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東

中美之間如何解決巨額貿易逆差引發的匯率爭議,仍將是今后一段時間國際金融市場密切關注的話題。
正當中美兩國金融、貿易問題摩擦不斷時,8月8日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的報道《中國威脅“核選擇”拋售美元》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這篇文章稱中國政府暗示:如果美國通過對中國采取貿易制裁來迫使人民幣盡快升值,中國將有可能對所持巨額美國國債進行拋售。消息一出,世界各大媒體爭相轉載,美元與世界主要貨幣的比價當天應聲大跌,美國總統布什、財政部長保爾森紛紛就此事發言。
傳聞乍起
據《每日電訊報》稱,近日兩位中國“官員”首次警告,如果美國為了懲罰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而對中國進行制裁,中國政府將可能動用它的1.33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作為抗擊美國國會向人民幣升值施壓的“政治武器”。報道聲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長夏斌在解讀政府政策時指出,中國外匯儲備應被用作與美國談判的“棋子”。而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助理何帆則向《中國日報》(China Daily)表示,要讓人們知道北京可以選擇讓美元崩潰,而且具有這一能力。他說:“中國已經積累了大量美元,當中有相當部分是美國國債,對維持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地位貢獻很大。俄羅斯、瑞士和一些其他國家已經降低美元持有量。”他認為只要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保持穩定,中國不大可能跟風。一旦人民幣大幅升值(可能導致美元的大幅貶值),中國央行就會被迫拋售美元。”
報道認為,若中國政府在目前美元接連跌破數個歷史支撐位的時候采取這一措施,將可能引發一場美元崩盤,還會大大刺激美元債券收益,重擊疲弱的美國樓市,并可能讓美國經濟陷入衰退。據估計,在中國的外匯儲備中,超過9000億美元是以美國債券形式持有的。雖然透露消息的是兩位“智庫”人物,但中國政策的改變常常由重要智庫和學界宣布。
這篇報道很快被《華盛頓郵報》、法新社等多家媒體轉載、評論,有些網站還將其列入“突發新聞”,震動了美國政經兩界。
當天,很少談論經貿問題的布什在接受福克斯新聞電視臺采訪時罕見地強調:“如果這是中國政府的立場,他們那樣做是魯莽的。”他認為中國此舉對自己造成的傷害將要超過美國,雙方應該通過誠懇、有效的方式解決分歧,如透過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布什同時質疑這個報道的消息源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中國國家主席的辦公室”。
美國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主席、民主黨參議員拜登趁機“借題發揮”:要不是布什進行了這么一場沒有必要的戰爭,我們怎么會落得欠中國1萬億美元的窘境。我們應當立即停止戰爭,削減我們的赤字,確保我們不再欠中國這么多錢。而此言正中希拉里之意,表示“百分之一百地同意他的建議”。
美國聯邦參議院金融委員會共和黨首席參議員葛拉斯里則在11日致函中國駐美大使周文重,要求他明確澄清日前兩位中國金融官員提出以拋售美元報復美國貿易制裁的說法,不代表中國政府官方立場。葛拉斯里在信中說:“美國不會因為這種威脅,而停止鼓勵中國實行匯率市場化的步驟。”7月26日,美國參議院財政委員會以壓倒性多數票通過了一項法案,提出如果一個國家貨幣的匯率在被認定為有“根本性偏差”后未進行重估,則可對該國實施反傾銷懲罰,葛拉斯里是法案發起人之一。

但剛剛結束中國訪問行程的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卻表示,如果有一百件事情要擔心,這是他最不擔心的事。他回應CNBC的記者:“坦率地說,這是無稽之談。我已和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群中國高層官員會面。中美經濟關系對兩國都很重要,也對雙方都有廣大助益,中國想要強化穩固這個關系。”
保爾森說,中國是美國政府財政債券的第二大持有國,但是中國所持有的美國債券比一天的交易量都還少得多,美國擁有廣闊的、流動的市場,歡迎中國投資美國。任何國家對美國的直接投資,都是對美國的信心投票。
斷章取義
8月10日一早,何帆接受《新民周刊》采訪時表示,《每日電訊報》的記者為了擴大影響和吸引眼球,對他的話斷章取義。
