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著”獨生子女的商機
湖南學生鐘海龍在2005年考上了安徽的一所大學,家境并不富裕的他從入大學起就開始琢磨如何勤工儉學。他先后干過家教、市場調查員、派送傳單等工作,但收入一直并不穩定。
他發現,自己的室友從小在家里就沒干過家務活兒,每到周末就要背著臟衣服和臟床單等回家洗。很快他也注意到,一些本地的學生幾乎每到周末時都要大包小包往家抱臟衣服、臟襪子,甚至連女生都不例外。原來現在的大學生不少都是獨生子女,在家時很少干家務活兒,類似洗衣服的事情向來都是交給洗衣機去做。到學校后,要自己動手洗衣服,這讓他們非常不適應。家在本地的學生可以往家抱衣服,家在外地的學生就只能想各種湊合的辦法了。鐘海龍在校園中進行了一番調查后,覺得與其自己天天外出打工,還不如幫這些獨生子女洗衣服賺錢呢。
于是,他找到學校后勤部,商量著以每月150元的價格租下了一個校園角落中閑置了很久的工房。自己利用課余時間足足清掃了4天才終于收拾出個模樣,自己動手接好水路電路后,他又跑到合肥的舊貨市場,以120元的價格購買了一臺舊洗衣機,再到市場上購買了幾個大盆。340元投資后一切準備就緒。鐘海龍制作了一個價目表貼在了學校的公告欄中,從床單到枕套被罩、從外衣到襯衫內衣、甚至襪子的清洗都明碼標價。然后室友幫忙印了一些小傳單挨個遞送到宿舍樓中。
讓他沒想到的是,由于價格非常適合學生們的消費水平,廣告剛剛貼出來不到1小時,就有學生拿著衣服前來詢問。一下午的功夫,他就收到了40多件衣服。以平均3元計算,就是120元。就這樣,不到2個月的功夫,鐘海龍就一口氣將相連的3個工房都租了下來,并且又添置了4臺洗衣機。每天上百件服裝的清洗量,使他每月都可以穩穩賺到4000元以上。
鐘海龍最聰明的地方就是他準了一個特殊的群體——獨生子女。特別是城市中的獨生子女們,沒有經歷過生活壓力,一直由父母包辦著生活中的瑣事,一旦離開父母后生活能力就經受著考驗。而大學生一向追求生活品質,因此他們更樂于接受花小錢解決自己生活困難的方法。洗衣、服裝修改、服裝整熨等看似很小的生意,在大學校園中卻有著龐大的用戶群體。
“嬌慣”大學生的胃
除了生活能力普遍低下外,城市學生和獨生子女們還有一個共同的地方,就是希望能夠享受更精致的生活,于是在他們的衣食住行上可以下功夫做文章的機會更多。
繆先生在中山大學著名的“小北門”開的甜品店,抓住的就是這些城市學生和獨生子女們的“胃”。
1999年,下了崗的繆先生夫妻從湛江來到廣州仲愷農學院工作。繆先生在學校食堂工作,時間久了,夫妻都和學生們成了好朋友。他們知道學生們常常要吃學校的飯菜,油膩又容易上火,就不時給他們煲些老火湯和西米露,學生們都非常歡迎,漸漸地,老師們也紛紛上門來。一次一個女孩子不經意地說,你們干脆就開個糖水店好了。這話啟發了繆先生,他覺得自己了解學生飲食需求,不如就從這里人手吧。
2001年初,經過考察后,繆先生正式在中山大學著名的“小北門”附近租了一個20平方米的商鋪,準備經營甜品,但隔壁一家小食店的同鄉老板卻好心提醒繆先生,此前已經有四五家甜品店倒閉了,因為甜品價格比較高,而附近主要是學生消費,小北門做不起糖水生意。繆先生只好做起了大排檔的小炒生意。為了方便吸引更多的學生消費,繆先生夫妻倆分工合作,給學生提供送外賣的服務,果然得到很多學生的支持,繆先生的小炒本來經營得還不錯,但當年鋪租突然提高了1000多元/月,他便感到很吃力。
這個時候,繆先生再次想到了甜品開發,一步到位風險大,慢慢做總還是有希望的吧?于是,他先嘗試在做小炒的同時附帶出售西米露,探測市場,結果反應頓佳,看來,只要口味對,學生也買得起。逐漸的,繆先生在小店里一步步增加甜品種類,但凡學生認同的就保留下來,但凡不受歡迎的就及時撤掉。不到半年,終于積累了20多種精品,他的小炒店正式過渡到了甜品店。2002年,繆先生在隔壁租下了40多平方米的兩層店鋪,又征詢學生意見,構思推出新甜品,使品種增加到了30種。同時他了解一些學生有不吃中午飯的習慣,便想到了附帶銷售自制的蒜蓉陳村粉等小食,也采用了試探戰略,一步步推出品種,最后找到最佳的定位。如今,繆先生忙得連做外賣的單子都不輕易接。
目前像繆先生夫妻一樣盯上學生飲食的人非常多,但能夠持續做下來的卻很少。究其原因,就是沒有像繆先生一樣,既考慮到學生的消費能力,又顧及到學生們希望能夠不斷嘗新不斷接受新口味的特性。加上繆先生一直非常注重給學生提供便利的服務,因此很多學生都愿意將他的店視作自己的“小廚房”、“小餐廳”。在了解這些在家中被嬌慣的獨生子女的口味后,才真正知道如何去“嬌慣”他們的胃,自然就可以收獲頓豐了。
“喂飽”大學生的品味
2002年畢業的鄭軼也做起了大學生的生意,這是因為一直非常愛美且喜歡參加各種大學聯誼活動的她,在大學期間就看好了一個商機,這就是大學生的“場面服裝”。每次參加大學的聯誼活動,她和同學們都為著裝發愁,既想擁有漂亮的小禮服,又無奈囊中羞澀。于是大學一畢業,她就在這方面動起了腦筋。
她想開一個禮服租賃店,但又擔心剛開始客源不固定,于是她先跟上海一所大學的校方商量,在校園里開了一個小咖啡屋。所謂咖啡屋其實就是飲料店,價位很低但環境布置得很有特點,很快就吸引了校園中“小資”們的注意??Х鹊觊_起來后,鄭軼開始留心校園中的各種活動公告,并且適時地將她采購回來的小禮物展示在咖啡店的一角中,并在店門口立出大大的牌子,上面寫著“低價出租時尚禮服”。憑借咖啡屋的人氣,加上禮服款式新穎漂亮,很多愛漂亮的女生都非常喜歡,開始陸續跟鄭軼租來參加各種活動。當出租的學生達到一定量時,鄭軼悄然在咖啡屋旁邊開出了“靚衣店”。這邊咖啡店中,鄭軼會精心公布出每次各大院校的各種活動、聚會,那邊禮服出租店中,她非常注意款式的翻新。
禮服租賃經營了一段時間后,鄭軼發現大學生十分在意品牌,而且對一些他們消費不起的大品牌服裝格外青睞。于是她試著進了一些大品牌的服裝、鞋和皮具,以每次50-200元不等的價格租賃給熱衷時尚又在意品牌的大學生。這個項目竟然很快就成為了服裝租賃店的主要盈利項目之一,不少學生在約會、聚會前都會前來精挑細選一番。后來她又注意到,每到大學生要找工作時,對正式服裝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于是她又著手開辟了西服、套裝等正裝的租賃,業務量更是直線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