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有效地抓好“農村食品市場整頓年”工作,讓基層廣大農民吃上放心食品,云南省羅平縣工商局突出工作重點,采取切實可行的過硬措施,加強農村食品安全監管。
今年以來,羅平縣工商局組織了七個法律知識宣傳宣講和假冒偽劣商品巡回展示小分隊,深入全縣12個鄉鎮,利用趕鄉街子、集貿市場、民族節日等群眾較為集中的時間,開展消費者喜聞樂見的法律法規、維權知識宣傳咨詢服務和識假辨假知識巡回展示講解活動,增強了農村消費者的維權意識。
管源頭,杜絕偽劣食品進入市場
要真正監管好農村食品安全,杜絕偽劣食品進入市場,管住源頭是關鍵。羅平縣工商局在堅持“進貨有憑證、上柜有檢查、質量有公示、銷售有記錄、退出有渠道”的食品安全溯源監管措施的基礎上,著重強化四項工作的落實。管住源頭,堅決杜絕偽劣食品進入市場。一是定期召開食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培訓會議,不斷提高食品批發商的質量安全意識和誠信經營意識。二是嚴格執行進貨檢查驗收制度,做到每批每種食品一定要檢查驗收和索要供貨方的供貨發票、《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質量檢驗報告》等相關票證,并設置索票索證盒。留存備案,目前,已向全縣159戶食品批發商免費發放《食品銷售索票索證盒》159個、《食品購銷臺帳》159本,《食品購銷臺帳》里含有對食品經營戶的“重要提示”、《食品安全責任書》、《食品經營者質量安全承諾書》、《食品經營者自律制度》、《食品進貨帳》、《食品批發臺帳》、《食品退市制度》、《食品巡查登記表》等兩書兩帳兩表一制度。三是建立健全完整的進貨和批發臺帳(電子臺帳和書式臺帳),做到“來路清、去向明”。四是食品批發商所經銷的食品出現質量安全問題,引發群體性食品安全事故的從重處罰,直至吊銷《營業執照》。并建立食品經營主體資格和問題食品退市制度。
重查處,堅決打擊不法商販
在農村食品安全監管中。羅平縣工商局充分發揮基層干部和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采取四條措施堅決查處打擊不法商販。維護農民的合法利益。一是抓住已構建的農村12315執法網絡。把食品安全作為“一會兩站”的重要工作職責,充分發揮農村基層組織的作用,齊抓共管。現已在全縣149個行政村建立由村民委員會主任兼任“兩站”(“農村消費者維權站”和“12315聯絡站”)站長。治保調解主任兼任“兩站”聯絡員的“農村消費者維權站”和“12315聯絡站”。通過充分發揮“一會兩站”的作用,使農民投訴不出村,舉報不出寨,減少了消費者的維權開支,降低了工商部門的行政成本,確實將農民維權工作落在實處。二是抓住“農村食品安全示范店”的創建,以典型示范引路,積極開展創建活動,有效規范農村食品安全流通秩序,嚴厲打擊假冒偽劣食品在農村市場的存在空間。三是抓住要害,重點打擊以“送貨下鄉”為名,游鄉串村向農民兜售各種假冒偽劣商品的行為,把農村小作坊、小攤點等列為監管重點,進行重點監管。四是堅持開展對校園及周邊環境的整治。將維權知識送進校園。現已在全縣1 6所中、小學校建立“青少年維權崗”,16個,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實現“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一個家庭影響一個村社,一個村社帶動整個社會”的目的。共檢查學校28所,查獲偽劣兒童食品100余公斤、過期兒童飲料1220瓶(袋、盒)。
通過以上有效措施的實施,羅平縣農村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呈現出五個特點。一是無證照生產加工、經營食品行為得到及時取締,食品經營主體得到全面規范。二是基本清除無食品名稱、無廠名、無廠址的“三無”食品。三是農村食品經營戶購銷臺賬記錄、索證索票率達到90%以上。四是初步形成部門監管、企業自律和社會監督三位一體的農村食品長效監管機制。五是農村地區食品違法行為的投訴、舉報率顯著降低,人民群眾食品消費安全感明顯增強,逐步實現農村市場秩序初步好轉,食品質量明顯提高,使農村食品市場存在的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