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永紅:西北政法大學公安學院風云學子、西北地區(qū)休學支農支教第一人物、80后校園青春及農村現實文學寫手、西北青年縱隊大學生志愿者總負責人、中國大學生反哺農村工程發(fā)起實施者、中國人民大學農村發(fā)展人才培養(yǎng)計劃學員、北京梁漱溟鄉(xiāng)村建設中心支農調研隊隊員、陜西省洛南縣新農村建設試驗區(qū)總負責人、洛南縣東麻坪農民協會創(chuàng)始人兼名譽會長。代表作品:長篇《洛子情殤》《我主青春》、中篇《桃花緣》、散文《向東走向西走》等。
作為一個普通人,也許我們不能為這個國家做點什么,但是最起碼我們可以思考,思考我們國家的命運,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連這種思考的勇氣也沒有了。
—引言
放飛理想
2005年7月,有一件事轟動了西安西北政法學院和陜西洛南縣。馬永紅費盡周折,終于使得學校同意了他“休學支農”的要求,并在當年10月,把戶口從西安轉回了鄉(xiāng)村。
當他背著大學里的鋪蓋卷從西安重返村里時,母親哭了,從不落淚的父親也哭了,他們?yōu)閮鹤拥倪x擇感到絕望,因為盼著他早些畢業(yè),好供弟弟妹妹上學的指望又落空了。
而立志要“改變家鄉(xiāng)貧困面貌”的馬永紅,幾乎無視這苦難的現實,帶著他近乎浪漫的執(zhí)拗,回到了生養(yǎng)他的村莊,開始了雄心勃勃的“新鄉(xiāng)村建設”。
馬永紅今年23歲,家住洛南縣麻坪鎮(zhèn)合興村五組,是西北政法學院公安學院03級邊防管理專業(yè)學員。合興村是一個貧困的小山村,由于地處旱塬,一遇天旱,群眾連水都吃不上,現大多數人家里都吃的是窖水,群眾生活還很困難。
馬永紅的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主要經濟來源就是耕種的8畝煙田,遇到正常年份,每年有8000元的收入,一遇災年,收入就寥寥無幾。馬永紅的爺爺奶奶都年事已高,他還有弟妹分別上高中和初中,為了供馬永紅和弟妹上學,家里已一貧如洗。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境遇不好的家庭,使得馬永紅比別的孩子成熟的早。他曾親眼見到村民用劇毒農藥3911治牙疼導致死亡;近親結婚者普遍,導致先天性生理缺陷和智障者增多,從上學那天起,他就立志用自己的知識去改變家鄉(xiāng)貧困落后的面貌。
沸騰的大學生活,給馬永紅提供了展示才能的舞臺。他除努力學習外,還志愿參加和組織了幾次較有規(guī)模的支農支教活動,還多次舉辦各種展覽、講座,在學校已小有名氣。讓馬永紅真正痛下決心休學支農支教的是6月4日那天,他在鐘樓附近搞宣傳,并拍賣他的長篇小說《洛子情殤》的版權,將其所得收入資助家鄉(xiāng)的農民和貧困學生,有人譏笑他,“靠你一人的力量能改變家鄉(xiāng)的貧困面貌,真是異想天開?!蹦侨说脑捝钌畹卮掏戳笋R永紅,一個大膽的想法便萌生出來;休學一年,回家專心致志地去支農支教。學校和家里堅決反對他的想法。休學支農支教在我國大學沒有先例,再說,馬永紅家境貧寒,本來就是最需要人幫助的人,卻要去幫助別人。而家里人已很難負擔他上學,指望他早日畢業(yè)減輕家庭負擔。
大一下學期公安系組織過一次下鄉(xiāng)助教活動,那次,馬永紅和同學們一起給陜西藍田一個貧困鄉(xiāng)村的學校帶去了募捐來的衣物和書籍,并且花了一天的時間給孩子們講課、和孩子們聯歡。孩子們的夾道歡迎、村民們飽含真情的感激之詞讓馬永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滿足。“我從農村來,應該回到農村,幫助家鄉(xiāng)改變貧困和落后的面貌。”
