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編龍隱
2007年3月31日晚,“世界因你而美麗── 2006 影響世界華人盛典”頒獎典禮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隆重舉行,10家主辦媒體機構的百名資深媒體人推選出陶一之、劉翔等十位分別來自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在不同領域取得成就的杰出華人為“2006 影響世界華人”。其中,17 歲的香港少年陳易希是年齡最小的一位獲獎者。
實際上,早在獲得“2006 影響世界華人”這一殊榮之前,陳易希在香港就已經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小名人”了。這不但因為天上有一顆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因為他曾代表香港發射水火箭歡迎神六航天員費俊龍和聶海勝,還因為他被選為香港“2005 風云人物”,名列少年榜首位。
17 歲的發明天才
陳易希是個發明天才,認識他的人都這么說??粗愐紫iL大的姨媽吳嘉鳳對他更是了如指掌:“小時候買模型車給他,他就會把它整個拆散……拆得最多的就是電話,他常常把爸媽的手機拆開,但通常都不能恢復原樣,所以父母買手機從來不會買貴的,能打電話就行了。由于他是個電子產品迷,給家里省了不少修理費,他會修電飯煲、錄像機、電燈,真是很方便。他還把家里大門變成‘拍卡’和‘指紋’開關的高科技大門?!?/p>
其實,對于陳易希來說,這些都只是小菜一碟。科技與發明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他熱愛玩具機器人,但不僅僅是玩樂,而是將機器人“斬件拆骨”,研究內部結構,逐漸培養出發明產品的才華。陳易希說:“其實,科技和發明是一門豐富、有趣的學問,除了設計和制作發明之外,閑時在網上瀏覽發明家的網頁,可學習英文,留意新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情況,又可以學到工商管理知識。我覺得發明本身已經是最好的娛樂,所以我很少打機(電腦游戲)、唱K(卡拉OK)?!?/p>
陳易希發明的“藍牙智能平安腕表”,是一個外形普通的腕表,內置振動感應器和藍牙裝置。該發明專為長者和病人而設計,長者或病人戴上腕表后,只要脈搏維持一分鐘靜止狀態,腕表便會發出聲響提示。如果長者或病人不關掉警報,腕表便會通過藍牙自動連接至3G 手機,向親友、醫生求救。
2004 年,陳易希的發明——智能保安機械人(Total Equip),獲得了第55屆美國Intel 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二等獎,陳易希也因此成為首個獲此殊榮的香港學生。這個只有一尺多高的機械人,利用紅外線感應器及攝錄機運作,會在室內執行巡邏,一旦有盜賊入室或發生火警,就可以自行報警。
而正是這個全能機器人,讓陳易希踏上了“命名之路”。比賽主辦單位為表揚得獎者的優異成就,將陳易希的得獎作品呈交國際天文聯會,并申請以“Chanyikhei”(陳易希的英文拼寫)命名一顆小行星。2005年7月5日,“陳易希星”獲得正式命名,陳易希成為香港最年輕的獲小行星命名榮譽的人。該小行星(國際編號:20780)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組于2000 年9 月1 日發現,直徑3 至7 公里,位處木星與火星間的小行星帶,繞太陽一圈需時4.05年,肉眼無法看到。自此,“星之子”“明日之星”“摘星少年”等諸多桂冠紛至沓來。
2006 年,陳易希在中學會考中,中文和英文均不及格。一般情況下,這幾乎沒有可能升中六,但他卻被香港科技大學電子及計算機工程系破格錄取,成為該校創校15 年來首次錄取的中五畢業生,免修兩年中學預科課程,直接升入大學??拼笮iL朱經武表示,破格錄取陳易希是因為他在科技創新方面的表現。在眾多的質疑聲中,陳易希進入科大。
沒有爸爸就沒有我
自小就有“科學夢”的陳易希,小時候被媽媽稱為“每事問”,活潑好動,愛拆玩具,最愛逛的地方就是科學館和天文館。雖然很早就生活在單親家庭,年長7歲的哥哥也在澳洲讀書,卻并沒有因為沒人管而學壞,相反,一個人在家整天鼓搗各種發明創造,研究到很晚。
陳易希喜歡科學發明的興趣,得到了父親的全力支持?!八X得值得買給我的玩具、電子零件、工具或參考書,無論多貴,都從不吝嗇?!睘榱朔奖銉鹤友芯堪l明,父親曾花8000 元買下一臺迷你車床,讓兒子可以在家中工作,不必跑到學校實驗室。這對于一個普通汽車噴漆技工的父親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花銷。陳易希記得,父親看到一本由臺灣出版教兒童做簡單實驗的圖書,薄薄的一本要60 元,他也立即買下來。
13歲時,陳易希醉心于發明創造,想去讀初級電子技術課程,但那門課要求參加者必須在16 歲以上。于是央求父親代他上學,回家再教他。沒想到,父親一口答應“代子從師”。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的父親撿起了丟下幾十年的書包,每天下午6 點下班后,匆匆忙忙趕去上課。半年上了兩個電子課程,其中一個還因為聽不懂而重復上了兩次。
