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歸鄉的路,心情頗有一點激動。
家鄉的景吸引著我,家鄉的美迷惑著我,綿綿鄉情戀著我。
秋高氣爽的七月,正是家鄉最美的季節,也是旅游的旺季。明媚的陽光,沐浴著萬物,滋潤著我的心田。早已做好了用心去,感受,用腦去攝影,用筆去記錄的準備。兒時的懵懂無知只懂得浮光掠影的舉目四顧。片片美景只能藏匿在心底,生怕把這美麗如畫的景描寫成片片廢墟。而今,這景已在心底發酵了,不得懷把這畫中之景,景中之情用筆描述出來,以圓我心中多年的夙愿。
坐在車里,我欣賞著窗外的美景。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巍峨、雄偉的天山。它像舞臺的帷幕,把我的家鄉遮得嚴嚴實實。車行駛的很快,已到了山的入口,它像一條巨大的蟒蛇,張大了嘴巴做著吞噬我們的姿態,很快我們被這條巨蟒吞吃著。我打開了窗戶,一陣清香撲鼻而來,我閉上雙眼做了一個深呼吸,芳香沁入心脾,淹沒了我體內的雜草,使我的心靈得以凈化,與大自然的靈魂相結合。現在可以盡情的去欣賞它的萬變奇觀,盡情的去領略大自然賦予這片土地的豪情,盡情地去吸吮這片土地吐露出的馨香與清醇。
公路蜿蜒于群山之中,不知繞過了幾道彎,山的高大雄偉盡收眼底。彎很急,山很陡,讓人感覺伸手可觸,使人心驚膽顫。層戀疊嶂的青山沒有任何花草樹木的修飾,只有飄在山頂的浮云,盡情地在秀美的大自然中自由地飄蕩,輕快地翱翔。
看,小溪。清清澈澈,晶晶亮亮,如陽光似月色,天光云影,浪花翻滾,從這群山的縫隙中流過,帶著山的青,花的艷,草的綠,絲綢般地拂弄著群山,更為這群山增加了靈氣。雖聞聽不到淙淙流水聲,但從心底已感覺到它演奏的那首美妙的曲子,聽了定會使人胸襟開朗,心情舒暢。
眼前又展現出了幾座用木頭簡單搭建的房屋。相對于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而言,它顯得多么渺小,但它那別出心裁的設計,獨具匠心的構建是那些座落于城市中的建筑物所不能攀比的。
又轉過了幾道彎,我深深地被窗外的景致所吸引。這時小溪又出現在眼前,不同的是小溪邊上聳立著幾棵不知名的樹,有些樹枝已干枯,有些樹枝上還吐露著幾片嫩葉,它沒有因風雨的襲擊而顯得蒼桑,沒有因驕陽的炙烤而湮滅,它依然篷勃向上,在風中展示它獨有的舞姿。它的生命是頑強的,它的根深扎在這片土上。不管它經歷著什么樣的風雨,它的生命永遠屬于這方水土。
我又被陽光下田園詩一樣的恬靜氣氛所感染。縷縷青煙繚繞而上,稀疏的房屋靜謐地座落在山坡之上,小麥在風中搖曳著,分布在不同的山坡之下,我猜想居住在這里的人們一定是哈薩克民族,這里有足夠大的草場去放牧。隱居在這里,俊逸而明凈。清雅而脫俗,婉約又寧靜,自由自在的生活是真切的,令人羨慕的。
這里的景色完全不同于進山時,這里是綠的海洋,色調的搭配是那些畫家用筆調不出來的,由深至淺,由濃到淡,翠草連茵,如棉似氈,幾棵常青松也亭亭玉立在山腰或山尖,處處透著靈秀之氣,這溫存柔雅的景致使人性情柔和而溫婉,卻想起《小窗幽記》中的“興來醉倒落花前,天地即為衾枕;機息忘懷磐石之上,古今盡屬蜉蝣”的這種情懷而感慨萬千。
放眼看去,青松聚集成林,蔥蔥郁郁,枝繁葉茂,深不可測,使人蕩氣回腸,思緒萬千。不知它們經歷過多少個春夏秋冬,但它們依然保持原有的本色。由近至遠,由遠至近一片蒼綠,山角下座落著幾個白色的蒙古包,周圍靜臥著幾只羊,牛兒悠悠的吃著草兒,馬兒被系在一棵松樹上,它甩著馬尾拍打著蚊蠅。幾簇白色的,黃色的花兒散落在周圍,這樣的景色中有著難言的情意,這種難言的情意便隱藏在如此的景色之中。這情這景使人倍感愜意。青青綠綠的草兒,黃黃白白的花兒,高高矮矮的青松,清清澈澈的溪水,肥肥壯壯的牛羊,不僅使人想到“天似蒼穹,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絕妙美句。
時間過得真快,已到了山口,這里是旅游的景點。彩旗飄飄,紅色的磚房,白色的蒙古包各具特色,莽莽群山定格成一幀不變的底色,蔥郁繁茂的松林顯出清秀的輪廓。看,那群山之上有一片圣潔無暇的白雪,它像一位女王,曲肱而枕,天山似它的寶座,青松似它的將領與士兵,河水似它的美酒,花草似它的宮女,盡情地享受著這美麗城堡中的一切。
一路上領略大自然的神奇。恍如置身世外,說不出的清爽怡人。清風徐徐,香飄萬里,令人如癡如醉,飄然若仙,真想乘風而去,這是怎么樣的情與景,我將這情系于天山,系于蒼天,系于我那可愛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