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里,因為籌備“中國房地產研究院廣告推廣專家委員會”,“近距離接觸”了深圳的N個廣告公司和廣告人。系列的人,和事,還有情緒,將這個春天,寫滿了內容。
有這樣一群人,影響中國的房地產界……
有人說,深圳地產發展的十年,是開發商的十年,事實上,這十年,地產服務商——包括房地產廣告,與開發商相伴攜手,一同走過。
地產廣告,是房地產大軍中的小分隊,他們常常先行一步,是宣傳隊、突擊排、通訊班……
回想當年,一句“日子緩緩,生活散散……”讓太多的人對中海陽光棕櫚園悠然神往,“閑散”“舒適”“自由”“輕松”的生活調子,準確地擊中了煩忙的深圳人的心——一期7天7夜排隊認購、二期連續4天搶購的盛況讓大家記憶猶新。這句淡淡的、看似信手拈來的主訴語,出自祝為君先生之手,祝先生現任及時溝通廣告公司執行創意總監。直至今日,這八個字依然可以近乎催眠地,讓你的心輕輕舒展。在中國人心中,神仙,不過閑適如此。
地產廣告,不僅僅是幫開發商賣房子,更是向人們推薦美好的生活方式。
然而現實中時常是這樣:開發商和廣告如一對歡喜冤家,日子好過,開發商不想多做廣告,把原來的廣告預算直接轉為利潤,政策集中調控了,日子難過了,開發商更是直接壓減廣告預算了——地產廣告,竟是兩難。
房子賣得好了,開發商說正常,是房子蓋得好,賣得不好,開發商說怎么搞的,廣告做得太差了吧……
可喜的是,如今,更多的開發商已經認識到:廣告,并不僅僅為了賣房子,還在于樹品牌立口碑,培育忠誠的消費者。高明的開發商對待廣告的態度已經科學而理性,在樓盤銷售期間,他們按照銷售的時間節點適度安排廣告,即使無樓盤可賣,他們也會將企業的品牌和文化企業的規劃和發展進程,適時地廣而告之。持續不斷、潤物無聲的廣告影響,得來消費者對企業文化和開發理念的認同和信任,到新樓盤推出時,即使沒有廣告狂轟濫炸,也能獲得滿意的銷售業績。
同時,更多的消費者也已發現:地產廣告,并不只是“忽悠”人買房子,那圖文并茂的詳解,往往是一批敏銳的先鋒人士,早一步探知了未來生活的內幕消息,送回給大眾人群的“特快郵件”。
“像廣告一樣生活”——成為許多人的愿望,可能在近期還難于實現,不過,神往一回,看看也好。
事實是,地產廣告人一方面講述著開發商的理念,另一方面轉達著消費者的訴求,他們用熱愛描述著好房子、好生活的樣子,漸漸地,開發商把房子蓋得越來越好了。很多時候,你難說,是廣告人照著房子做廣告,還是開發商照著廣告造房子。
無論如何,他們,地產廣告人,深刻地影響了中國房地產的發展。
他們很“牛”,據說和總統平級……
他們,可能不修邊幅,但很有品位;
他們,可能是最偏執的人,為一個想法的體現而苦苦堅持不惜與上司反目,卻又最善解人意,比產品自身更理解產品的含義;
他們思想張揚,在現實里也許是個靦腆的人;
他們打扮另類,與人交往卻常是傳統意義上的厚道君子;
有人說這是最痛苦的行業,透支著腦力、精力、甚至體力,也有人認為這是最幸福的工作,可用文字、圖畫、甚至空白,以表達產品的名義,放飛自己心中的夢想;
他們門派各異,文科、理科、藝術類……還沒有哪個行業能包容這樣多的專業,他們這里又極不買“門派”的帳,“活兒漂亮”才是硬道理,
他們把房子的故事娓娓道來,實現著地產商的“價值最大化”,對自己的薪資卻不知如何談起……
對了,他們是地產廣告人。
廣告人,職業為產品說話。
廣告作品本身,便是商品社會的志傳。
也許你并不是狂熱的人,但你身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用激情和夢想感染你,點燃你的心,也許并不是大的火焰,只是一個小火苗兒,就足以照亮你前行的路。廣告行業,它處于與藝術接軌的層面,以商業的形式,最大程度地接近人的精神領域,極容易感染人,使其獲得成就感。——相互廣告公司副總經理王芳女士如此解釋廣告行業的魅力之因。
有人問羅斯福,如果要讓蘇聯人知道美國人生活的舒適和優越,他會向蘇聯人推薦一本什么書7羅斯福的答案是,西爾斯公司的廣告宣傳冊。
廣告人的生命,會在產品上得到永生。