第一個機械人就是在父親的協助下完成的。小學六年級時,制造一個會走動的機械人是陳易希的夢想。在他的自傳《摘星少年》中,他這樣寫道:“沒有爸爸就沒有我?!?/p>
“爸爸為了替我制造這個機械人,連續多日通宵達旦為我燒焊,因為我個子小,他還特地為我做了一個支架來支撐機械人,方便他教我燒焊等工序。因為我長得瘦小,可以蜷曲著身子,鉆進機械人的內籠。我記得當機械人接好電源,在車房里走動時,我忍不住拍手大叫起來:‘好哩,真的會動呀!’直到現在,我還記得爸爸臉上滿意的笑容。”
我的娛樂就是發明
進入中學后陳易希真正開始了他的科學夢。在老師的鼓勵和支持下,他開始不斷地有新的發明,參加各種科技比賽屢獲成功。那個最終獲獎的機械人,便是兩年持續不斷改良的結果。他做了四代,不斷增加功能,第四代機械人可以認出人臉部的影相,分辨出是家人還是陌生人,并且可以自動追蹤人的臉部,拍照記錄。
“我的娛樂就是發明?!彪m然和同齡的少年一樣,陳易希也喜歡K 歌、溜冰,但有新想法的時候,他常常每天只睡5 個小時,剩下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研究。和他一起在中學科學組的同學說,他對科學的興趣已經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同學都認為他很“潮”,用的電話、mp3、游戲機、手提電腦,都是緊跟潮流的,但他不是喜新厭舊,而是習慣把新買的電子產品拿來研究一番,當成是另一種學習。
中學時候,陳易希經常光顧深圳的華強電子城,因為這里的電子零件比香港鴨寮街的價格便宜很多。在很多商家眼里,他儼然是“老顧客”了,每到周末都會準時出現,有時到5 點關門都不肯走。十二三歲就會講價,一買就是成百上千的電子零件,有一次竟然為了兩分錢的折扣沒完沒了。人家很不解,他卻用不咸不淡的普通話回答:“一分錢一分貨,少點錢就多點貨呀!”
對于當選“2006 影響世界華人”并獲得很多網友的支持,陳易希感到很意外。在獲獎臺上,當被問到會怎樣對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許愿時,陳易希表示:“如果有機會可以許一個愿,我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可以發揮他的才華,發揮他的長處,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和目標,只要把握機會,他們一定可以發揮才能,如果他們有自己的目標,就好像一個小行星一般,為那個小行星出發。”
我的未來不是夢
陳易希成了明星,但是,這位學界明星坦言成名后代價不少。
陳易希告訴記者,他平均每周最少有一天需要應付大大小小機構的采訪、講座。有時是中小學機構邀請分享對科技的認識;有時是工程師機構、發明家學會邀請談發明心得;但有時卻要出席一些毫無意義的活動,“好像上次電視臺一個中午節目,邀請我同媽咪上去,我原本以為是講發明、科技,怎知原來是教阿媽怎樣煲湯給孩子喝的,讓我哭笑不得?!?/p>
如今,身為大學生的陳易希整天忙著學習,英文有了長足的進步,說話間不停地冒出一個個英文單詞。他說,他有很多idea,假期會和教授一起研究新的發明,主要是改善生活的智能家居系統。發明和學習雖然需要平衡時間,但并不矛盾。他說,小學時成績很差,反而是因為對發明有興趣后,自己必須去學習,要去看很多艱深的英文資料;如果想讓產品電流穩定,就必須有很好的數學知識,也正是這種驅動力,讓學習成績慢慢好起來。
他把愛因斯坦當作偶像,“愛因斯坦很棒,有些概念很難想到,他可以多方面地去看一個物體,一件事,這就會有創新的發現?!?/p>
年輕的發明家對于出名很淡然,只覺得是對自己的一種鼓勵。談到今后的計劃,陳易希說目前將會專注課本的學習,畢業以后將繼續發明新的對人類有幫助、對社會有影響的產品。他希望發明一個機器人,不一定外形上與人相似,但能完成一些危險的工作,能照顧人們的生活。
至于將來,陳易希希望可以繼續做研究工作,做出更多的發明創造,幫助社會,幫助人類。
相關鏈接
十名被評選為“2006 影響世界華人”的獲獎者分別是:找到破解H5N1 病毒方法的美國萊斯大學生物化學與細胞科學系副教授陶一之;發明紙質電池的芬蘭Enfucell公司首席技術官張霞昌;當選2006 世界最佳市長的墨爾本市華裔市長蘇震西;美國紐約市首位華裔市議員劉醇逸;打破110 米欄世界紀錄的田徑運動員劉翔;2006 年獲三項積分排名賽桂冠的職業桌球選手丁俊暉;憑電影《斷背山》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的國際著名導演李安;歌劇作品《秦始皇》在美獲得巨大成功的華裔音樂家譚盾;獲聘為第59 屆戛納電影節評審的國際影星章子怡;熱心于發明而獲得國際科技獎的香港科技大學學生陳易希。另外,諾貝爾獎得主、美籍華人、物理學家楊振寧則被主辦媒體機構一致推舉榮獲“終身成就獎”。
(匯編自《南方人物周刊》、中新網、聯合早報網等)
編輯/ 宋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