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姬
即將接任澳大利亞第26任聯邦總理的KevinRudd,為自己取的中文名字叫陸克文。陸克文說,我和我的全家,與中國淵源深厚。上世紀80年代,我和夫人、女兒在北京工作、居住。今年,我的女兒嫁給了一位華人;我的兒子在復旦大學讀書;我還有一個小男孩——我們最小的孩子,他正在讀中學,非常非常頑皮,不喜歡做功課,但他偏偏在學中文。
現年50歲、擁有強烈基督教徒道德觀的陸克文(Kevin Rudd),以新世代領袖的姿態,出現在選民面前。
在最近持續數月的澳大利亞聯邦大選中,該國最大的政黨工黨最終擊敗了試圖五連任的國家自由聯盟,這意味著去年剛當選工黨黨魁的“中國通”陸克文將取代連續執政11年的霍華德,成為澳大利亞第26任聯邦總理。
盡管陸克文被批評是“較年輕版的霍華德”,但他在競選時強調了他有可能帶來的跨世代改革,包括防止全球變暖和寬帶互聯網建設。這些都是68歲的霍華德常常顯得無法從容應對的課題。霍華德下臺后,留下了一個經濟蓬勃發展、但在社會問題上卻嚴重分裂的國家。
一些觀察家說,陸克文將是歷史上最有資格帶領國家走出復雜的外交險灘的澳大利亞總理,因為他有豐富的外交官經驗,曾派駐瑞典和中國。不過,其政敵也抨擊一臉稚氣的陸克文是澳大利亞至今經驗最淺的總理。

中國緣
陸克文首次引起中國百姓的注意,可能是今年9月6日在APEC峰會期間他那出人意料的2分鐘中文演講。當天,霍華德總理和來悉尼參加APEC的胡錦濤主席簽署了澳大利亞歷史上最大一筆出口合同,金額高達370億美元。在招待各國元首的午餐會上,工黨黨魁陸克文走上講臺,用英語向胡錦濤主席致以問候后,突然講起了流利的漢語,令全場大吃一驚。臺下的霍華德趕緊戴上耳機,通過同聲傳譯聽這位同胞在說什么。
陸克文說:“我衷心地歡迎胡錦濤主席來到澳大利亞,我和我的全家,與中國淵源深厚。上世紀80年代,我和夫人、女兒在北京工作、居住。今年,我的女兒嫁給了一位華人;我的兒子在復旦大學讀書;我還有一個小男孩——我們最小的孩子,他正在讀中學,非常非常頑皮,不喜歡做功課,但他偏偏在學中文。”會場內,賓主雙方發出一陣陣歡笑。
事后,澳大利亞媒體如此評價:“他只說了兩分鐘漢語,就搶走了霍華德的風頭!”這是陸克文第一次面對媒體公開展示自己的中文水平。其實細心的人會記得,早在2003年胡主席訪澳發表演講時,他就是唯一自始至終不戴耳機的西方聽眾。
陸克文從小就對中文很感興趣。11歲時,父親因車禍去世。為了安慰陸克文,母親送給他一本講述古代文明的書。有一天,在翻到“中國歷史文化”那一頁時,陸克文突然眼前一亮:“中國在哪里?它真的那么美嗎?”1976年,陸克文以全年級第一名畢業于納波爾公立中學,考上位于首都堪培拉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學習中國歷史和語言。他給自己起了“陸克文”這個中文名字。
1981年,陸克文大學畢業,到澳大利亞外交部工作。1984年,身在瑞典的陸克文接到澳大利亞外交部的通知,讓他轉駐北京出任澳大利亞駐華使館一秘。陸克文欣喜若狂地帶上夫人和女兒,舉家來到中國整整4年。后來,陸克文進入商界磨礪,在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擔任中國事務顧問,經常往來于澳中之間。
正因為有著長期在華的經歷,陸克文對中國的政治、經濟與文化有著深刻理解。2001年,陸克文出任工黨的外交事務發言人。他可以與人用漢語侃侃而談孔子的“中庸之道”、老子的“無為而治”,甚至“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
陸克文的中國緣延續到了下一代。陸克文23歲的長女謝茜嘉(Jessica Rudd)今年5月5日和28歲的華裔謝若谷(Albert Tse)在澳大利亞昆士蘭首府布里斯班結婚。謝若谷是香港移民后裔,目前在澳洲及新西蘭銀行集團(ANZ)工作。他和謝茜嘉在昆士蘭州格里菲斯選區的一次活動中邂逅,當時陸克文正是格里菲斯選區眾議員。謝若谷說,妻子雖然是一名律師,但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他們夫妻倆到過中國很多城市旅游,謝茜嘉還在學中文,兩人時常用普通話練習交流。
