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治琳
1995年12月我出差紐約,遭遇了紐約40多年未見的暴風雪。1月6日黑云壓城,鵝毛大雪從天而降。我住在中國駐紐約總領館。領館大樓位于12大道上,與哈特遜河僅一路之隔。當時室外能見度很低,站在窗前竟然看不到哈特遜河河面,空氣中的濕度幾乎達到100%。
數小時之后,紐約氣象臺報告說,中央公園地面積雪厚度達到了20英寸(約合50.8厘米),紐約一下子變成了冰雪世界,市區交通陷入混亂,而大雪仍不見緩。
7日早晨,紐約市政府宣布:大雪成災,紐約城進入“緊急狀態”。當時學校停課、機關和工廠關門,肯尼迪、紐瓦克和拉瓜迪亞三座機場關閉。在實施緊急狀態期間,除了運送食品、燃料、消防、警車和緊急救護的車輛,其他車輛一律不準上路,以便掃雪車輛清除路面積雪。紐約市出動了所有掃雪車輛,24小時不停地清理道路。紐約各大電視臺一律滾動式播報抗雪救災消息。
以紐約市長朱利安尼為首,組成了緊急狀態指揮部,開通了多條熱線電話,及時了解各處災情和指揮救災事宜。7日~8日,大雪仍然不停,中央公園的積雪深度接近1米。
由于氣溫驟降,有些居民區的水管被凍裂,有些地方斷電,有些危重病人需要緊急救護,新澤西州一位臨產孕婦,由于雪深路滑,醫院派出的救護車在路上拋錨,警車聞訊趕到時,她已經被凍倒在馬路邊。
令我驚訝的是,紐約市民能夠做到令行禁止,竟然沒有出現一例違反規定,開私家車上路的現象。7日~9日,紐約少有的平靜。紐約的天空被徹底“凈化”,三天之內,未聞飛機轟鳴聲。馬路上只有掃雪車不停地工作。絕大多數市民都呆在家中,馬路上幾乎不見人。但到1月8日下午,人心開始浮動,個別地方出現排隊搶購食品現象。因為人們無法確知緊急狀態還會持續多久。于是,各大電視臺紛紛報道市府已經從附近地區調運食品進城,請市民放心。9日上午,雪終于停了。但路面積雪一時難以清除干凈,直到9日下午,緊急狀態才被解除。
紐約的三個機場每天平均有3000個航班起降。連日來,機場內滯留了數千名乘客。有的走不了,有的來到紐約也進不了城,他們只好在機場大廳里吃睡,整個機場像座難民營。
3日來,市長朱利安尼一直堅守在辦公室,實在太困了,就在辦公室里的椅子上打個盹兒。令我稱奇的是在緊急狀態期間,紐約社會秩序井然。
這場暴風雪對紐約是一場考驗,紐約市政府和紐約市民對自然災害的應變能力令我欽佩。但是,紐約在應對暴風雪方面的能力不如加拿大和瑞典等國。由于冬季經常降雪,他們擁有先進的掃雪設備,及時撒對路面和汽車底盤無腐蝕的融雪劑。大雪一邊下,他們一邊掃。入冬以后,汽車都安裝上特制的防滑釘子輪胎,即使大雪紛紛,高速公路也能保持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