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端資本市場領域長期生存,把一塊“石頭”熬成一鍋“肉湯”,需要一種淡定的心態
6月22日,美國最大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之一黑石集團(Blackstone)的基金管理公司,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籌備中的中國國家外匯投資公司(匯投)斥資30億美元購買了1.01億份黑石的投資權益,平均價格約為29.605美元。
到7月末為止,黑石的權益價格,最高升至38美元,最低跌至23.27美元,當前在25美元區域,上下徘徊,匯投的賬面浮虧,大約5億美元。輿論一片嘩然。
投資黑石,對于我們國家有多項重大的意義。
首先,長期以來對于私募的種種爭議,終于有了一個徹底的“了結”,這是一個我們國家開始正視“資本化生存”的標志性的事件。
說白了,對于高端資本市場而言,投資于企業資產,如機器設備、廠房等等,不足為奇,真正的投資領域,是超越實物資本投資,直接進入股權資本投資,這才稱得上“資本化生存”。
我國的外匯儲備現為1.35萬億美元,僅僅投資于海外債券,十年百年之后,它的價值會大于現在的價值嗎?顯然,一般情況下,絕無可能。不僅不會升值,而且還要貶值。
其次,通過合伙制的企業模式,解決了最高端的人才合作。
眾所周知,現在流動性過剩,真正的牛人,用錢是買不到的。而目前可以上市交易的“黑石”,其性質是“有限合伙制”。這是最原始的企業模式之一,自從“有驢的那年”,就有了此種企業模式。歷史發展到了今天,由于最高級別的投資資源的稀缺,導致其服務價格極其昂貴,因此,想以錢管人的任何企業管理模式都難以被“資本精英”所接受。而在有限合伙企業中,有限合伙人(比如匯投),可以出錢不出力;普通合伙人(比如黑石),可以出力不出錢。說白了,就是出錢的人不再能夠參與管錢,也不再能夠控制這些錢的用途。這就是說,這些錢的控制權,已經發生了最徹底的轉移。
其三,通過黑石,我們才能學會真正的投資,而不是低效率的“圈錢”。當然,代價總會有的。但是我們必須懂得,“投資黑石”,利在長遠。
中國目前的宏觀政策都是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去壓,似乎只要把某些指標“壓”下去,問題就徹底解決并且不復存在了。殊不知,這只是治標而不治本,就像鋸斷了箭桿兒,卻把箭頭留在傷者體內,其中的邏輯,無非就是“不干我的事”,只要現在沒事,就算“天下太平”。
而次級邏輯,更加荒唐,業界甚至學界的一些高人,總以為中國A股的沽值過高了,內地股市中的投資者,特別是散戶都是“傻根兒”,是一群不識數的非理性的人。其實,哪一個股市中的投資者不是拿著自己的身家性命在投資,他們每天都權衡風險與收益,當然他們可能不是最理性的,但絕不是最“傻”的。
另外,黑石上市,還是近期全球投資領域的一件大事。其實無論其成功與否,華爾街都將面臨一個很長的衰落周期,因為黑石現在面臨的選擇是,或者摧毀當代的“股份制管理”,或者摧毀黑石公司本身,“是神歸位,是鬼歸墳”,兩者必居其一。
匯投“初出茅廬”,虧些錢也可以說是一件好事,因為真正能夠在高端資本市場領域長期生存,把一塊“石頭”熬成一鍋“肉湯”,需要一種淡定的心態,短線虧損,更屬家常便飯,根本不足為奇。不論黑石今后走高還是走低,匯投向黑石購買的都只是分紅權益以及有限的知情權,現在我們該做的,就是靜觀黑石自己如何出手“收拾”這個局面。
退一萬步,就算黑石也無法給匯投“解套”,那也沒關系,“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勾連”(《蜀道難》)。
對于市場,近期我個人所想到的是,藍籌股泡沫即將出現嗎?
如果通貨膨脹成為新的投資主題,那么,對抗通脹的股票,并不是資產價值得到提升的那些股票,而是通脹引發的民間消費熱潮中真正可以獲益的那些人(或行業),比如證券業以及與黑石同樣的合伙制性質的“投融資組合”。
在市場上,很多人越來越多的是在做跟價值本身無關的事情,越跟價值無關,做得越起勁,這是人們追求物化與消費時代之后所帶來的另外一種人性的扭曲。
1996年,家電業以及城市金融業的經營組合,可以輕易地跑贏通脹,但兩年以后,大多虧損累累;而在2007年,我相信如果沒有意外,應該是房地產與金融業的產業組合。近期金融與地產板塊的大漲,潛在的因素,就在于此,但其中的遠景并不樂觀。
“當臺風來的時候,豬都在天上飛”。通脹年代的投資將最大限度地考驗中國“肉食者”的智慧。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央匯投注資黑石,相當于轉了一個圈,間接拉動了A股市場上貌合神離的兩大板塊,即房地產以及金融業,最終走向“合流”。必須承認,這也是當前所有的市場參與者始料未及的投資動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