“3月份我寫了《警惕匯率問題成為中美之間打不開的死結》一文,8月7日中國的英文報紙《中國日報》加以摘登,而英國《每日電訊報》又進行了‘再創作。事實上我一直強調的觀點是匯率改革長期對中國有利。中國政府在匯率改革方面一直是在逐步調整,有自己的全局安排。美國不能把匯率改革的任務簡單化、政治化。如果把匯率改革簡單等同于人民幣升值,不僅美國不會從中獲利,也會導致中國外匯儲備進一步縮水,這可能會迫使中國加快拋售美國的國庫券。事實上近些年包括俄羅斯、瑞士等國家紛紛大量減持美元,而中國一直比較保守,仍然保持著美元為主的資產結構,這對維持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是一種極大的支持。”
何帆還說《每日電訊報》錯誤地使用了official一詞。“其實我不是官員,而是一名研究人員。中國的學者都是比較獨立的,并沒有在為中國政府吹風。”
夏斌則表示,將拋售美國國債作為經濟談判的籌碼,只是他早在今年4月就完成了的一份報告中的一條建議,針對的是美國貿易保護主義,《中國日報》近日刊登后,被《每日電訊報》“加工”得如此危言聳聽,也令他始料未及。
其實,類似的“國債門”事件早在2004年年底就曾上演。《新民周刊》聯系到了現在英國杜倫大學東亞系任教的張志超教授。他回憶說,2004年11月25日,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余永定曾在上海財經大學舉辦過一次學術講座。臺下有人提問美元下跌對中國外匯儲備影響,他基于美國數據,回答說在中國5000多億美元外匯儲備中,美國國庫券占不到2000億美元。且從數據看,美元資產所占比例減少,因此中國是充分考慮到分散風險的。沒想到一位本地的財經日報記者當即將此番純學術性的言論捅了出去,并稱中國已開始減少外匯儲備中的美元資產,又被一些國外媒體渲染為“中國開始拋售美元”,立刻在國際市場上掀起恐慌。第二天國際金融市場發生劇烈動蕩,美國國債和美元對世界主要貨幣比價馬上全線下跌。
無獨有偶。2006年年初國家外匯管理總局局長胡曉煉一句“要優化外匯儲備”,激起外界對中國可能拋售美國國債的猜測,并隨即引來時任美國財長的斯諾1月10日高調回應“不怕中國減持美國國債”。2007年6月美國財政部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4月中國減持了58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一場有關中國會不會大規模減持美國國債的風波又鬧得沸沸揚揚。不少分析揣測,中國一直在增持美國國債,4月份罕見地減持,可能標志著某種新趨勢。
市場行為
根據美國財政部7月19日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繼4月中國減持58億美元美國國債后,5月又減持了66億美元。中國連續兩個月減持美國國債,總計金額超出百億美元,是至少7年來最大減幅。此時“國債門”引人關注可以理解,但多位學者認為中國減持美國國債乃是正常的市場行為,無需大驚小怪。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劉福祥認為,隨著美元持續走軟,美元資產漸漸受到冷落,為了保全資產,中國肯定會出售一些美國國債,以減少美元貶值帶來的損失。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也指出,中國匯率制度改革帶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溫和升值,因此有必要減持一些美元資產。之所以減持美國國債,是因為目前美元的中長期利率走勢難以判斷,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目前美元的前景不被看好,而中國外匯儲備中絕大多數是美元資產,美元一旦出現較大幅度的貶值,中國將受到損失。事實上這種擔心并非僅來自中國,英國、俄羅斯等國央行也有同樣的擔心。當前減持美國國債的并非中國一家,美國的盟國英國的減持力度更大,僅4月份就減持了124億美元。
西方輿論近來一直對這種正常的減持行為投以“不正常”的關注,忽略世界各國都減持美元資產的事實,刻意用警惕的語氣渲染中國“會憑借持有大量美元資產而對美國經濟施壓”。
首都經貿大學公共管理系副教授張智新認為:“美國不少人希望外匯儲備龐大的中國加大對美國資本和金融市場的投資,以此為美國社會這艘‘超級福利航母注入動力。但中國的投資卻有自己的利益判斷,這讓不少美國利益團體高度警惕,于是迅速借助輿論向中國傳導壓力也就不足為奇了。”
張志超教授曾經的論斷如今依然適用:“鑒于中國經濟日益高漲的影響力,如果一旦證實中國開始拋棄美元,很有可能引發國際拋售美元風潮。這也正是美國朝野對中國是否會拋售美元極為敏感的原因。可以想見,圍繞這一問題形形色色的‘關注,或多或少含有美國方面想對中國政策底線‘摸底的成分。”
何帆則認為近幾年“中國減持美國國債”風波不斷,緣于美國國內政治的需要。目前希拉里正在“關鍵時期”大打“中國牌”,“中國威脅讓美元崩潰”的報道正好迎合了“中國威脅論”。
希拉里正把“美國正依靠于中國投資者”作為其2008年總統大選的中心主題。她不止一次地在演說中警告說:“中國和日本持有很多美國債券,要防止美國成為北京、上海或東京經濟決策的人質。”“在我們一直想解決貿易和赤字時,他們已經購買了我們的國債,實際上他們正變成我們的銀行家。”“為什么我們不能挺直腰板面對中國?因為中國現在是我們的債主!”
