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鹽未來5年發展目標:2007年至2011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7%。到2011年,全縣人均生產總值達到7200美元,財政總收入達到20億元,實現臨港產業產值110億元。

“濱海城市發展要有自己的特點和重點。海鹽目前確立了以‘先進、開放、綠色、休閑’為主基調和內涵的濱海新城發展方向,努力凸現特色和高質量。”海鹽縣委書記梁群欣喜地介紹了海鹽縣發展的新思路和新舉措,“我們要利用臨海優勢,打造‘一城三地’,即通過打造臨港產業基地、文化休閑勝地、開放和諧福地,建設濱海新城,干在實處,當好示范。”
梁群說,這“一城三地”的戰略是在深入調研、立足海鹽實際提出的,充分把握了縣情。去年7月,梁群到海鹽任職。多年在政府工作,3年援藏工作中擔任那曲縣委書記,豐富的經歷和年富力強的勁頭,令梁群思路開闊、銳意進取。梁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多次強調海鹽“后發優勢”。“長期困擾海鹽發展的交通劣勢,在2008年杭州灣跨海大橋通車后將不復存在,海鹽將成為滬、杭、蘇、甬四市交通節點。”梁群說,“省委、省政府加快環杭州灣產業帶建設和嘉興市委、市政府加快濱海新區開發建設的決策部署,為海鹽加快推進濱海開發帶來良好機遇。海鹽港口資源豐富,是浙北海岸線最長的縣。南北湖圍墾工程和海鹽港區圍涂工程將增加3.5萬畝土地,海鹽新一輪發展空間很大,城市空間將擴大三分之一。海鹽要利用這些‘后發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
“打造濱海新城的關鍵是發展壯大臨港產業。今年是海鹽臨港產業發展啟動年,我們把臨港產業在起步階段就定位為‘先進、開放、綠色、休閑’,確保臨港產業保持較高層次、品位和質量。”梁群認為,“海鹽臨港產業有別于乍浦港區和獨山港區,重點是利用海河聯運優勢發展現代物流業。到2010年,全縣力爭實現臨港工業產值80億元,現代物流業產值20億元。”展望未來,梁群雄心勃勃。
“‘有所為’和‘有所不為’,是招商引資的最高境界。”梁群對招商引資有著獨到而深刻的理解,“按照后招商引資時代的要求,海鹽完善了招商引資政策和機制,將有選擇、高起點承接和吸納一批產業關聯度高、配套能力強的優勢項目,帶動濱海新城建設。”
梁群還特別提及:“在嘉興各縣(市、區)中,海鹽最適合打造文化休閑勝地。因為海鹽有‘山海湖島橋城’等特殊旅游資源和深厚的人文底蘊,海鹽的特點是安靜、休閑和綠色。力爭經過5年努力,把海鹽建設成為浙北知名并輻射長三角,文化事業繁榮、旅游人氣興旺,具有鮮明濱海特色的文化休閑勝地。”海鹽縣新成立了城市開發建設辦公室,將以綺園文化區、城東濱海區等為重點,全面啟動城市開發各項目建設,使縣城面貌5年內“大變臉”;同時以縣城為中心,利用濱海風光積極開發濱海房地產,打響“濱海人居”品牌,海鹽臨港產業發展和城市開發建設將互相促進。
打造濱海新城,已成為海鹽縣奏響的最強音。海鹽不久前提煉出了“大氣如海,淳樸似鹽”的海鹽精神表述語,激勵海鹽廣大干部群眾以創新的精神和務實的作風,勤奮工作,齊心協力打造濱海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