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時語
在種種不利和不順因素下,共和黨角逐白宮的局勢始終無法明朗。
布什政府目前四面楚歌,在最新一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辯論中,居然所有問鼎白宮的“本黨同志”,都異口同聲地討伐布什總統的伊拉克政策。但是華盛頓要發生軍事政變,基本屬于好萊塢的炒作范疇(1960年代有過描述美國未遂軍事政變的轟動影片《五月的七天》;9·11事件之前華納電影公司醞釀拍攝另一場華盛頓軍事政變的影片),布什總統窩窩囊囊地混完剩下一年半的“跛鴨”任期,不應該有太大問題。這里的“白宮保衛戰”,指的是2008年的美國總統大選。
共和黨意識形態混沌化
共和黨在明年的總統大選中,可說在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面都面臨相當的困難。
天時:首先是全球環境危機的“熱度”新近大幅度上升,美國公眾的環境危機意識也顯著增強,布什政府和共和黨控制的國會多年來在此問題上大打太極拳,甚至不斷開政策倒車,不能不引起負面效果。號稱共和黨人的加州州長施瓦辛格近日與同屬共和黨的康州州長裘蒂·瑞爾(Jodi Rell)聯名在《華盛頓郵報》上公開挑戰聯邦政府:如果在環保問題上再不帶頭就必須“靠邊站”,是這一“天時”變化的很好象征。
另外美國人口演變不利于共和黨的長期趨勢也日益明顯。共和黨新近在關于移民政策改革方面的內訌,特別是白宮與共和黨保守基層在這一問題上公開唱反調,是這一情況的明證。
地利:2006年國會中期選舉中,北方“林肯共和黨人”幾乎全軍覆沒,中西部共和黨自從“金水大伯”(當年港臺傳媒對與約翰遜競選總統的西部亞利桑那州共和黨人戈德華特G0ldwater一名的戲譯)時代以來,一直代表主張“小政府”的自由意志主義(libertarianism),自然對布什政府任憑財政赤字飛漲、同時不斷鼓勵南部保守派以宗教道德教條干預個人私生活日益不滿而離心離德。所以才有布什領導的共和黨正在淪為南部區域政黨的說法。共和黨多年固若金湯的郊外基地,去年首次被民主黨以50%對48%接近比分攻克,是地利變化的另一重要發展。
人和:說到底,選票既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地里長出來的,人和才是共和黨在明年總統大選中最大的問題,尤其是布什總統的人望已經向尼克松在水門丑聞東窗事發后的最低點看齊,而布什總統一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面臨曠日持久的“脫身”過程,以及此后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不可避免地成為未來一兩年中共和黨喪失民意支持的最主要因素。

這些困難的疊加,造成共和黨在意識形態上的混亂狀況。例如在南卡州舉行的第二次共和黨候選人辯論中,幾乎所有候選人都在這樣那樣的課題上與共和黨的傳統“信念”唱起反調:朱利安尼在墮胎問題上公開露出“自由派馬腳”,前阿肯色州長哈克比(Mike Huckabee)對自己在州長任上屢屢增稅的“前科”毫無反悔之心,麥凱恩則堅持自己被共和黨保守主流攻擊為“限制言論自由”和違背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的競選經費改革計劃。
在更早舉行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首次辯論會上,有記者直接提問:“臺上諸位中有不相信進化論的嗎?”10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中,有3名立刻舉手,熱門人物麥凱恩參議員也不得不表示盡管他接受進化論,但仍然相信其中“有上帝的手”。但是其他6名卻無動于衷,沒有對共和黨宗教保守派深惡痛絕的進化論做出反對姿態。
縱觀至今為止的共和黨總統選舉人的動作,不能不感受到共和黨從領袖到基層都缺乏里根總統的“小政府、低稅收”口號,或者布什競選連任時的“反恐”大旗這樣的意識形態一統天下,“目標一致才能得勝利”的氣概。
美國社會右翼“大改組”
共和黨這樣的“信念危機”(《華盛頓郵報》語),反映了美國特別是社會右翼正在經歷的“大改組”現象。
就以近二三十年來呼風喚雨的美國新教福音派政治運動為例,其主要創始人杰里·費爾維爾(Jerry Falwell)最近“蒙主寵招”,是福音派第一代領袖開始退出舞臺的標志,而第二代領袖中出現顯著的分化現象,尤其是圍繞是繼續堅持只圍繞同性戀和墮胎這兩大“道德原則”問題做文章,還是開始觸及和正視貧窮、社會公正、環境惡化造成人類生存危機等真正社會問題,雙方各執己見。
再如被福音派運動視為“天敵”的進化論,盡管在南部保守派白人中仍然有很大市場:肯塔基州的神創論博物館新近正式開張,以及前述3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舉手反對進化論,都是例證,但是共和黨開明派對此日益清醒。主張在中小學教授神創論現代版“智慧設計論”的若干公立校區委員在去年選舉中紛紛敗北,以及大多數接受進化論的天主教選民去年又以多數支持民主黨(2004年以54%多數支持共和黨),都表明福音派的反進化論立場在全局上是為淵驅魚。

