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個人生下來就“牛”,不論他或她的第一聲啼哭如何嘹亮。美國人的牛氣,是熏陶出來的。
女兒小的時候,我帶她去學棒球。和她一起學的,有一堆美國女孩子。只要女孩子揮一下球棒,在旁邊觀看的大人堆里,就能聽到一聲尖叫或者不那么尖的贊嘆:“太好了!真了不起!我親愛的小寶貝,我愛你。”
輪到女兒打球了,后面的小女孩扔給她一個球,她擊不中,再來一個球還是擊不中。我站起來,急了,大聲喊:“路易莎,好好打!”哪知道教練喊的卻是:“路易莎,試得很好!再試一次!”旁邊有個認識我女兒的美國婦女站起來大聲喊:“路易莎,再來一次!你能夠做到!”
女兒失敗了一次又一次,教練說了一次又一次:“路易莎,試得很好,再試一次。”我也跟著學會了:“路易莎,試得很好,再試一次。你能夠做到!”直到女兒最終擊中了一次,大家都給她鼓掌。教練高興地說:“路易莎,你真棒!”那個美國婦女也大聲喊:“路易莎,我剛說過,你能夠做到的。”
“你很棒!”“試得很好!”“再試一次!”“盡你最大的努力!決不放棄!”“我為你感到自豪!”這是許多美國父母經常對子女說的話,孩子們的自信和牛氣,就是這樣被培養出來的。
(藍然摘自《海外星云》)
編輯/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