不信?你去街口小店買一聽可口可樂,看罐體上,那串飛揚躍動的花體字,分明是廣告人的靈魂——在歌唱。
他們有很大的體量,你不能僅看其目前的公司人數,更要關注他目前手持業務的數量和質量……
廣告,是一個誕生英雄的行業,有的廣告公司本身就是以某一位“英雄”的名字命名的。
千萬別用廣告公司的人數來衡量公司的實力,尤其是地產廣告,這可是業界的機密。
在某個“看上去很小”的公司角落里,坐著一個看似平凡的人,貌不驚人,勸你不要冒昧,說不定這就是一位業界公認的爺兒級人物。
如果說起資產,廣告公司的無形資產遠大于固定資產。競爭,往往是智力的比拼,個人品牌的較量。
比如說馬一丁廣告有限公司,你去數他們公司的人數,絕對算不上大公司,可就是這一“小”群人,在2006年,以萬科第五園“骨子里的中國”系列平面廣告,把中國廣告界的年度最高獎項——“金長城”獎,捧回了深圳。獲“金長城”獎后,馬一丁廣告又被萬科集團評為萬科(深圳區域)2006年“十大優秀合作伙伴”,接下來,2007年又被萬科集團(北京區域)評為“優秀營銷合作伙伴”。
他們的“大”與“小”,呈現多變的動態……
正因為地產廣告行業的特性:單筆業務值相對較大,固定資產投資比例相對小,而行業中人又恰是極度活躍的一群,充滿能量的人從事了散發能量的行業,便極易發生聚合、裂變,注定了——這是個不安寧的行業。
這個行業臥虎藏龍,英雄輩出,每天都有奇跡發生。“大”與“小”很難準確衡量,所謂“大”、“小”只是一時虛幻,有的公司看上去小,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有的公司聽說做得很大,你慕名而去卻發現核心人物已于昨天上午離職,真龍不在,死水一潭而已……于是,聰明的業內人從不自稱“老大”,因為,這是一個充滿變化的行業。
今年年初,黑弧奧美盟誓聯姻,華麗轉身引業界注目——此為聚合,隨后,深圳公司、廣州公司的高層抽身出走,再有某公司的內部嘩變——皆為裂變。
行業內的“擇良而棲”,是大家早已接受的事實。業內某人士的“三連跳”,好多人還來不及知道他第二個落腳點,他已經是第三次起跳了。可能在別的領域,跳槽者還會念一聲“跳自己的槽,讓別人去說吧”,但在地產廣告界,已沒人去說什么了,不知是“活多、人少、太忙”,還是已經視為太過正常。總之,集體失語。
這種“分久必和,和久必分”的人事、結構變化,業界雖是常見了,但還是有極強的警示作用。聰明的老總們絕不僅限于“看人家”,他的第一個動作可能就是回家去,第一時間,檢修自家的平臺,看是否有“螺絲”松動。
深圳,乃至全國的房地產廣告行業,實在是一個不大的圈子,談笑間論起來,不是原同事、原上下屬,也是“叔伯同事、叔伯上下屬”,相互提起,從無惡言。
一致的是,都有強烈的“行業歸屬感”——其實,原是一大家子啊——這也是不斷“洗牌”的重排效果。
變,不只是一家公司的事兒。
某廣告公司的老總說,2007,這是地產廣告的“洗牌年”,至于會“洗”到什么程度,他沒說。
適當適時地洗牌,是游戲公平繼續的前提,如果過頻過度地洗牌,可以設想一下……
他們把巨大能量向全程輻射……
目前,針對房地產的集中調控讓地產商受到直接影響,必然涉及相關企業,自然包括地產廣告。
那么,地產廣告,將怎樣調整自己?
06年末,07年初,多家廣告公司悄悄修改了自己的企業名稱,由原來的“××廣告公司”改為“××推廣整合營銷機構”“××機構”……諸如此類,這是地產廣告堅定地向全程輻射能量的正式宣告,雖然,許多公司早已開始了實際的動作。
在北京,廣告公司把自己夸大到幾乎全程包攬,代理公司被擠壓成一個只在售樓現場“數錢”的角色,只有委屈;在上海,前幾年流行“臺灣模式”,策劃代理表現強勢,廣告被壓成了最后僅存的“平面”,以至上海本地的地產廣告公司發展弱化,如今,上海已成了深圳地產廣告公司的“用武之地”。
地產廣告,要發掘出項目的亮點,需要策劃者用超前的理念,去挖掘項目潛在的價值,訴諸消費者,爭取市場。廣告的提前介入,可以在樓盤的定位中產生亮點,創造出有思想的房子。
可以判斷,地產廣告將更重“策略”,而且策略將更加執行到“前期介入”。我曾有一位廣告公司的老總,此“前期”,“會前”到哪個點?到“拿地之前”嗎?
