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中國,倡導和諧社會,以人為本。“醫療、教育、住房”已然成為國人高度關注的三大民生問題。溫家寶總理指出,國家興盛,人才為本;人才培養,教育為本。的確,教育問題關系著國計民生,教育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領域。
政府部門是教育的宏觀調控者。目前,“教育不公平”是備受矚目的焦點,諸如城鄉差距、收費不公等突出問題亟待解決。作為國家和政府職能機構,需要正確引導、科學管理、健全體制……政府,你們需要解決哪些問題?
學校是教育的職能執行者。面對盛行已久的“精英教育”,我們不禁憂慮。精英教育本身無可厚非,但是出來的能否都是“精英”呢?學校在給自己正確定位的同時是否也能讓學生給自己正確認識。學校,你應該怎么做?
學生是教育的具體實踐者。“所謂的大學不應當只是高樓大廈的那種,應該只是思想交流的平臺,教給人以思考與觀察的方式方法。使人重建或鞏固理想坐標,并在踐行自己理想的同時擁有自己的思想。有理想的人活得有希望有激情,而有思想的人則活得更有價值與意義”當代大學生馬永紅如是說,他在休學支農支教的理想之路上堅定不移地奮斗與前進,相信馬永紅的思想及行為會給予我們“人生觀、社會觀、價值觀”深刻的啟示。面對物欲橫流的現實社會,學生,你能經受社會的洗禮嗎?你是否給予自己明確定位?你是否已經準備好了?
教育問題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責任重大,意義深遠。政府、學校、學生、家長……從上至下,從宏觀到微觀都是其中的重要單元,整合起來便是和諧。
相信全社會關注教育,人人重視教育,立足教育,才能構建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