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章
哲學課上,老師布置了一道作業題:通過一個事件,由此推理,最后得出一個本質的結論。為了具體形象地讓學生們弄懂這道作業題的含義,老師帶學生們去了校外。恰好,有一個拉三輪車的漢子,正滿頭大汗地停在一家小賣店門前,先叫了一瓶礦泉水,一仰脖兒喝干了,接著又叫了一瓶礦泉水,又一仰脖兒喝干了,最后又要了一瓶。
老師問道:“你們得出了什么結論?”所有的學生一齊回答:“他渴了。”老師高興地說道:“對!這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由此而推理得出的結論。”
一會兒,又走過來一個滿頭大汗的行人,他停在了一家商場門前。行人一邊撩起衣襟擦汗,—邊仰望著商場上空懸掛著的巨型空調,愜意地閉上了眼睛。
老師同道:“你們又得出了什么結論?”
所有的學生又一齊回答:“他熱了。”
老師更高興了:“對呀,聰明呀!”他決定帶同學們去觀察一個更復雜的現象。于是,大家來到了一家醫院。這時,恰好有一名男子神色慌張地向醫院的廁所跑去。一分鐘后,男子回來了。
老師問道:“這男子怎么了?”
學生答道:“他內急,去廁所方便了。”
老師點點頭,很滿意。可是。沒過一分鐘,男子又去了一趟廁所,依然神色匆匆的。短暫的逗留后。又走了回來。就這樣來來回回的,二十分鐘不到,他竟然去了十趟廁所。
老師驚呆了,正不知所以然時,忽然瞥見了廁所門上方那塊“痢疾科專用廁所”的牌子,他似乎明白了,說道:“同學們,請你們分析一下,這個人為什么在二十分鐘之內去了十趟廁所?”
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說:“他尿頻。”“他便秘”“他去廁所吸煙。”
老師的臉越拉越長,氣急敗壞地喊道:“他是痢疾病!你們沒看到廁所上方的牌子嗎?”
為了證實自己的判斷正確。老師又匆匆走上前去,面對那個再次匆匆返回的男子問遁:“告訴我,你這樣來來回回地進出廁所,是因為痢疾嗎?”
那個男子瞪了他一眼,沒好氣地吼道:“我什么時候得痢疾了?我是這家醫院的護工,叫那家伙出來打針。可都半個小時了,他還蹲在廁所里,害得我一趟一趟地跑!”
學生笑,老師差點暈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