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康
對于經濟運行的狀態,從宏觀調控的角度總有一個追求:是“又快又好”,還是“又好又快”?如果單從字面上看,兩者差別不大,都是“好、快”兼提,只是何者居先的區別。但從實際工作中觀察,兩者的差別卻十分明顯:因為好與快何者居先,可就能夠理解為是“誰統領誰”的問題了。
近年我國的國民經濟實現了持續穩定的高速發展,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的大潮正與“國際化”融為一體,世界各國爭談“中國因素”。沿海區域率先發展之后,西部大開發、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中部崛起的戰略部署和推進措施陸續出臺,投資活躍,市場繁榮,宏觀調控取得明顯成效。但“一片大好形勢”之下,我們要看到仍有隱憂: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任務艱巨,“十一五”開局一段時間,單位GDP能源消耗不降反升,經濟起飛“黃金發展期”與能源、資源、環境制約等方面的“矛盾凸顯期”的交織,愈益影響全局、制約長遠。在這種情況下,很有必要在工作中,在總體發展要求上,更加鮮明地強調:要“又好又快”,以“好”來統領“快”,把“好”放在首要的、決定性的位置。這對于我們繼續把握好我國經濟建設的指導思想,關系重大。
從理論上分析,只有質量好、效益高、消耗低、環保優的發展,才能使“快”具有值得追求的實質意義和轉變增長方式的正面效應;反之,不“好”的快速發展,則是一種資源的低效配置和錯誤配置,會加大浪費而得不償失、難以為繼,是應當努力避免的。在發展中以“好”居先來“統領”快,是經濟學所研究的優化資源配置的天經地義。
從現實工作中考慮,我國以“快”置于“好”之上的粗放型增長方式,慣性很大,不易扭轉,只有在指導思想上把“好”擺在了“快”的前面,才能有效地遏制由來以久的“GDP掛帥”的偏頗,真正按照科學發展觀來正確處理一定條件下“好”與“快”之間的矛盾,真正使“快”服從于“好”。
從歷史經驗上總結,我國其實很早就在積極探索正確處理“好”與“快”關系的要領,比如上世紀50年代曾提出“多、快、好、省建設社會主義”的口號,但在并提、兼求的情況下,實際上卻往往出現以“多、快”擠掉或犧牲掉“好、省”的結果,甚至引出了盲目粗放增長而出現重大失誤的“大躍進”式情況,教訓是十分深刻的。
所以,在我國大力實現增長方式轉變的"十一五"關鍵時期,我們很有必要在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工作口號上,明確地、堅定地要求“又好又快”,以“好”統領“快”,令“快”服從“好”。這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正確實施宏觀調控的客觀要求,也是構建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間的和諧關系,實現全面小康與現代化戰略的現實需要。
(作者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