿真對方的行為,這種仿真作用可幫助觀察者理解對方的動作、用意與目標。然而,這種仿真會出現偏差,畢竟觀察者是在想像,需要有什么結果,一想就獲得了,所以覺得該項工作做起來并不難。但是,如果讓觀察者自己去做同樣的事,他的動作就會干擾自己大腦觀察該動作的處理能力,產生理解上的偏差,認為自己很勤奮,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研究人員指出,這個研究可以促進人們的相互理解,讓人們盡量消除自己的大腦對別人工作產生的誤解,免得引起同事間不必要的矛盾。
(摘自《新民晚報》圖:左都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