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再豐
海底發現雕刻品
1987年7月初希臘報紙刊登了一條令古代文明的尋覓者興奮不已的特大新聞:
“羅得島的太陽神赫利俄斯巨像的左手握拳的雕刻品被發現了!”
傳說赫利俄斯(又稱阿波羅)巨像曾經聳立在愛琴海東南的羅得島上,被公元前150年左右拜占庭(現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的數學家費隆列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但是現早已是蹤跡皆無,難怪人們對巨人像的存在表示懷疑。現在被視為虛幻巨像的左手握拳的石灰巖制的雕刻品從距羅得港700米的海上、深52米的海底打撈上來,再一次喚起了人們對赫利俄斯巨像重現的渴望。
有趣的事,這次的發現是一位荷蘭女性在訪問羅得島時所作的預言:“赫利俄斯巨像沉入在圣尼古拉斯燈塔附近的海底,但巨像已碎成七零八落。”為此,希臘政府進行了探查,結果在指定的海域內真的發現了雕刻品。被打撈起來的雕刻品是長180厘米、寬90厘米、厚85厘米、重約1噸的巨大東西,而且明顯地制成左手握拳的形狀。目前赫利俄斯巨像的身體部分還未尋覓到,所以無法判定其真偽。如果是真的話,那將是上個世紀最重大的考古發現。
現在我們把目光追溯到公元前4世紀。當時的羅得島作為地中海貿易的中轉站十分繁榮,是希臘最大的城邦之一。但是公元前305年,突然遭到4萬名馬其頓軍隊的進攻,破壞了羅得島的繁榮與和平。當時羅得島有人口約6萬。據說在困境中連婦女和孩子都會拿起武器投入戰斗,就這樣堅守了1年左右,眼看城市即將陷落之時,埃及的托勒密一世派遣援軍到來,成功地擊退了馬其頓軍隊。
重新獲得自由的羅得島人民,為了表示對托勒密一世的感謝和紀念自己的勝利,決定建造作為島的守護神的太陽神赫利俄斯巨像。雕像的制作者是羅得島的雕刻家哈萊斯。主要材料是青銅,來源于馬其頓軍隊丟棄的大量青銅武器。公元前302年開始制作,花費了12年時間于公元前290年完成。
遺憾的是,這個巨像的實物自不用說沒了,就連當時還存在的模型或繪畫也全都沒留下。并且66年后的公元前224
年,巨像受當地大地震的襲擊而倒坍,所以現在我們對包括外觀或制造尺寸等確切的情況一點也不知道。
超越時代的巨像
往昔的雄偉姿勢只有從費隆的“世界的七大奇跡”和博物學家普里尼烏斯的“博物志”等一些古代文獻的記述中去想像。先輩們從其零星的記述推算出赫利俄斯巨像的一些估計值。
巨像建在白色大理石的底座上,底座高15米,雕像本身高33米,二者加起來達到48米。如果看一下建在紐約港的自由女神像的高度是46.3米,可以想像赫利俄斯像已是十分雄偉高大,它讓古代人是何等的驚愕了。
再者,如果將目光轉到巨像的各部分尺寸,則進一步使人感到驚嘆不已。腰圍18米,大腿粗3.3米,腳脖子粗1.5米。手指的粗細也是異乎尋常,按普里尼烏斯書中所述“一般人的雙臂還夠不到合抱像的大拇指?!?/p>
關于巨像的外觀也有眾多的謎。過去有一種說法是巨像雙腿叉立,分別站在從左右延伸出來的防波堤的頂端的底座上??紤]到港的入口有大約60米的寬度,盡管建造巨像當時的寬度多大是無法得知,但是假定就是同樣寬度的話,則因航船要從巨像的胯下通過,所以上述巨像的尺寸必須改成更大才行。因此,最近認為像自由女神像那樣雙腿并攏站立的說法更為有力。
其次,也有說巨像所在的地方不是港灣的入口,而是現在還殘存的圣約翰騎士團建造的圣尼古拉斯城堡。這種說法也完全沒有被證明,至今仍有不少人主張叉腿站立在港灣入口。再者,巨像內部設置螺旋狀的樓梯,人們通過樓梯可上去到達巨像的頭部,據說在雙眼的內側設置燭臺,經點燃可燃燒著熊熊烈火。另有一說稱巨像雙手捧著內放熔化的鉛或灌滿了沸騰的油的容器,并配備了灑下鉛或油的裝置,以對付想要入侵港內的敵船。
另外,在制作方法上也充滿了謎。其中以鑄造假說最有說服力。再一種說法是用石材做成巨像的外形,內用鐵筋加固,使其穩定,并在其表面貼上青銅造型鑄件。
總之,以上一切說法都在推測之中,尚無定論。但是有一點是毫無疑義的,這就是赫利俄斯像無論在規模上、還是全技術上均是超越時代的杰作,令世人驚嘆不已。
另有傳說這個巨像于公元前224年因地震坍倒后在長達900年間就這樣擱著無人問及,直到公元672年阿拉伯軍占領羅得島后,將這些殘骸當做廢品賣掉,從此巨像完全銷聲匿跡。如果是這樣的話,何以在經過1300多年后的今天又在羅得島附近的海底打撈出象是赫利俄斯巨像的左手握拳雕刻品呢?究竟這兩種說法哪個為真,還有待于從海底能否找到巨像的身體才能作出定論,人們期待著能早日揭開這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