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13768人參加
1.最開始,你們出于什么理由選擇了同居?
A非常相愛,但還沒有結婚的條
B想更深入地了解對方
C搬到一起住可以省下房租錢
D人言可畏,不想再搞“地下戰”
在最初,人們選擇同居的理由中,有七成以上的情侶是因為相戀或為更好的相知而走到了一起。如果兩個人只是每天下班后在一起吃個飯、看個演出,即使算上晚上去賓館享受春宵一刻,仍然不能全面了解對方。但類似于日常的衛生習慣是否良好,是不是懶于做家務這些細節問題總是要等到婚后才會被發現,看來,“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還是很有道理的。
此外,在京、滬、深這些地方,房價之高使得年輕情侶想等到房子之類的硬件齊全后再結婚的計劃變得近乎遙遙無期,而我國的傳統思想又是認為結婚要有“新房”。于是很多非常相愛的戀人因為沒有自有房產或工作尚未穩定等種種原因,選擇先同居、后結婚的道路。
2.同居后,大事小事誰處于主動地位?
A男方
B女方
盡管婚前同居作為一種舶來品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國人所接受,社會文化也對此表示寬容,但是我國幾千年來“夫為妻綱”的傳統思想依然在作祟。加上社會對男性角色的塑造標準就是敢決策、敢擔當,有魄力、有成就。因此,主導角色自然也責無旁貸地落到男方。從調查上來看,男方做主的比例比女方做主的要多將近一倍。
3.同居后,你們對對方的稱呼是否改變?比如從“GF”變成了“LP”。
A變了
B沒變
同居關系的確立,標志著兩人之間的關系比戀愛關系又更近了一步,處于一種“準婚姻“狀態,因此在稱呼上”Gr、“BF“變成“LP”、“LG”,也是情理之中。而且這種稱呼上的“升級”,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這種沒有法律保障的關系增加一定的安全感。因此同居后保持原來稱呼的只有“升級”者的二分之一。
4.同居后你是否遇到這些問題(可多選)
A減少了與異性的約會次數
B經濟問題
C受到嚴格限制
D無法適應對方的生活習慣
F缺少了對彼此的信任,感到乏味
當處于戀愛狀態時,雙方都還有自由選擇的權利,與其他異性的交往次數可以與單身時沒有多大變化,同時也不會受到經濟因素的影響。而一旦這種準婚姻關系確立后,雙方都需要對對方保持一種安全承諾,也就是說,不會再“心猿意馬”。這種安全承諾的表現之一,就是主動減少和其他異性的交往次數。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見到,公司中有老婆的男職員,一般下班后很少和“單身幫”的兄弟們一起去泡吧;有老公的女職員,一般也很少參加男同事組織的party。
同樣,同居生活使得青年男女較少依靠父母支援,主要靠自己的打拼來“養家糊口”,所以為了滿足生活的需要,工作時間的增加也從客觀上減少了和其他異性社交的時間。
5.同居后,最大的性問題是什么?
A“性”致越發高漲
B每天都在乞求自己千萬不要懷孕
C對“性”趣降低了
D雖然相愛,但性事并不和諧
對于同居之后生理上的變化來看,由于兩個人在一起生活,有很多可支配的時間,不再像剛談戀愛時那樣,需要抽時間來做愛。因此在性的需求上,會比同居之前更加頻繁。然而由于同居畢竟是一種“準婚姻”狀態,一方面是增加了性需求,另一方面是生育的不合法,因此對于懷孕的擔憂自然也就上升到近三成。
6.最后問你,同居是為了什么?
A以上兩者皆有
B做愛
C結婚
D愛
對于這個問題的最終評價,將近半數的人還是希望雙方靈與肉的和諧,精神與生理需求的共同滿足。柏拉圖式的愛和動物性的滿足加起來也不過三成多一些而已。因此從總體上來說,同居者的目的還是健康的,這比較符合主流社會的規范。
編輯 羅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