他堅定地回答“會。”
——地產廣告公司是要改企業名稱了。
圖登廣告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永先生說,老牌的廣告公司可以是地產運營商的最佳候選,因為他們擁有足夠的資訊量和對結果思考的習慣。他認為,堅定地,向全程輻射能量。是地產廣告公司的前行方向。
他們在哪?如何尋找他們
“百度”一下“深圳地產廣告公司”,會跳出91000條信息,據我們了解,深圳地產廣告公司,有數百家,如果把打著“深圳地產廣告公司”的名義,散布在全地各地做房地產廣告業務的所謂“公司”也計入其中,那么,這個數目將以于計。
深圳的地產廣告,早已成為行業的默認品牌,但這個品牌沒有防偽,可見于全國各地,這也是深圳地產廣告成功的銘證。
然而我們不得不擔憂,因為廣告行業的特點,組建公司容易,三四個人,幾臺電腦,一間辦公室甚或沒有辦公室,便可以接單干活。我們無法要求內地開發商的鑒別能力。
品牌,成于李逵,敗于李鬼。
那么,代表深圳地產廣告真正功力的高手,他們在哪里?
這是房地產開發商最關心的事。
無論開發商口頭上如何表達,廣告是必須要做的,他們心里十分清楚,他們不清楚的是——找誰來做。每年,都有大量的內地開發商來深圳考察,他們基本是這樣的程序:看一兩個盤,走兩三家公司,和朋友吃幾餐飯,聚聚,錢花了,人累了,回吧。
在這樣的程序下,內地開發商能在深圳找到一家理想的、合適的地產廣告公司,真是要走些大運的,因為,即使找到了一家“看上去很大”的廣告公司,可能也只是個空殼,大師級人物缺席。
當前,在深圳,乃至在全國的許多城市,“把房子賣掉”并不是問題,“把房子賣到什么價位上”,即:如何實現“價值最大化”,才是問題。問題探討到這里,我們就懂了開發商為何會“口是心非”地堅持做廣告,而且堅持要“某廣告公司”的“某人”來做——因為,這直接關系到項目收入的多少。
這樣,如何展示自己,或者說如何讓開發商找到自己,便是廣告公司要面臨的問題。這,關系到企業持續的發展……好在,地產廣告作品本身已是創作者的廣告。
《房地產縱橫》以持續搭建溝通平臺為己任,由于雜志定位于服務房地產專業人士,也由于資源的積累,對開發商和服務商,我們最了解情況。我們愿望看到,開發商與廣告人,在這里實現優勢嫁接,最后結出更具市場沖擊力的果子。
每年,雜志社都要接待100位以上的內地來深考察開發商。通過在重點城市舉辦“地產高峰論壇”等活動,也與內地開發商做了充分的接觸,值得欣慰的是,通過我們的介紹、推薦,相當數量的上下游企業間達成了深度的合作。
同時,房地產縱橫網站wwwfdczh.com已達到萬次以上的點擊,這樣大量的資源,幾乎可以滿足所有業內人士的專業需求。
這一期,我們專門為地產廣告人士做“作品展播”,深度挖掘房地產專業廣告公司2006年的綜合表現,并采用“2006項目統計+經典案例解析”的形式,讓作品替作者代言——以便全國的開發商“按圖索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個公司,那個人。對服務商的需求并不大包大攬,他的要求會非常細化。萬科是個自身已很成熟的企業,從不將項目全部外包,需求比較精準,會把一個項目服務分成許多部分。
最近聽報道說萬科準備轉型成一個資源整合型的公司,發展會進一步提速,因此會更多的把項目交給專業化公司來做。那么對世聯來說,也在做一定的準備,來應對這個優秀企業的轉型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與萬科合作是很痛苦的,這幾乎是所有臺作者的共同體會,世聯正在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水準,來實現與服務對象的無縫對接。
王一:非常感謝李總的發言。本次活動,主要目的在于為房地產開發商與產業鏈商之間搭建溝通的橋梁,我們將來還會組織開展各式各樣的活動,希望大家積極關注。最后祝大家周末愉快!