馬永紅立即將自己的設想付諸行動,他聯絡了一批西北地區(qū)各大學的青年志愿者,組建了“西北青年縱隊”,自任總隊長,經過一個多月的籌備,2005年寒假,馬永紅帶著陜西7所高校的14名大學生回到合興村,對當地農民進行法律知識、致富意識的培訓,對學生進行學習興趣激發(fā)活動和作文培訓活動。按照自己的理解,馬永紅將這些活動統(tǒng)稱為“大學生反哺農村工程”。
馬永紅的父親馬民治說他是拗不過兒子才答應的。老馬的真實想法是:“安安心心念書多好,何必休學干些看不到希望的事?”當然,他也認同孩子的選擇,起碼,這是一種有責任心、有奉獻精神的行動。
馬永紅休學一年支農的決定引起了爭論。贊同的少之又少,甚至在和他一起參加支農的同學中也難找到支持者。而他說:“大學生休學支教在全國已有先例,我也知道等畢業(yè)了再去支農支教也許效果會更好,但是休學一年支農支教的想法是這樣強烈,如果我現在不去做,我想我會后悔一輩子的。”
馬永紅的一位老師也曾勸學生放棄此念頭,但在聽了馬永紅的解釋后,老師不僅變成了馬永紅的支持者,而且還愿意在他休學期間資助他每月150元。
馬永紅告訴我們,他休學支農支教,不僅僅因為他是村上第一個考上大學的孩子,而是作為社會上一個有愛心和責任心的人,都會自覺不自覺地擔當起改變家鄉(xiāng)、服務社會的責任。
走自己的路
馬永紅他們帶著募集到的上千件衣服回到了生養(yǎng)自己的村莊——合興村。這些全靠父母供給的大學新生,每個人自籌資金,頂著寒風換坐班車、三輪車、摩托車,來到這個小山溝里。他們很快就融入了鄉(xiāng)民的生活,在透風的教室里給孩子們上課,挨家挨戶地進行生存狀況調查,還幫著農民干一些簡單的農活??粗鴮W生們在寒風中凍得青紫的臉,淳樸的村民們被感動了。

第一次支農的成功讓馬永紅陶醉,也讓他知道了自己的方向。合興村小學里,簡陋的教室門前掛著“合興村農民夜校”的牌子?!稗r民夜?!笔邱R永紅支農的主要形式之一。在課堂上,馬永紅和志愿者們講解中央的各種政策精神,包括“三個代表”、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等。來自農林學院的大學生志愿者,則給種田的“老把勢”們講授科學種植的知識。
為了讓農民能夠自己幫助自己發(fā)展,馬永紅倡議和幫助村民成立了農民協會,后來發(fā)展為有三四個村子參加的“東麻坪農民協會”。到現在,合興村的200多戶人家中已經有102戶、500多人加入。馬永紅雄心勃勃地想讓農民協會成為一個經濟合作性質的組織,為農民解決實際困難,幫助他們實現致富的夢想。
那年夏天,村民們第一次感受到了農協的作用。馬永紅帶著農協的會長,一起到縣城里統(tǒng)購化肥,幾百袋化肥不經過二道販子,被直接送到農民手里,這樣,一袋化肥能省出將近3塊錢。不久,他們又統(tǒng)一購進一批豬飼料,也比零散地購買要便宜一些。他還引進了彩色蔬菜種子,發(fā)給了農民,讓他們自己在家做培育實驗。
村里每年都有許多年輕人外出打工,但沒有勞動合同,要不到工資的事很多,馬永紅就自己去聯系勞務輸出。今年夏天,村里向山西輸出了40多名勞力,都簽有勞動合同。
在農民協會的墻上,掛著馬永紅自己寫的對聯,字并不好看,內容是:“改變自我做好家鄉(xiāng)主人,團結起來建設新型鄉(xiāng)村?!薄白黾亦l(xiāng)主人”是馬永紅對農民們的期望,“建新型鄉(xiāng)村”則是他的夢想。。
2006年1月5日,村黨支部、村委會、農民協會、支農支教的大學生和合興村小學五方召開會議,簽了合作共建的協議。
2月20日,馬永紅在楊凌簽下了購買3000棵核桃樹的協議,錢是西安的一個老板感動于馬永紅的事跡而出的,總共15000多元。在合興村,村民們已經挖好了樹坑,就等著樹苗了。
這是2006年馬永紅幫助合興村農民協會做的第一個項目。馬永紅說,過年之后,農民協會發(fā)生了新變化了:“現在是大學生支農辦公室和農民協會分開辦公,盡管農民們很多事情想不到,缺少主動性,但是現在我可以幫他們想主意,然后他們自己討論完善和決定。”
