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已經成為當今中國人生活中最為關注的熱門話題。從幼兒園到小升初,從中招到高考,無不牽動著千千萬萬個家庭和億萬人民 的切身利益。教育也是黨和國家十分重視的戰略和民生問題。特別是大學生已經成了整個社會最為敏感的群體。在政府和學校、社會和家庭高度重視的同時,我們的莘莘學子也需要自我關心和完善。我們不能依賴,我們不應該埋怨,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參與和奉獻。為此,我們必須認識自己,明確方向,敢于向自己問幾個為什么?
一問:我們為什么上大學
這是一個看起來似乎非常簡單的問題。然而,仔細琢磨,深入思考,答案并不容易。首先,我們上大學的目的是為了誰?是為了國家和人民,還是為了自己和家庭;是為了獲取知識,培養能力,還是解決就業,提高待遇;是為了追求名利虛榮,還是要掌握真才實學,等等。歸根結底一句話,就是我們上大學必須有明確的目標。如果沒有清楚的目標,就會失去方向,看不清道路,就沒有前進的動力。進一步講,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新青年,未來社會的主人,我們必須肩負起振興中華民族的歷史使命,我們今天的努力學習,就是為了明天更好的勝任工作。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就必須承擔社會責任,為了人類的發展和進步,奉獻自己的青春和才干。作為一個大學生,我們應該有崇高的理想和遠大的抱負。我們的一些同學,為何把考大學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一旦進入大學就萬事大吉,似乎從此可以高枕無憂,順利進入社會。有的甚至羨慕不勞而獲的生活方式,貪圖享受和舒適,把金錢和美女作為追求目標。一位國內外負有盛名的中藥骨科專家在談到自己手把手培養了5年的博士后接班人,因為經不起誘惑,棄醫從商,最后走上犯罪道路時,非常痛心。他說,一個上了10年大學的中醫專門人才,竟然缺乏基本的人生理想和社會責任,這是社會的悲哀,值得所有大學生和教育工作者深思。
二問:上大學學什么
當然是學習專業知識,再具體些,按教學綱要規定的內容學習。這只能算是答對了一部分。大學生應該作到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因此,不僅要學習各種專業知識,同時還要學習社會知識,培養適應能力,全面提高綜合素質。簡單地講就是既要學習做事,更要學會做人。做事包括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做人是指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作風。就是說我們的大學應該培養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我們需要的大學生是,具有理想和道德,有專門技能,有社會適應能力,有健康的體魄和完整的人格,有高尚的情操和一定的藝術修養。為了達到這個要求,我們就要刻苦努力的學習。那種認為考上大學可以松口氣,吃喝玩樂的思想是萬萬要不得的,到頭來受害的不僅是你自己,而且還有社會和別人。當我們整天沉迷于網絡,鐘情于花前月下,我們是否考慮過:畢業了走上社會怎么辦?我們還能象混大學一樣混社會嗎?我們在花幾千甚至上萬元置辦各種名牌服飾包裝自己的時候,是否想過,表里如一嗎,用人者要的是真才實學還是金玉其表?
三問:將來干什么
當我們在呼吁全社會要關心大學生,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時候,作為大學生我們是否考慮過我們能干什么?想干什么?我們的想法是否切合實際?名牌院校出了國家主席、總理,多少院士、名人,人才輩出,不等于所有的人都能擔任要職。北大、清華的畢業生賣肉、搓澡并不足為奇。關鍵是我們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適合做什么。更為重要的是我們要懂得感恩回報社會。為了我們上學,我們的父母和家庭付出了多大的代價,國家投入了多少財力和人力,辛勤的園丁老師又為我們付出了全部的心血,更有千千萬萬的納稅人為圓你的大學夢做出奉獻。當我們稍不如意就怨天尤人,甚至走向極端,結束生命時,是否想過:你能對得起你的父母、老師,對得起國家和社會,對得起納稅人,對得起那些幫助過你的人嗎?當我們這也不想干,那也不想做時,是否考慮過我們每天吃的喝的穿的,從何而來,你是否應該發一份光和熱,為這個社會做一點貢獻!
希望我們的大學生能夠三思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