政壇“哈利?波特”
陸克文淡色金發、圓臉加上一副眼鏡的形象為他贏得“哈利?波特”的綽號,而他略顯年輕的長相和貌似永不枯竭的精力,似乎驗證了他“政壇魔法師”的定位。
陸克文所在的工黨是澳大利亞歷史最悠久的政黨,成立于1891年,以民主社會主義為準則,以實現工業、生產、分配和交換的民主社會化和平等、民主、自由與社會合作為其目標。主張在黨內實現平等、團結和多數裁決的原則。
1972年,15歲的陸克文第一次出現在工黨的會場上。那是在納波爾地區的蔗農會堂里,當地工黨的青年黨員們聚集在一起開會。而后,政治逐漸成為他生活的重心。1981年,從大學畢業的陸克文正式成為工黨成員。
在意識到自己更愿意制定公共政策而非執行政策之后,陸克文于1988年辭去了外交部的工作,回到家鄉昆士蘭州當起了工黨領導人韋恩?戈斯的參謀,當戈斯1989年順利問鼎州長寶座時,功不可沒的陸克文就擔當起昆士蘭州政府辦公廳主任。后來,他又成為工黨外交政策的發言人,開始在政壇嶄露頭角。
幾年后,陸克文離開昆士蘭州政府,過了一段游離于政治之外的生活。其間,他對工黨的現狀和前途進行了深刻的分析。他意識到:自己不能只長于外交,更需要對澳大利亞內政有深入的了解,因為長期以來工黨留給選民的印象就是不擅經濟管理。
1998年,“修煉成功”的陸克文閃電般“殺”回政壇,當選昆士蘭州格里菲斯選區眾議員,并連任至今。此后短短幾年間,他成為澳大利亞政壇上升最快的一顆新星。2006年12月4日,陸克文在工黨內部選舉中,以49票對39票的優勢,擊敗時任黨領袖的比茲利,成為新一任工黨領導人。當地媒體曾意味深長地說:“對于在野11年、暮氣沉沉的工黨來說,陸克文的當選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至于有人把陸克文比成“年輕版本的霍華德”,因為他們都把自己看似單調沉悶的性格變成了政治優勢,避免了選民對他們形成愛憎分明的分裂。兩人都很重視家庭,陸克文的妻子是他大學時代的戀人。霍華德幾乎不喝酒,陸克文則說他一生中只喝過兩次酒。而陸克文的傳記作者尼古拉斯?斯圖爾特對這位政壇新星寄予厚望,他認為:“陸克文將會像布萊爾改變英國那樣改變澳大利亞。這個國家將彌漫一種新的情緒。”
在這次聯邦大選前,陸克文曾傳出過光顧美國脫衣舞俱樂部的負面新聞,他在議會開會期間挖耳朵吃耳垢的錄像還被傳上了視頻網站,這些對于一名政治家來說無疑是災難,也有人因此預測陸克文的勝算將大打折扣。但最終,這些都沒能阻擋他勝利的步伐。曾有選民說陸克文長得像個牙醫,而牙醫給人的印象往往是可靠、謹慎、專業、具有責任感,這些特質也許正是人們選擇陸克文的原因。
除了個人形象,陸克文的政策也很吸引人。他提出“新領導”、“新思想”的競選口號,承諾獲勝后將在勞資關系、教育、醫療和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進行重點改革,使勞動家庭獲得最大益處;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他承諾將簽署政府一直拒絕簽署的《京都議定書》。在外交政策中,他表示要堅定地維護與美國的戰略關系,并繼續推動和深化同亞洲國家特別是中國和印度等國在各領域的合作。他還表示如果工黨獲勝將從伊拉克撤出澳大利亞的戰斗部隊。
陸克文的這些政策,顯然深受澳大利亞選民歡迎。當然,他獲勝的另一個原因是霍華德的執政出了問題。霍華德形容自己擁有自由主義的經濟思想,可是一碰到社會問題就成了保守主義者。他自1996年以來,已經連任4屆,主要歸功于他在經濟管理上交出的漂亮成績單,以及對國家安全和非法移民問題所采取的鐵腕政策。但是霍華德在經濟一片大好時,卻讓人們感到缺乏安全感,漸漸失去了普通選民的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