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長代
20世紀二三十年代,德國青年科學家魏格納在翻看地圖時,忽然發現地圖上的非洲大陸海岸和美洲大陸海岸的圖形相似,在互相拼接后兩塊大陸之間幾乎沒有什么間隙。他設想,這兩塊大陸原來是連接在一起的,由于某種原因,后來發生了“撕裂”,將陸地一分為二。這個假說,就是今天“大陸漂移說”的起源。
但是,由于受當時科學條件的限制,魏格納爾沒有找出證據證明非洲大陸和美洲大陸之前是一整塊大陸。
20世紀70年代初,海洋學家利用水下聲納探測技術,發現了大西洋底有一條4萬多千米縱貫南北的中脊,在中脊頂部有一條很深的大裂谷。這是否就是非洲和美洲大陸分離時撕裂的“傷痕”?法國和美國科學家決定聯合起來進一步摸清大裂谷的情況,制定了名為“法姆斯海底探險”的水下考察計劃。由法國的“阿基米德”號、“西亞納”號和美國的“阿爾文”號三艘當時最先進的深潛器來執行。
從1973年夏季開始,他們直奔大西洋中部海域開展工作。海底地形相當復雜,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損失,決定先由“阿基米德”號充當偵察兵,進行潛水實地調查,弄清水下地形地貌。“阿基米德”號先后7次潛入2000多米深的海底潛行9000米,采集到90千克里的巖石樣品,拍攝2000多張照片,積累了豐富的資料。
1974年3月,三艘深潛器到達預定海域。7月12日,“西亞納”號首次下潛,當它下潛到1500米深處時,電動機突然出現故障,只好返回上浮。第二天,“西亞納”號再次下潛,它慢慢地接近大西洋中脊頂部,再緩慢地向深處潛入。一位地質學家興奮地喊道:“快看,地球的傷痕!”只見熾熱的液體巖漿從裂縫中涌出,遇到冰冷的海水驟然凝結。在裂縫中還有金屬溶液噴出,它的主要成分是錳,遇冷凝成錳塊,堆積在一起成為“露天”礦床。7月17日,“阿爾文”號從另一方位潛入海底,探測到地球的“傷痕”,縱深竟達2800多米。
經過三艘深潛器的探測,最后查明了大西洋中脊上的裂口,上口寬25000~50000米,下底寬不足3000米,縱深為2800多米。
這個考察結果,證明了魏格納的設想是正確的,即“大陸漂移”使原本是一大塊的陸地撕裂成現在的非洲和美洲兩塊陸地。
1991年9月5日,日本海洋科學技術中心宣布,該中心使用潛水調查船“深海6500”號對日本海溝進行了調查,在世界首次發現了因板塊下沉而出現的海底裂縫。該中心認為,這個海底裂縫很可能是1933年發生三陸地震時產生的。那次地震造成3000余人死亡。該中心將繼續對此跟蹤進行調查。
“深海6500”號調查船所調查的海域是,在太平洋板塊一側的巖手縣宮古市東側海面約240千米的日本海溝。1991年7月15日該調查船在深度為6000多米左右的海底中發現了三條南北走向的裂縫,并對此進行了攝影。調查結果表明,裂縫寬1~15米,深2~3米,最長的一條裂縫超過100米。
在日本北部聯結北美板塊處,太平洋板塊下沉的地方是日本海溝。可以認為,這個裂縫是由于太平洋板塊的拉力而導致出現的。裂縫的斷面很新,裂縫內還沒有沉積物。
(短信代碼:07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