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慶先
英國人自己踏入了一場贏不了的角力之中。
3月21日是波斯人的新年,是伊朗最大的一個節日,全國放假10天,但就在這個時候,伊朗革命衛隊的海軍逮捕了執行例行巡邏任務的15名英軍士兵。
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教授孟祥青將該事件概括為:這是伊朗在敏感的時間、敏感的地點,針對不太敏感的對象,采取的一個重大外交行動。也有很多分析家認為,伊朗選擇的時機非常巧妙。
從事件本身來說,并不是什么大事。伊朗指責英國軍人于3月23日非法進入伊朗領海,并要求英國道歉。隨后又連續三次將被俘英國士兵搬上電視,播出后者"道歉"或"認罪"的錄像。但英國人卻說,英國海軍人員是根據聯合國安理會1723號決議,在伊拉克領海內對一艘被懷疑走私汽車的商船進行例行檢查,結果這些士兵卻遭到伊朗船只的埋伏突襲。
毫無疑問,這次事件延伸出來并不簡單,也并不孤立,它是伊朗核問題的一個最新的極端性表現,也是在伊朗面臨國際社會空前孤立的背景下,伊朗人采取的一個有預謀的行動。
問題是,為什么是英國士兵?資深中東問題專家馬曉霖認為,英國是美國的"小兄弟",它在包括伊拉克、伊朗等問題上,是堅定地站在美國一邊的。伊朗通過逮捕英國士兵,而不是美國士兵,"在刺激、羞辱英國人的同時,實際上是在打美國人的臉"。
伊朗人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向美國人示威,同時又留有一定余地,至少不直接刺激美國人,這一招很高明,對內可呼應國內的反美英情緒,對外則擺出一種不惜一戰的姿態。

另一個目的,正如其他觀察家所指出的,就是逼迫美國讓步,摸一摸美國人對伊朗到底有多大的忍耐和承受力。
美國人似乎看透了伊朗的心思,一直保持沉默。直到31日總統布什表態說,伊朗扣押15名英軍士兵是"不可原諒的行為",要求伊朗立即釋放這些在押人員。這一遲到的表態并無新意,但顯然是經過慎重考慮的。
現在最難過的是布萊爾首相。在即將離任的時候,他既要在面子上保持強硬,又不能跟伊朗人持續僵下去,真是左右為難??梢哉f,是英國人自己踏入了一場贏不了的角力之中。
這里就不得不提一提伊朗的外交"智慧"。事實上,用智慧開展外交,早已成為伊朗最高領導層的共識。伊斯蘭革命領袖認為,伊朗外交政策的方針路線是建立在三項原則基礎之上,即尊嚴、智慧和利益。在最高宗教領袖哈梅內伊的觀點中,智慧就是謹慎地權衡利弊,這件事是否應當做,這句話能不能說,須對每件事情從方方面面進行比較衡量,然后再去做,這就是智慧。
馬曉霖認為,伊朗人的外交"智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最高領導層并不是鐵板一塊,總統內賈德只是代表了伊朗人強硬的一面,最后是戰是和,最高決策權還掌握在哈梅內伊手中。另一方面,伊朗人善于審時度勢,包括跟對手做交易,它愿意"拿一票換一票"。
事實上,伊朗目前的處境非常不好,不但面臨美英大軍的軍事威脅,而且伴隨著聯合國安理會的制裁升級,它陷入國際社會空前的孤立。它現在要做的,就是要試圖打破目前的僵局,取得外交上的突破?;蛟S,那無辜的15名英國水兵,不幸成了它的工具。
直到本文截稿時,事件中的幾方還在公開或暗中進行著博弈和交易。最新消息稱,英國政府高級人員的危機處理委員會提出了一個折中方案:英國將派遣一名海軍將領(可能是海軍準將)到伊朗,向伊朗保證往后在未事先獲得伊朗準許前,英國將不會擅自進入伊朗水域。不過,英國不會道歉。
伊朗方面已經表態,只要英方道歉,伊朗就放人??磥?,事情還沒這么簡單。4月2日又有新消息,說美軍第三個航母戰斗群正開往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