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銘

王家衛和侯孝賢,兩個華人導演的佼佼者,初次導演的英語片和法語片,都來到了戛納參賽?東方和西方,也許距離并不遙遠?
雖然今年沒有華語電影參加戛納電影節的競賽單元,但是由兩大華人導演執導的外語新片同樣吸引了大家的注意?王家衛的首部英語片《藍莓之夜》,諾拉·瓊斯與裘迪·勞雙星加盟,又一次以遲到的榮譽入選戛納,并成為開幕影片?另一邊,侯孝賢的首部法語片《紅氣球》也以朱麗葉·比諾什的出演,閃亮入圍"一種關注"單元?
一個是藍色彌漫的紐約,夜晚飄蕩的是口琴與吉他的旋律,伴隨著地鐵飛過的轟鳴聲?一個是紅色點綴的巴黎,白日里樹陰下回旋的鋼琴觸擊,灑落在每一條小路的長椅上?這兩組極具代表性的西方景色,這次落到了東方人的眼里,自然會有所不同?無論是細節還是主旨,都讓觀眾體會到,一百個人眼里,有一百種美麗存在?
《藍莓之夜》里的吻,闡釋了王家衛自己對愛情理解的獨特思維?在王家衛眼里,中國和西方,對一個吻有完全不同的意蘊理解?他想做的是不帶任何獵奇色彩的,傳達一個中國含義的吻,哪怕接吻的雙方是美國人和英國人,他們的吻傳達的還是東方人的心靈接觸?王家衛精心構思了《藍莓之夜》的幾組接吻鏡頭,讓兩位情侶演員在3天內接吻不下150次,算是打破了一項重拍紀錄?這個"奶油之吻"的含義讓吻前吻后的人物關系變得微妙,毫無疑問就是整部影片的點睛之筆?影片開始時,裘德·洛在吧臺后面,偷偷地吻了熟睡的女孩,帶走了唇邊的奶油,也留下一個回歸的承諾?于是在最后一段,遠在內華達千里之外的女孩又回到了紐約,還"鑰匙"的人還需要一個清醒的?兌現承諾的吻?對于這個關鍵的細節,王家衛顯得十分得意,在記者發布會上笑稱"稍后在私下細談",想來是還有更多意喻?
《紅氣球》里的"關鍵角色"自然是那天空中飄蕩的紅色天使,在侯孝賢的手中,它已經從一個兒時的玩伴,變成了童年經歷的審視者?并不多的幾組鏡頭,讓紅氣球一直和西蒙的生活保持著距離,用于不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存在,更不愿介入到孩子與單身媽媽的生活中,只有新來乍到的女留學生偶爾提及?
更多東方的文化思維,被安置在《紅氣球》的背景之中,比起《藍莓》的隱晦,侯孝賢更加確定地讓觀眾知道,這就是中國人眼中的巴黎,奧賽博物館的美不僅僅在畫中,也在屋頂上?
比諾什扮演的蘇菲,只是個喜好中國木偶藝術的普通法國母親,她的表演局限在一個單身母親和藝術家之間,不需要多大的發揮,唯一的矛盾場景也只是和鄰居的糾紛?這種生活在如今的法國并不罕見,父母在外要面對工作和社會的壓力,回家后還要照顧孩子的生活學習?這種身份早已不需要特意轉換,比諾什本人的生活經驗,足夠讓她了解影片中蘇菲的心情?每當蘇菲從煩惱中解脫,面對孩子和朋友時,她溫柔善意的母親形象如同另一個紅氣球,這實在也正是侯孝賢自己的家庭觀念?
對于喜愛電影,喜愛戛納電影節的觀眾,忽略獎項的得失遺憾,我們反而可以更加關注電影本身,畢竟每一部優秀的影片,都是一次心靈的接觸,《藍莓之夜》與《紅氣球》講述的同樣也是我們渴望的生活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