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盼秋
在中國有句俗話:“無債一身輕”,其意告訴人們盡量不要借錢,無債才是最好的狀態。但作為一個企業,是否真的一分錢都不借才是最好的呢?其實負債經營得當,對企業發展有極大推動作用,而如今企業負債也成為我國企業中的一種普通現象,它能幫助企業迅速發展壯大起來,提高自身的經濟效益。因此,負債籌資成為企業籌資的重要方式。
一、銀行貸款成本
企業取得銀行借款需付出一定的代價,而這代價就是貸款成本,包括其應付的借款利息,加罰息和支付的各項費用。其中借款利息為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其支付的借款利息就是企業主要的籌資成本。銀行利息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響:
(一)利率,利息最主要是由利率決定,利率高則利息就高。而決定和影響利率的主要因素有:(1)利潤率的平均水平。利息作為平均利潤的一部分,由平均利潤率決定的。利率的總水平要適應大多數企業的負擔能力。(2)資金的供求狀況。在我國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作為金融市場上的商品的“價格”——利率,與其他商品的價格一樣受供求規律的制約,因而資金的供求狀況對利率水平的高低仍然有決定性作用。(3)物價變動的幅度。由于價格具有剛性,變動的趨勢一般是上漲,因而怎樣使自己持有的貨幣不貶值,或遭受貶值后如何取得補償,是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名義利率水平與物價水平具有同步發展的趨勢,物價變動的幅度制約著名義利率水平的高低。(4)國際經濟的環境。改革開放以后,我國與其他國家的經濟聯系日益密切。在這種情況下,利率也不可避免地受國際經濟因素的影響。
(二)期限,利息也和期限息息相關,當利率確定時,時間的長短就成為利息多少的主要原因,貸款期限越長,利息也就越多。
了解了這些因素,企業就可以根據上述因素進行預測,分析,選擇最佳時機即利率最低時借款,從而以最少的利息支出取得資金使用權。
二、銀行貸款可能出現的風險
1、銀行貸款可能出現的幾種風險。
企業通過貸款方式進行籌資會引起到期不能償還的可能性,這也就是籌資風險。企業利用借入資金進行負債經營,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一種合理舉措,只要企業能夠適度的,合理的舉債,就能使企業獲得財務杠桿利益。但如果企業舉債不當,債權資本比例過大,企業的綜合資本成本率就會上升,資本結構失調,企業價值就會下降。
從企業籌資風險產生的原因分析,可以把籌資風險分為兩大類:
一是現金性籌資風險,即企業在特定時點上,現金流出量超出現金流入量,而產生的到期不能償付債務本息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是由于現金短缺,債務的期限結構與現金流入的期間結構不相配套引起的,它表現為一種支付風險。現金性籌資風險是一種暫時性的償債風險,只要通過合理安排現金流量即能回避,而對所有者收益的直接影響不大。
二是收支性籌資風險,即企業在收不抵支情況下出現的不能償還到期債務本息的可能性。根據“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這個會計總公式,如果企業收不抵支即發生虧損,將減少企業凈資產,從而減少作為償債保障的資產總量;在負債一定的情況下,虧損越多,以企業資產償還債務的能力也就越低,當企業破產清理時,則表現為剩余財產不足以支付債務,一旦出現收不抵支,企業的債權人的收益將很難得到保障,而作為企業所有者的股東,其承擔的風險及壓力更大。一旦出現此類風險,企業的再籌資將面臨很大的困難。
2、影響銀行借款籌資風險的因素。
第一,利率變動。利率變動是國家干預經濟的重要手段。在經濟蕭條時,政府通過調低利率來刺激消費, 擴大生產。在經濟過熱時,政府提高利率來鼓勵居民增加儲蓄、抑制消費、壓縮生產規模,從而使經濟過熱的局面得到控制。如果經營者在遇到利率變化時,沒有抓住機會,貸款的時機不當或者貸款金額過多或過少等, 都會給自己帶來籌資風險。
第二,匯率變動。由于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實行浮動匯率制,以及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的復雜性與多變性,匯率本身具有不穩定性。企業在外幣借貸時,軟硬貨幣選擇不當,幣種過于集中,以及在匯率變化時,沒有提前還債條款等方式予以補救的話,均會產生匯率變動風險。
第三,信用危機。隨著商業銀行的深入改革,多數企業貸款形式將以抵押貸款、保證貸款和票據貼現等為主。如果企業不能按期歸還貸款,那么不僅該企業以后再向銀行申請貸款時遇到阻礙,而且其抵押品將會被拍賣處理,這樣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借款企業的生產經營,蒙受一定的損失;或者將會連累擔保人,使經營者和往來客戶的關系有可能惡化,所有這些都會造成風險。
第四,資金來源結構不當。現在我國大多數企業生產經營資金主要依靠自有資金和銀行借款。借入資金的比例越大,財務杠桿利益越大,財務風險也越大。因此,企業在貸款時,應在財務杠桿利益和財務風險之間作出權衡,根據企業具體情況,正確安排自有資金和借入資金比例。