變化還不止這些。簽了協議之后,縣里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積極的變化。在與馬永紅見過幾次面之后,縣農業(yè)局表示將支持馬永紅的支農支教,并且要把合興村樹為縣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試點。馬永紅現在是村委會主任助理。
永遠在路上
作為休學支農的大學生,馬永紅有自己的打算。他說:“我不會在農村呆一輩子,但我會永遠為建設新農村奮斗終身?!痹谡劦街мr的感受時,馬永紅說:第一,建設新農村僅僅靠農民自己是根本不夠的,要靠社會各方面的關注和支持,需要外來力量的介入;第二,農村的事情真的太復雜太復雜了,真的還是應該更現實一點;第三,還是要和地方政府多多溝通,最好還是低調一點做事情。
“認準了的路,我會義無返顧的勇往直前,一直走到底。我經常在反省,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戰(zhàn)斗,檢討現在是為了將來少走彎路。”對于一年多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踐,馬永紅的心得體會是:
1、雖然我不能改變整個中國農村,但一兩個農村總可以吧。如果這一兩個也不行,那一兩個農村里的一兩個農民絕對可以吧,總之我們不能因為自己將要做的事情很多而袖手旁觀站在那里。

在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有的人追求物質多一點,有的人追求精神多一點,很明顯我屬于后者,當然我也不刻意去評判那一個更好,只是我個人覺得并且倡導在物質能基本滿足人的生存發(fā)展需要時,我們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關懷。香車美女高樓別墅不是我的要求,如何能使廣大農民獲得最起碼的國民待遇,過上幸福而又尊嚴的生活才是我的所求。
而一個人去做一件事情,不管別人認為值與不值,首先他自己必定認為是值得的,否則他不會去做。而人生道路上有許多單行道,一旦踏上將永不能回頭,只能前行,即便停也不能,否則后面的車會追上來導致立刻追尾將你撞死,所以后悔了又能怎么樣,何況我現在還沒有后悔。
支農過程中我做的許多事情都是隱性的,比如精神扶貧就是潛移默化的,可能若干年之后它才能顯示出經濟利益,值不值不能現在就下結論。同時我所得到的也是隱性的東西,比如做人的原則和實干精神等,但若干年之后某一天某一重要時刻它的價值才會顯現出來。
2、所謂的大學不應當只是高樓大廈的那種
因為抱著改變家鄉(xiāng)的困苦處境的希望,我經過自己的努力寒窗苦讀十余載考上大學,后來發(fā)現大學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個樣子,于是我選擇了離開,因為我怕不但自己的思想在這里實現不了,反而會被外界一些東西給泯滅了。在政法學院我只有很少的幾個朋友,盡管那幾個朋友對我異常的友好,但是我還是受不了那種了孤獨與壓抑,當時政法學院給我的感覺如同漫漫沼澤,只留兩個鼻孔供我出氣,我深陷其中,欲進不能。因為你稍一掙扎,流沙會立即淹沒你的眼睛。
所謂的大學不應當只是高樓大廈的那種,應該只是思想交流的平臺,教給人以思考與觀察的方式方法。使人重建或鞏固理想坐標,并在踐行自己理想的同時擁有自己的思想。有理想的人活得有希望有激情,而有思想的人則活得更有價值與意義,因為它可以影響一代人甚至幾代人,而不是周圍一批人而已。而現時的大學給我的除了淡漠的人際關系之外就是許多同學上網打游戲沉迷網絡世界,或者追逐異性朋友沉溺于風花雪月不知南北,此外社會上某些不良習氣也吹進了大學,這種風氣甚至比大學之外吹得更加猛烈,入黨竟然要給老師送好多禮物,這讓我對被外界對稱之為象牙塔的大學失望之極。大一時的大學給我的感覺如同自己親手釀制的千年美酒,你甚至舍不得一口氣喝下去而只是用舌頭舔,而到了大二之后的大學給我的感覺則如同一大缸茶里面只有一小滴酒,那里面散發(fā)著酒的清香但更多的是無盡的苦澀,于是我說不喝也罷,拂袖離開。其實就在大一結束時我就要離開,只是被好意的師生挽留,后來的大二的支農支教只是給我提供了一個離開的平臺。