后記:
《萬科和他的合作伙伴》一書還未寫就,已引來了無限的關注。
伙伴,是一個親切的稱呼,不同于朋友,也不同于兄弟。
人們最常說的是“小伙伴”,北京人稱“發小”是也。是指一起長人,一起捅馬蜂窩,一起玩泥巴,一起闖禍,一起分享偷來的青果子,一起挨家長罵,一起……的人。
也會有分歧,但他們相互見證了彼此的成成:也會有埋怨,但那個小完美的過程是我們共同的經歷;也會分開,但對你的思念分明就是對自己的回憶;無論怎樣,曾在那時,曾經那事,我們在一起。
《說文》中講,伙,即火。古代軍隊五人成列,二列為一火。就是十人。這十個人是用一個鍋燒飯的,即共火。
我猜,他們也一定是一個戰斗小組。
伙伴,是同生共食之人,是一個隊列里的戰友,他們血肉相連。
萬科已把競爭對手列入伙伴之列。是的,一起成長,一起做游戲,因為有了對于相伴,在前行的路上才不再孤單。
《房地產縱橫》雜志隨同深圳地產企業已走過了幾個年頭,當之無愧地成為萬科的眾多合作伙伴之一。我們曾記錄了萬科的發展,從王石到肖楠、朱建平……都曾是我們關注的對象。
不僅是萬科,“房地產縱橫俱樂部”一直是房地產企業精英匯集的平臺,在這里,眾多的企業和眾多的人攜手,成為了合作伙伴,我們仍在為此不斷地努力著。
《房地產縱橫》,是大家的伙伴。

王一:中國國際房地產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房地產縱橫》雜志社社長兼總編。中國著名房地產營銷推廣專家和活動推廣專家。為此次論壇活動的實際組織策劃者,《萬科和他的合作伙伴》一書的主筆人。

朱建平:萬科第五園項目的甲方設計師,畢業于北京理工大學。萬科內部及項目合作人員稱其為“朱大師”,簡稱朱大;因項目變更改動太多,被項目組及項目合作萬部分人恨恨地稱為“老改犯”。
趙曉東:現任柏濤(墨爾本)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為“萬科 第五園”的乙方設計師之一。畢業于天津大學,是深圳萬科總經理肖楠的校友,并長其兩屆。第五園的規劃單體設計多出自趙之手。在項目已開始局部旋工時,“肖大”和“朱大”移情于中建的王戈先生,即所謂的“愛情呼叫轉移”事件。
據說,在第五園項目后期,趙曉東不堪“折磨”,因為第五園不是流水線上的產品,而泊濤建筑設計有限公司是一個成熟的設計流水線;還據說,趙總在建筑外亞面上做了相當漂亮的設計,而朱總認為這在整體建筑設計中是不被允許的……總而言之,他們沒能走到最后,沒能“白頭攜老”,這是令人遺憾的。
我們看到的是,在團隊目標面前個人被擠壓了。似乎一切都要退讓,大學校友的關系,曾經偶像的感情,甚至對美的追求,都要退讓。“合適的”,這是一個很高級又很殘酷的標準。
對于趙總 我們看到他的努力和他的才華,為第五園的大量付出,仿佛是一個辛苦的“前妻”,而肖總和朱總就是那“薄情”的“負心人”。趙總說朱總“愛情呼叫轉移”可是他“關機”了,雖似笑談,但言語中是有埋怨的。
所謂“伙伴”,是那樣的一種關系:無論結果如何,那一段路,曾經攜手走過。
相同的,是對建筑作品的熱愛,不同的是設計的表達方式和表現程度,他們各有各的位置,正是這切,造就了不可復制的第五園。

馬一丁:深圳市馬一丁廣告有限公司總策劃。是第五園項目的參與者,也是第五園項目的大贏家之一,他被折磨然而他痛并快樂著。
參與這個項目時,馬一丁正就職于相互廣告公司;2005年,馬一丁廣告公司成立;2006年,馬一丁廣告公司以第五園“骨子里的中國”系列平面廣告,拿到了中國廣告界最高獎項——“金長城”獎今日,第五園三期“一墅一天地”為主訴語的廣告,仍出自馬一丁廣告公司。
獲“金長城”獎后,馬一丁廣告又被萬科集團評為萬科(深圳區域)“十大優秀合作伙伴”,萬科集團(北京區域)“優秀營銷合作伙伴”。
李寶章:加拿大奧雅園境師事務所董事,首席設計師。早年畢業并執教于清華大學,后留學并工作于加拿大。曾獲“2005-2006年中國房地產優秀景觀設計師大獎”,奧雅園境師事務所與萬科多有合作。
李榮:世聯房地產顧問(中國)有限公司建筑研究中心總經理。萬科第五園在選擇代理銷售公司時,采用了“比武招親”的方式,幾家代理公司公開競籌,世聯在此次活動中并未獲勝。
然而,世聯仍然獲得了“2006年萬科最佳合作伙伴”這樣的榮譽。因為,萬科的合作伙伴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