三、銀行貸款風險的防范和控制
負債經營是現代企業的主要經營手段之一,運用得當會給企業帶來收益,成為發展經濟的有力杠桿。如果運用不當,則會使企業陷入困境,甚至會將企業推到破產的境地。因此,為了企業能有長期的發展,企業對負債經營的風險特別是銀行貸款籌資風險應有充分的認識,必須對籌資風險采取防范和控制手段。
1、風險的防范。
首先,應增強風險防范意識。企業的各部門,各人員,特別是決策管理部門,需增強風險防范意識,應預測估計可能產生的風險及企業的承受能力,以降低經營的盲目性和決策的隨意性,保證企業資金的安全使用。
其次,建立健全風險管理機制。要明確承擔風險者的責任,權力,利益,爭取風險,收益與報酬的相互統一,還要建立合理的,協調的行為,激勵與監督約束機制。解決好企業所有者,經營者和企業員工等內部利益主體之間,以及企業與政府,企業與債權人等外部利益主體之間收益分享和風險分擔的關系。
再次,也是最重要的,確定最優的資本結構和籌資方式,合理安排債權資本所占的比例。企業的最優資本結構是財務杠桿收益和財務風險的一種最佳均衡,是公司籌資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最低的資本結構。現實中由于債權資本的利息率通常低于股權資本的股利率,即債權資本的成本低于股權資本的成本,而且債務利息又是從所得稅前利潤中扣除的,企業可通過少繳所得稅而獲得財務杠桿利益。因此,在一定限度內合理安排債權資本的比例,適當增加債權資本的數量,可降低企業的綜合資本成本率,提高企業價值。
另外,針對由利率變動帶來的籌資風險,也應認真研究資金市場的供求情況,根據利率走勢,把握其發展趨勢,并據此做出相應的籌資安排。在利率處于高水平時期,應盡量少籌資或只籌急需的短期資金。在利率處于由高向低的過渡時期,也應盡量少籌資,不得不籌的資金應采用浮動利率的計息方式。在利率處于低水平時,籌資較為有利。在利率處于由低向高的過渡時期,應積極籌集長期資金,并盡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計息方式,降低負債利息率。
2、風險的控制。
(1)事前控制;首先,應做好企業的財務預測與計劃,作好各種預算工作。在對外部資金的選擇上應從具體的投資項目出發,運用銷售增長百分比法確定外部籌資需求。企業根據短期的生產經營活動和中長期的企業發展規劃,預測出自己對資金的需求,提前做好財務預算工作,估計可能籌集的資金量。同時企業可以根據預測的籌資情況來安排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從而把企業的生產經營和資金籌集有機地聯系在一起,避免由于兩者脫節造成企業的資金周轉困難,防范企業的籌資風險。其次,因地制宜地確定資本結構,合理安排主權資本與借入資本的比例,降低資本成本,也就是選擇合適的籌資組合。企業在經營過程中,要根據所處的行業特點和企業自身情況,確定合理的資產負債結構。在企業的資產負債結構上,保持適當的短期變現能力和長期償債能力,可以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提高企業抵抗籌資風險的能力。
(2)事中控制;在風險的事中控制中應重點強調資金的使用效率,增強企業使用資金的責任感,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降低籌資風險,提高收益。企業應加強資金使用意識,把資金管理作為重點,確保投資效益,實現資金結構優化,減少企業收不抵支的可能性和破產風險。要加強對流動資金的動態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①保持合理的現金儲備,確保企業的正常支付和意外所需。②加強存貨管理,提高存貨周轉率。③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加快貨幣資金回籠。另外,在還款期限和額度的把握上,應盡可能地將還款期限推遲到最后,同時必須保持企業良好的信譽。這樣雖然沒有現實的現金流入,但卻獲得了貨幣的時間價值,節省了一定的使用成本。保持適當的還款額度可以減少企業資金使用風險,使企業不至于因還款額度過大而承擔較大的財務風險。
(3)事后控制;事后控制主要在于對本次籌資過程的分析上,企業籌集資金的目的是為了投資的需要,而投資又是為了獲得利潤。在一個整體的過程結束后,企業必然要對本次籌資運作的全過程進行系統全面的分析。主要是分析企業各種資金的使用效率和各種財務比率,重點應放在對財務報表的分析上。從一般意義上講,回顧過去,總結經驗,是為了指導今后的工作,企業的籌資活動也不例外。
總之,企業向銀行貸款,就必須承擔一定的籌資風險。企業應在正確認識籌資風險的基礎上,充分重視籌資風險的作用及影響,對籌資風險進行分析,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使企業既獲得負債經營帶來的財務杠桿收益,同時將風險降低到最低限度,使負債經營更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
(作者單位:江西財經大學會計學06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