反墮胎(人工流產)是共和黨保守派尤其福音派的重大“價值”課題,并且在布什總統任命的保守派大法官幫助下獲得了實質性進展,甚至有預言最高法院的保守派大法官多數不出幾年便可能取消墮胎的合法性。但是共和黨“理性派”已經開始對此唱反調。例如右翼專欄大牌喬治·威爾新近諷刺說:按照反墮胎運動的教條,美國去年一年便有100萬婦女和她們的醫生犯了“謀殺罪”。
共和黨“理性派”的這一態度后面,是反墮胎運動對共和黨本身的長遠自殺性后果。我可以打個比方:共和黨保守派為了宗教教條反對墮胎,類似列寧所預言的“資本家為了利潤而競相出售絞死自己的絞索”。
這里的基本事實是,美國做人工流產的婦女主要是下層階級,特別是少數民族,例如黑人婦女墮胎的可能性是白人婦女的3倍,拉美裔婦女墮胎的可能性是白人婦女的2倍半。最粗略的估計,是墮胎合法化至少減少了數百萬黑人人口的出生。下層階級和少數民族大多支持民主黨,盡人皆知,特別是黑人投共和黨票的還不到1/10。如果共和黨宗教保守派的反墮胎運動真的大獲全勝,墮胎重新成為非法,長遠的獲益者不言自明。
類似的還有非法移民問題,為了迎合右翼的草根基礎尤其是下層“垃圾白人”而限制非法移民,遲早會損害共和黨的長遠戰略。從最新一輪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辯論中移民問題的熱度看,共和黨很難擺脫這一短期和長遠利益的混淆和矛盾。
如果說反墮胎運動在聲勢上方興未艾,那么共和黨的另一“道德”主題——同性戀問題正在因為美國年輕一代價值觀演變而急速淡化。舉例來說,1987年美國一半人口相信:艾滋病是上帝對不道德性行為的懲罰,今天只有23%的人還持這一觀點。
選民愈發重能力輕信念
即便出現“信念危機”,不能不承認迄今為止,共和黨的最大賣點還是保守主義的意識形態,布什在2004年大選中勝出的關鍵,便是以反同性戀課題,在俄亥俄州的
“圣經地帶”號召了十數萬保守派選民出來投票。但是右翼專欄作家喬治·威爾敏銳地指出:2008年的選民意向越來越以能力勝任而不是意識信念為中心。
即便共和黨人也是如此。最新民調表明,31%的共和黨人認為伊拉克是其主要關注點,17%認為是恐怖主義,主要關注墮胎問題的只有7%,關注同性戀問題的只有區區1%。
說得再通俗一些,越來越多的美國選民意識到:保守主義信念不能當飯吃。布什總統是個現成活例,卡特里娜颶風災難和伊拉克戰爭泥沼這兩樁“內憂外患”,給美國公眾的教訓實在深刻。美國司法部長艾伯托·岡薩雷斯在“檢察官門”丑聞中暴露出來的顢頇無能,是另一例子。
一般人不曾注意到的,是華盛頓的“檢察官門”丑聞暴露了共和黨選舉大戰略的失利。司法部長岡薩雷斯開革聯邦檢察官的真正動機,是為了強化共和黨在選舉投票過程中的戰略優勢——共和黨選民相對民主黨選民的高投票率。多名聯邦檢察官被炒魷魚的原因,是他們沒有賣力調查所謂的選舉舞弊案件。

幾十年前,民主黨基層的確以組織死人投票和重復投票著稱。肯尼迪1960年“險勝”尼克松,就是靠在芝加哥地區的這種舞弊行為而贏得關鍵的伊利諾州。但是民主黨的這臺鐵票機器早已生銹,共和黨現在渲染選舉舞弊,其實是提高下層選民的投票門檻,進一步壓制民主黨選民的投票率。岡薩雷斯開革共和黨籍的聯邦檢察官,表明共和黨的這一戰略在實施中受阻。
正是在這種種不利和不順因素下,共和黨角逐白宮的局勢始終無法明朗。原先呼聲最高的三大主將麥凱恩、朱利安尼和羅姆尼(Mitt Romnev)各自有一本難念的經。共和黨右翼于是看好前演員弗雷德·湯普森(Fred Thompson),甚至有人將其比擬為演員出身的里根總統。但是湯普森在能力勝任方面的記錄比不上朱利安尼和羅姆尼,更遠不如曾任兩任加州州長的里根了。在共和黨左翼,則傳出內布拉斯加州聯邦參議員查克·哈格爾(Chuck Hagel)秘密運動紐約市長組織第三黨參選的新聞。
話說至此,民主黨的白宮夢也有其主要問題。回顧近代成功的民主黨總統肯尼迪和克林頓的共同特點,是超強的實際能力和巨大的個人魅力相結合。目前民主黨呼聲最高的兩大人物中,希拉里有能力而缺魅力,奧巴馬純有魅力而缺乏能力勝任經驗。兩人又分別以女流和黑人競選而必須打破歷史傳統,無形中增加了額外難度。另外民主黨處處模仿共和黨的攻略,難免畫虎類犬的風險。例如幾年前霍華德·迪恩偽裝虔誠,卻鬧出將舊約的《約伯記》歸人新約的笑柄。這是另外一個題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