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孚早教在線
Q:寶寶6個月了,但并不能像一些書上說的“可以發出爸爸媽媽、打打拿拿”等音,也不會認物,甚至對我們叫他的名字也不太理睬,只管自己玩。在陌生環境很不活躍。但其他方面都很正常,如大動作、精細動作等都很好,在家也很活潑,會躲貓貓,會咯咯笑,對奶奶親,不太依戀媽媽。請問專家,寶寶會不會有類似“自閉”之類的問題?
A:首先我建議家長帶寶寶去醫院作全面檢查,這樣媽媽就可以放心。若是檢測出來沒有問題,那家長以后可要多關注寶寶,并經常帶寶寶參與集體活動,并多和寶寶交流、做游戲,讓寶寶體會游戲的快樂。
Q:我的女兒有1歲多,平時都挺乖的,出門也很喜歡招呼人,性格還是比較活潑。但是比較急躁,特別是去看醫生的時候。從醫生一開始碰她,她就開始哭鬧,手推腳踢的,連常規的檢查都沒法做,而且軟硬都不吃。怎樣才能糾正這個壞習慣?

A:這是一個比較正常的現象,有哪個寶寶會喜歡醫生呢?若是寶寶見到醫生害怕,家長可以在家里和寶寶一起玩“看醫生”的游戲,一邊讓寶寶體驗看醫生的感受,一邊引導寶寶觀察醫生看病救治的過程。讓寶寶明白雖然打針有些疼,但醫生不可怕,每個人都需要醫生的幫助。
Q:我的寶寶17個多月了,大動作發展不錯。我覺得他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很短,只有聽感興趣的故事時好一些,但搭積木之類的活動就沒什么興趣,破壞的欲望似乎更大一些。這么大的寶寶注意力一般能集中多久呢?怎么才能引發他對搭積木等活動的興趣呢?
A:注意力時間通常和寶寶的認知以及年齡有很大關系,一般說來兩歲以內寶寶的專注時間只有3—5分鐘,小年齡寶寶注意力分散的原因大多是對周遭事物的不了解以及充分的好奇心驅使,建構游戲更考核寶寶小肌肉的靈活程度和協調性,可以選擇大型構建積木給寶寶玩,并降低難度,積極鼓勵,寶寶才會逐步喜歡上搭積木,專注的時間也會逐步延長。
Q:我家寶寶1歲9個月,平時我們都教導她玩過玩具后要把玩具收好,可她沒有收拾玩具的習慣,而且有時候還故意把玩具扔到地上,任憑我們怎么引導,都不把玩具撿起來。我們應該怎么理解和對待她的這種行為呢?
A:由此可見你很在意讓寶寶養成整理玩具的好習慣,所以也會特別提醒和注意,但是這些強調和說明都會傳遞給寶寶一個信息,那就是你們的關注。關注固然是好事,但有時也會適得其反,所以若是這種方式對寶寶沒有作用。那就換種方式引導寶寶,例如和寶寶玩游戲,比賽一起揀玩具等,適時的轉換方法或許會取得意外的效果呢。
Q:我兒子1歲11個月了,這幾天,我發現他有一個癖好喜歡用小手摸著被角睡覺,不摸著就睡不好。請問這是一種什么心理?這算是戀物嗎?
A:每個寶寶依戀的物品會有所不同,但大多寶寶都會依戀日常生活相關的物品,這樣更熟悉更有親密感。戀物情結只是對父母的一種暗示,“戀物”本身不會對寶寶的成長有消極影響,而“戀物”的源頭——安全感的缺失才是父母必須時刻關注的。家長多和寶寶游戲,建立穩定的親子關系,營造安全的家庭氛圍。而對于寶寶在入睡時候的戀物,家長無需關注,只要注意物品的衛生干井即可。
Q:我女兒現在兩歲了,屬于比較敏感的寶寶,大人說話的語氣較重或說她兩句她都會哭。今天從幼兒園回來,我發現小孩的眼睛哭腫了,情緒也不好,請問對待這樣敏感的寶寶,家長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教育方式?
A:每個寶寶的先天氣質類型是有很大差異的,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不同的寶貝我們給予的教育方式也要有所不同。正如您的寶寶一樣,我們就要采取溫柔有加的方式進行,同時家長可以給寶寶選擇一些適合她年齡的動畫片一起觀看和討論,還可以讓她多和男寶寶玩耍。總之,性格調整要緩慢進行,不可急促,不可責罵,在接受寶寶的先天遺傳及現狀的同時,耐心等待她的轉變。
Q:我的寶寶兩歲多,他平時都很有禮貌。但對他弟弟卻顯得很粗暴,會用玩具砸他,打他,要不就是用力地抱住他,常常把弟弟惹哭。我知道,在兄弟之間,有些“敵對”和嫉妒是正常的,但是,我已經不能繼續忍受這種攻擊性行為了。我該如何是好?
A:更多些關注你的大兒子吧!他的種種行為都是為了向你傳達感受,他還是一個小寶寶,除了惹惱弟弟才能引起你的注意以外,就別無他法了。在兩個寶寶的家庭里,媽媽一定要更敏感地關注寶寶的情感需求,有時我們不經意的一句表揚話,有時我們不經意的一個小動作,都觸動著寶寶幼小的心靈,在他們的小世界里,媽媽是私有的,不可以分享。多些理解,多些鼓勵和贊美,大兒子就不會再為引起你的注意而攻擊小弟弟了。
Q:寶寶多大就應該和大人分床睡呢?有人說3歲以前分床,可是又怕分開了會影響寶寶安全感的建立。如果不分,又怕看到夫妻之間的事情。該如何處理?
A:在國外所有的寶寶都會在出生以后就和父母分床睡,這已經是一種習慣,所以就不會存在分歧和爭議,而在中國對此的說法和做法就頗有不同。事實上,寶寶安全感的建立和分床睡的關聯并不太大,主動建立與寶寶之間的和諧親子關系,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臨睡前給寶寶講故事、擁抱等遠比分床睡更重要。
Q:寶寶已經3歲了,玩游戲的時候一直大喊大叫,我真恨不得用襪子去堵住他的嘴。有什么好建議?
A:我們該了解是什么原因導致寶寶大喊大叫呢?只有找到原因。我們才能調整方法,若總是這樣,那么就和寶寶玩個“找找靜悄悄”的游戲,若是誰找到了就獎勵一下,然后和寶寶分享游戲的感受,并告訴他你今天的感受,當寶寶出現問題的時候,我慣用的方法就是用游戲的方法去解決,你只要有心,一定也可以找到解決的辦法!
Q:寶寶什么時候可以接受雙語教育,是不是接受的越早越好。有人說這樣可以將外語作為母語一樣來學習,是一種正確的教育方式嗎?
A:學齡前是語言學習的最佳時期,但何時接受雙語教學,還要根據寶寶的個人狀況而定。語言學習受環境氛圍的影響很大,若是沒有很純正的外語環境那何不讓寶寶先學好母語呢,畢竟寶寶是生活在周遭都說普通話的環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