中國不會隨意行事
無論如何,幾位學者說了點自己的看法,就頻頻掀起那么大的波瀾,這表明一方面美元確實存在壓力,另一方面也證實,人民幣匯率問題正在風口浪尖。
繼7月26日美國參議院財政委員會通過了匯率制裁法案后,8月1日,參議院銀行委員會以17∶4的投票結果通過了一項議案,嚴格政府對“貨幣操縱”的界定,取消一項曾使布什政府得以免對中國采取行動的政府豁免權。
短短一周內,美國國會就通過了兩項針對人民幣匯率的議案,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認為:“如果目前中美貿易逆差的形勢得不到扭轉,美國國會就有可能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通過嚴重損害中美貿易的法案。”
但絕大多數的美國專家認為,即使中國擁有不少籌碼,也絕對不會隨意將這些籌碼作為政治工具使用。
美國企業研究所的常駐研究員、前金融服務公司所羅門美邦的董事總經理兼新興經濟體的首席策略師拉赫曼說:“中國一直擁有通過拋售它所持有的大量美國政府債券來干擾美國市場的能力。但是我不認為他們在目前真的會這樣做。他們想做的是提醒美國國會議員,如果他們要繼續
推動針對中國的帶有保護主義傾向的立法,中國就可以通過出售美國政府債券來進行報復。”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朱鋒教授認為“拋售美元”的觀點肯定不代表政府的政策。在中美經濟關系如此密切,特別是人民幣和美元匯率掛鉤的情況下,將拋售美元作為解決中美經貿爭端的過激手段,不但對中國沒有任何好處,中國也將遭受比美國更大的損失。
中國農業銀行總行高級經濟師何志成表示:“如果真有這樣的官員,不僅是中國的不幸,也是世界的不幸。現在的世界其實是中國與全球合作的世界,也是中美兩國經濟密切合作的世界。如果因為人民幣匯率問題導致中美合作的鏈條斷裂,不僅中美兩國將遭受損失,全世界的損失可能也很慘重。更重要的是,許多更大的事情都不能辦了。”
新華社記者12日就西方媒體稱中國“威脅實施拋售美元”一事采訪了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包括美國政府債券在內的美元資產,是我國外匯儲備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是國際金融市場上負責任的投資者,我國外匯儲備管理以安全、流動、收益為主要經營目標,并主要考慮我國對外經濟發展、國際貨幣體系的演進、國際資本及外匯市場的變動趨勢等多種因素,確定貨幣資產結構。這位負責人還表示,中美兩國之間有著密切的經貿關系,這不僅對兩國經濟的穩定發展,也對世界經濟的穩定發展有著重要作用。我國一貫重視并積極促進中美經貿往來的和諧發展,重視通過正常渠道加強溝通和交流,包括通過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等方式,增進理解,形成共識。
目前中美兩國正在為解決貿易摩擦進行積極的溝通。美國財政部長亨利?保爾森、商務部長卡洛斯?古鐵雷斯和貿易代表蘇姍?施瓦布,都不贊成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采取單邊措施、通過立法手段解決與外國的分歧。保爾森警告說:“把貿易當作替罪羊,實施保護主義政策,只會使情況變得更糟。”小布什則在8日示好說,他不認為中國的廉價商品是個問題,這幫助美國消費者抵御了通貨膨脹的威脅,“這在我們面對能源價格高企時更為難能可貴。”
但面對美國國會的“宣戰”姿態,夾在中間的美國政府能不能“化干戈為玉帛”,的確是一個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