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費萊德·埃克特
1977年,米歇爾·戴爾剛滿12歲。一個午后,他和朋友們到墨西哥灣釣魚,所有人都把漁竿甩進了水中,而他卻坐在沙灘上,費勁地擺弄著釣具。他在將幾個釣鉤拴到一根線上——大家都認為他是在浪費時間,說道:“拿根竿子跟我們一塊兒釣吧,湊個趣兒,別白費勁了。”
然而米歇爾繼續干著,直到晚飯時刻,大家都準備結束一天的活動時,他才安好了那副奇特的釣竿,并把魚線遠遠拋出去。
飯罷,大家都戲弄米歇爾,說他一定會空手而歸。但是,當米歇爾把釣線拉起時,上鉤的魚比大家釣的所有魚都要多。
米歇爾總喜歡說:“如果你認為你的辦法不錯,就不妨試一試。”29歲的米歇爾深知一個好主意的真正價值,正是這些好主意,使他從一文不名一躍成為擁有億萬資產的企業巨頭,成為全美第四大私人電腦制造商。
上高中時,米歇爾通過為休斯敦《郵報》做預付款征訂工作掙了2000美元,用這筆錢買了他的第一臺私人電腦。買回來之后,他就把它拆開,揣測它是如何工作的。
這以后,他又找了一份賣報紙的工作。他認為新婚夫婦是買報紙的最佳對象,于是就雇了幾個朋友將最近登記結婚的新人姓名和住址記下,然后全部存入電腦,再親自寫信給每對夫婦,同時免費贈送兩周的報紙。這個辦法果然奏效,不久,他賺了18000美元,買了一輛BMW。看到這個17歲的孩子支付現金,車商大吃一驚。
第二年,他報名到休斯敦的得克薩斯大學就讀,像其他新生一樣,他得自己去掙學費。此刻,校園里的人們都在談論私人電腦,人人都想弄一臺,但經銷商將價格抬得很高。人們需要的是價格低廉、根據專業特點靈活配置的電腦,米歇爾敏銳地發現了這一點。“這些經銷商將價提得這么高,又能賺多大利潤呢?”他沉思著,“為什么不能將產品從制造商手中直接送給用戶呢?”
由于電腦經銷商手里那些價格昂貴的機器無法一下子售完,同時還要付出一筆可觀的機器存放費,米歇爾終于以成本價買下經銷商們的庫存電腦,并且給它們增設了附件來提高其性能。很快,這種性能更優越、價格卻便宜得多的電腦一上市便供不應求,市場十分看好。
感恩節放假時,米歇爾的父母表示,很擔心他的學習受到影響。父親懇切地說:“如果你想經商,可以在你拿到學位以后再干。”
米歇爾同意了,但他卻感到,千載難逢的機會可能就要擦肩而過。一個月后,他又開始推銷機器——這一次干得更起勁兒。
春季休假時,米歇爾向父母坦率地承認他仍在做計算機生意,而父母更想知道他的學業怎樣了。“我不得不放棄學業,”他答道,“我想開辦自己的公司。”
“你到底想干什么?”父親問。
“跟IBM競爭。”他聳聳肩,輕松地回答。
“跟IBM競爭?”現在他的父母真的開始為兒子擔心了。但米歇爾不管父母怎么說,堅持不改變主意。他還是那句話,這主意不錯,為什么不去試一試。于是他們達成協議:暑假時他可以開辦自己的計算機公司,若是不成功,那么9月份新學期就必須回到學校里去。
回到休斯敦,米歇爾用所有的存款,開辦了“戴爾計算機公司”。此時是1984年5月3日,他剛滿19歲。
隨著新學期的日益臨近,他的節奏快得近乎于瘋狂。他租了一間房子作為辦公室,并雇傭了第一名雇員——一位28歲的有經驗人士來負責財務和經營管理。
戴爾的推銷工作進展順利。他將IBM的PC機都加上自制的附件供應市場。一接到訂單,就拼命組裝機器,并以最快速度送到客戶手中。第一個月的銷售額達到18萬美元,第2個月升到26.5萬美元。連新學年的到來,他都沒有注意到。
一年中,他平均每月售PC機1000臺,為了保持這種節奏,他搬到了更大的房間,雇用了更多的人員。當客戶的訂單達到800份時,雇員們便開始組裝電腦。為減少庫存和通常開支,零部件僅在急需時才訂購。送貨卡車每天都送貨上門,這使米歇爾的公司一直保持著較高的利潤率。
米歇爾堅信,質量是企業的生命。他給他的客戶提供絕對的質量保證。用戶若不滿意,保證退回款項。他還開設了一條24小時免費服務熱線,可以使用戶直接跟技術人員聯系,大約有90%的用戶技術問題可通過電話來解決。
跟客戶頻繁的電話接觸使公司更能貼近市場。用戶直接就可以讓公司知道他們的需求。“我的競爭對手是先發展產品,然后告訴客戶他們應該需要什么。而我則相反,我們是市場需要什么,就發展什么。”米歇爾自豪地說。
到米歇爾的同學們大學畢業時,他的公司年營業額已達到7億美元。戴爾停止了原來那種在PC機上添設部件的方式,而是開始自行設計、裝配,尋找自己的市場。
今天,戴爾公司在全球16個國家設立了分支機構,公司收入達20多億美元,雇有職員5500多名。戴爾的私人財產估計在2.5億至3億美元之間。為鼓勵生產,戴爾公司給提出好建議的雇員以豐厚的獎勵,即使有些做法沒有取得成功。戴爾說:“我們的成功迫使這些大公司間競爭更加激烈,而這更能讓客戶得到收益。”
戴爾與妻子及兩歲的女兒過著簡樸的生活。然而對社會,他卻慷慨大方,樂善好施。最近,他捐贈了一塊土地作為休斯敦猶太社區的居住中心。戴爾還定期到得克薩斯大學工商管理研究生院給那里的MBA學生們做報告。
米歇爾·戴爾不止一次地回憶起這個情景:他曾告訴他的朋友們,他的夢想就是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電腦制造商,而朋友們當時則認為他是個十足的幻想家。
“為什么大家都甘做第二、第三或第十呢?”米歇爾常常這樣說。
(摘自《民族文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