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國家開始實施了以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的“火炬計劃”,鄧小平同志號召:“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通化市二道江區建平冶金爐煉廠就是在向高科技產業進軍中在華夏大地上崛起的。
經過十余年的艱苦創業,通化市二道江區建平冶金爐煉廠成就裴然,在通化市西南部建起了一座綠色科技新城,通化市二道江區1/2的財政收入從這里產生,通化市通鋼企業出口產品的原材料大部分來源于這里,綜合發展實力穩居各中小企業前列。

在品味勝利喜悅的同時,回首來路,凝神靜思,我們發現,每一枚果實,都是收獲于理性之樹:金字塔型的人才戰略、立足創新的知識產權戰略、中小企業扶持戰略、企業和大項目帶動戰略、環境品牌戰略……這些富于啟迪的思想結晶也許與物質收獲同樣重要,他們宛如一串串珍珠和鮮花把冶金爐煉廠的“十五”之路妝扮得格外絢麗。
人才金字塔托起未來
人才是第一資源,得人才者得天下,通化市二道江區建平冶金爐煉廠董事長邵建平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1997年建廠伊始,他就提出要實施人才興廠戰略,要經營人才,對人才層次進行細分,搭建人才金字塔,為各類人才施展才華搭建舞臺。一系列構筑人才金字塔的計劃相繼實施:設立人才開發扶持資金;為高端人才施展才華搭建舞臺;為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務保障;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組建人才交流服務中心,促進人才合理配置。
如今,“金字塔”型人才戰略已使通化市二道江區建平冶金爐煉廠成為集聚各類人才的智力密集區。
引領新型工業化道路
2006年,為了迅速做大自己的產業,他們根據通化市的資源優勢、科技優勢和產業基礎,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邵建平董事長通過冶金爐煉建立的這個平臺,吸引了更多的資金和技術向通化二道江區匯集。
引進培育龍頭大項目,扶優扶強,培育優勢企業。形成專業化配套體系,進行跟蹤服務,進行重點保障。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迅速擴張經濟總量。邵建平身先士卒,帶領招商人員常年奔波在外,宣傳冶金爐煉廠,使招商引資的規模和質量有了新突破。
經過多年的努力,建平冶金爐煉廠的主導產業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吉林省走出了一條新型工業化之路。
冶金爐煉廠成長的搖籃
邵建平在通化市二道江區可算是眾所周知。1997年,他帶領大家大膽開發創業,由平凡步入成熟,由成熟邁向超越。他憑著吃苦耐勞的精神,一絲不茍獻身于工作的態度,多次得到區領導的好評。2002年——2003年被通化市政府評為“守合同重信譽企業”。
冶金爐煉廠現有職工200多人,其中殘疾人60多人。這些殘疾人大多家庭生活條件比較困難,邵建平每年都要拿出8、9萬元為這些殘疾人治病,并到敬老院去看望那些孤寡老人。他心里想的就是讓更多的人都能再就業,得到更好的生活保障。誰家有困難他都會主動伸出援助之手,而且還幫助許多從不相識的人。幾年來,他幫助的人就連他自己也記不清姓名,家住何處。除了在生活上對職工傾注心血,邵建平也不放松嚴格的生產管理。他深知,冶金爐煉廠要發展首先是安全第一。他經常教育大家:“我們決不能掙帶血的錢。一定要保證安全生產,一旦出現事故,無論怎樣也無法挽回,人命關天啊!”為此,真正承擔起安全第一責任者的重要職責,認真落實《安全生產法》,從不懈怠。在此基礎上,每年還要修整二道江區附近街道路面,及河流改造,及廠區周邊環境的治理。每年需消耗資金十幾萬元,徹底改變了過去的臟、亂、差等現象。現如今的二道江區已經煥然一新,如同步入渡假村一般。
邵建平勤勉于學,誠智于事,這或許不足以涵概邵建平其人,但正所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位充滿陽光氣息的企業家,自然有著自己人生坐標和航向,愿更加燦爛美好的明天屬于他,也屬于這座山清水秀,絢麗多彩的企業。
(責任編輯 趙忠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