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問“小村官”怎會成為“大腐敗”?
據東南法制新聞網報道,近日,安徽潁上縣黃橋鎮全樓村王法啟等多名村民向媒體反映。稱鎮黨委、鎮政府前些年過輕地處理了全樓村腐敗的領導班子,如今,不思悔改的村領導班子再次私分巨額占地補償款,而鎮里相關領導袒護依然。反映情況的村民向記者講述了他們村干部是如何集體腐敗的,并且他們所反映的情況也是2002年5月潁上縣多個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形成的《關于黃橋鎮全樓村群眾反映問題的情況調查》所查實的。
近年在中央對高官腐敗采取高壓態勢,許多省部級干部紛紛落馬之時,過去被認為不入“官”流的農村村委會主任等“村官”卻屢屢制造涉案金額數萬、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的貪污大案,給中國反腐工作帶來新挑戰。
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小村官屢犯大貪案的呢?筆者認為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鉆了農村政策的空子。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在農村,征地補償款、基礎設施建設帶來的工程款數額越來越大。“村官”腐敗有了可乘之機。全樓村村干部集體貪污占地補償款,數字巨大,就是一例。
二是村級組織的軟弱渙散。有些地方村委會很少召開會議。村民們不了解村里的財務、政務和事務。管理缺乏透明度,加之又沒有健全的財務制度和專門的財務管理人員,往往審批、撥付一人辦,會計出納一人干,這為村干部搞暗箱操作、貪污挪用公款提供了可乘之機。由于民主監督不到位,一些村級財務混亂。亂開亂支,這使得一些村班子常常出現集體腐敗。就全樓村存在的問題,縣調查組在《關于黃橋鎮全樓村群眾反映問題的情況調查》中認為:財務管理混亂,制度不健全,白條入賬,開支隨意性較大,沒有按照要求建立賬目,只有一本現金賬。財會人員業務素質差。理財不民主,財務不公開。
三是干部教育管理的缺失。在一些農村地方,不用說經常性地對干部群眾進行法律法規等方面的教育了,有的甚至就連支部正常的“三會一課”都難以保證。長此以往,導致了很多農村基層組織人員素質不高。法制觀念淡薄。許多村干部文化水平低,思想政治素質不高,特權思想嚴重。把村民集體賦予的權力當成為己謀取私利的工具,對違紀、違法和犯罪認識不清,有的甚至在受到查處時還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已經構成犯罪。部分鄉鎮一級政府對村委會組織的指導和監督存在簡單化傾向,只重視從村委會收取上交的款項,而不關心村委會的建設。結果出現村務公開流于形式、財務管理混亂、規章制度不健全的情況。卻沒有相應的指導、監督和制約措施。
四是有著更大官員的包庇。常言道,“上梁不正下梁歪”。一些違法亂紀的農村基層干部之所以能夠長期逍遙法外,說到底還是因為上面有人在給其撐腰、打氣,充當保護傘。全樓村村干部腐敗問題嚴重,應該及時向有關部門移送,鎮政府為什么對其網開一面呢?這是因為村干部和鎮領導關系不一般。群眾在占用土地補償的問題上,向副鎮長彭某了解占地補償是否包括溝、塘、路時,這位副鎮長一口咬定稱“不包括”。村民說:“作為分管副鎮長不可能不知道,明顯是在袒護村干部。”當然,這些上級領導除了可能與村干部有著裙帶關系而去“包庇”,更多的可能是因為“吃了人家嘴軟,拿了人家手短”。所以,要想使小村官不致成為大腐敗,必須及時鏟除其身后的“包庇者”。
強國博友 澤 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