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我對面的是一個很成功的民營企業家,其貌不揚的,一臉憨憨的笑。如果沒有同席者鄭重地介紹,還真難相信他會是一個資產近億的老板。因心中的疑惑,我在舉杯時問了他取得成功的秘決。他回答說:我的成功是因為我無知。因為無知而成功?這是什么邏輯!看出我的不信,這個企業家作了解釋:“我的最大一桶金來自東莞地產。當年,東莞經濟蕭條,土地價格大幅下跌。熟悉市場的經濟學家預測,由于經濟的復蘇需要較長的周期,土地價格還將繼續走低。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多數市場分析人士和對熟悉市場的企業家都退避三舍,連手頭已有的上地都想盡快出手以盤活資金。我看著大片的土地荒廢閑置著,覺得挺可惜的,就拿出前幾年做生意賺下的所有積蓄,還向朋友借了不少錢,以極低的價格一下子圈了幾千畝土地。我本身就是一個農民,沒什么文化,當時也沒有認真去分析市場。我的想法很單純:這么多的土地,如果將來沒法轉手,大不了從老家招些人來種農作物。這么便宜的土地,就是用來種莊稼估計也不會虧到哪里去吧。”說到這里,他臉上又露出了憨憨的笑。
后來呢?后來在政府的努力和干預下,當地經濟迅速復蘇,地價以數十倍的價格上漲。結果這名企業家就靠著這一批土地發了家。
這個企業家的故事讓我想起了一個實驗:弄一個玻璃容器,將唯一的開口處控制成漆黑的環境,然后將一只蒼蠅和一只蜜蜂放進去。實驗的結果是蜜蜂在經驗的指導下一直拼命往透明的玻璃壁上去撞,直至死亡。而蒼蠅則由于沒有“光亮處就是出口”的經驗知識,四處亂撞,往往能夠在不長的時間內從出口處鉆出。從這個意義上講,真的是“死于經驗,生于無知”了。當然,死于經驗,實際上是死于嘲執和畏縮;生于無知,實際上是生于靈活與勇氣。
大概是看到我在沉思。握手的時候,這個企業家又補充說:“當然,我那是大老粗瞎鬧。真正的要做生意,還得靠你們這些有知識、懂行情、會分析的知識份子。這不。最近幾年。我感受到了知識的重要,抽出時間自費到大學學習了經濟學的知識。現在回頭看看當年的經歷,覺得特別后怕。不過要是早學了這些知識的話,我當初是絕對不敢在市場低迷的情況下涉足地產的。”這段話,在我聽來,卻近乎是安慰了。
有些時候,經驗往往束縛r我們的思維,而因為無知,卻能給人以膽量。因為沒有了慣有知識指導下對危險的估計,所以也就少了畏首畏尾的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