3.使理想主義之花在適時的春天開放

當初之所以到農村去,必然是抱著對農村很深很深的感情去做的,在這種感情之上進一步調整了我的理想,當我的理想與農民們理想接近一致時,那我的理想就不是烏托邦,而許多人卻說我就是中國的堂吉訶德,我所做的是烏托邦,我不同意并決意以自己的實踐行動證明給他們看,我也不是什么情商之類欠缺的人,對許多人在評論選舉失利時將矛頭指向我,我覺得他們才是傻子,要么他們不了解中國農村說錯了,要么他們太了解中國農村而不敢實話實說,我有這樣一句話:前天我們尋找理想,即人生的奮斗目標;昨天我們尋找同志,即具有共同理想的人;今天我們尋找機遇,即適合共同實現共同理想的外部環(huán)境。中央在“十一五”規(guī)劃中明確肯定了我們之前所做的新型鄉(xiāng)村建設,并將其作為全黨全國的共同行動,在理想、同志和機遇并存的情況下,建設新農村是可以實現的事情,但是我依然清醒的認識到建設道路上將有體制的藩籬和觀念的束薄以及資金的制約,所以我們需要靜下心來扎實穩(wěn)步推進,使理想主義之花在適時的春天開放。
4、你必須做出一種選擇,這種選擇往往伴隨著一種犧牲
農分小農與大農,家分小家與大家,樂為小樂與大樂,你必須做出一種選擇,這種選擇往往伴隨著一種犧牲。
假如你真愛上一個姑娘并且迷戀著她的話,你會為她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惜。那么為了她能過的好一點你可以省吃儉用,甚至是忍饑挨餓而只為了給她買一些面包和鮮花,這就叫戀愛。支農也一樣,如果你真的想為農民做點實實在在的事情的話,你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
不知還有多少人相信人生價值觀,我是相信的,有的時候你靜下心來想想,那些永載史冊為后人記的,都不只是為了自己活而是為了更多的大多數人為了社會和國家而活的人,我愿意做這樣的人。
5、我覺得一個人將來要想成就大業(yè),即便不能成就大業(yè),最起碼完善自身,要做到這樣兩點:第一,關注國家大事。第二,關注小人物命運。關注國家大事可以及時了解和掌握國家大致走向,適時確定自己的戰(zhàn)略目標,獲得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的統(tǒng)一。關注小人物的命運,可以及時知曉國家和社會的最終走向,然后及時調整自己的戰(zhàn)略規(guī)劃,獲得個人命運與人民命運的統(tǒng)一。只要達成了這樣一個統(tǒng)一,那么你將具備成為一個偉人的條件。
6、什么叫生活?追求理想的生活才叫生活。注意理想是它永遠不變的定語。世界上極少有純理想的人。比如梵高,比如馬克思,盡管當初物質生活極其不好,但是后世尊崇。
什么叫理想?理想就像你的夢中情人,她在你心目中的地位至高無上,沒有誰可以取代,當然你愛慕她但是你永遠得不到他,你曾經質疑過她的存在,但是你最后還是相信了她,你是那么強烈地愛慕她甚至不忍心去占有她,你還清楚地知道她不僅僅屬于你自己。
什么是青春?青春就像一汪流動的水,我們就是水邊追逐嬉戲的孩子,我們總會顯得不那么安分,時不時地撿起幾顆小石子拋向水面,看那濺起的層層漣漪。
什么是人生呢?人生就像海水一樣,略帶點咸,但美麗的是有前浪后浪,有潮起潮落,做為自己就應該做那風頭浪尖的海燕,向著雷鳴閃電高唱著青春的歌。
……
不是豪情壯行,卻也“英雄”氣慨;沒有驚天動地,亦屬轟轟烈烈;這就是一個新時代新青年的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馬永紅在人生的理想之路上不斷努力前行著,實踐著……
休學支農的大學生馬永紅的思想及行為給予我們“人生觀、社會觀、價值觀”深刻的啟示,也無疑是我們當今大學生可以參照的目標。
愿馬永紅永葆理想,一路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