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任何抵押,窮人也能貸款;沒有一點利息,乞丐也能借錢。這就是孟加拉國穆罕默德·尤努斯博士倡導的小額信貸項目。至今,小額信貸的成功模式已經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得到推廣,數百萬貧困人口成功脫貧。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將2006年度諾貝爾和平獎授予孟加拉銀行家尤努斯及其創立的格萊珉銀行。
中文版的《窮人的銀行家》是由在公眾視線中消失3年再度歸來的“打工皇后”吳士宏翻譯的。她對穆罕默德·尤努斯及這本自傳性質的書給予了相當高的評價:“我太崇拜尤努斯了,我從未這么崇拜過一個人!這個人太棒了!顛覆了銀行業的傳統,創造了窮人經濟學!”“我跑了好幾個書店,最后花了20多美元買到了。我看這本書的時候,都會掉眼淚,二十幾年了,尤努斯堅持做這么一件事,太不容易了,這個人太偉大了!”
尤努斯1940年生于孟加拉國吉大港的一個寶石加工場主的家庭。少年時代的他并沒有因為家境殷實而沾沾自喜,相反,他所目睹的本國的愚昧和貧窮影響了他之后的人生路程。本國大學畢業并赴美留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后,他回國擔任家鄉吉大港大學經濟系主任。1983年尤努斯創辦格萊珉銀行,在不需要抵押的情況下向窮人提供小額貸款。迄今,格萊珉銀行已經向240萬個農村家庭提供了38億美元的貸款。格萊珉模式也已經被引入到全球將近100個國家。
常理上,借出去的錢是為了能收回來并附帶一部分錢的使用費——利息。那些赤貧的人而言,沒有抵押品,他們不能得到一般商業銀行的借款。而且對于大多數人而言,即便他們擁有一些資產,但由于無法證明為其所有也無法獲得貸款。因為那些保守的銀行家們,堅持一套他們認為行之有效的、流傳了幾百年的信貸哲學,而這些信貸哲學,幾乎無一例外地把農民與窮人置于最不利的信貸地位。禰足珍貴的是尤努斯博士懷揣著“銀行要到窮人中間去”、“所有窮人都值得信任”這樣一顆拯救窮人之心,對這種借貸金融理念文化進行了完全顛覆。
尤努斯認為,在窮人群體中,如果一個人不還貸,那么其他人就會幫助他,或者延長還款期限,或者讓他每天少還一點,但總而言之,他還在熟人社會里,還處于監督之下。因此,若他拒絕還貸的話,他在這個熟人社會中的信用就會受損,很難在熟人社會中繼續生活下去。這樣,熟人社會的相互監督就能極大地消除道德風險。格萊珉銀行公開透明的“小組+中心+銀行工作人員”的貸款程序是非常有智慧的一種金融機制創新,有效降低了由腐敗與無效率帶來的金融風險。
格萊珉的成功是因為尤努斯深信以及格萊珉的實踐證明,只要給窮人機會,他們的競爭實力不容小覷。在窮困的絕境中掙扎的人們,對現實的機會有更深刻的體察,只要輔以相關的金融服務——小額貸款,他們就能抓住機會。貧窮只應在博物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