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偉 黃 祺

“治污運動”中的問責制度使各部門官員短期內將治污放在第一位,但要在太湖環境治理中建立起長效的機制,問題還千頭萬緒?
從無錫驅車往宜興市周鐵鎮,未到鎮中心,沿路就可以看到為數眾多的化工廠;而拐入通往太湖的小路后,小化工廠在沿路的溝渠中留下了明顯不過的痕跡,到處可見醬油色的污水,凝固般地在炙熱的陽光下,散發出難聞的氣味?
距離太湖不過數百米之遙的周鐵鎮南塘村,化工企業已經在數年前經歷過一次關停并,眼下在藍藻事件的催生下,新一輪的治理即將開始?藍藻的高峰雖然已經過去,但是近湖水面仍然到處可見這種古老的藻類?陽光下,被曬死的藍藻發出特別的腥臭味道?
藍藻暴發帶來的飲用水危機過去3個月后,湖水的話題沒有冷卻,反而愈加炙熱?用江蘇一位官員的話說,治水已經變成了一場運動?沿湖各地正在這場治水運動中表現出中國特色的行政效率?
藍藻引發治水運動
太湖治污當然并非始自今日,然而,僅有巨額和長期的治污投入并非解決問題的關鍵?環保與經濟發展的矛盾,才是數十年來制約太湖治污的瓶頸所在?
太湖東?西?北三面位于江蘇?江蘇國土面積占全國的1%,地區GDP占全國的10%,而人口密集程度是全國平均水平的8倍?1980年代以來,吸引投資?興辦實業是地方政府最重要的工作?名噪一時的“蘇南模式”里,吸納了大量勞動力和貢獻GDP的高污染行業,向占全省面積17%以上的水面排放污染物?然而,正如江蘇省委書記李源潮所說,藍藻事件使人對江蘇的發展模式產生了質疑?
藍藻事件有望變成一種經濟模式的終結,和一段歷史的轉折點?轉折的路徑則毫無例外,與當年制定產業戰略時一樣,完全是由政府推動的?
早在6月11日,國務院專門在無錫開座談會,討論湖水污染防治,會上專門傳達了溫家寶總理的批示: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開展多年,但未能從根本解決問題?批示要求提出具體的治理方案和措施?
6月底,溫家寶總理又親赴無錫,聽取蘇?浙?滬以及安徽和云南的負責人匯報太湖?巢湖和滇池的污染治理情況?溫家寶提出了治理污染的十點要求?
7月7日,江蘇省委書記李源潮在湖水污染治理會議上說,藍藻事件顛覆了蘇錫常全面小康的成果?
這次會議被看做是江蘇對太湖治理的一次集體表態?用李源潮的話說,“哪怕GDP下降15%,也不過相當于蘇錫常的增長放緩一年”,重要的是要在各級官員中形成太湖治水的“決心”和“共識”?
這種“共識”,除了按照“誰家孩子誰抱走”的原則,層層落實責任,還包括嚴格的領導問責制——李源潮說,哪個地方?哪個方面出現重大環境事故,嚴重失職者要丟官“下課”?這被媒體解讀為最嚴厲的一條環評要求?
不僅蘇州?無錫?常州等城市的市委書記和江蘇省環保?水利?發改委等部門的“一把手”在會議上輪流發言表態,與會的還包括了太湖周邊的江蘇各鄉鎮的鄉鎮長?李源潮說這是他在任7年來的第一次,而實際上,有如此之多鄉鎮的鄉鎮長與會的省級會議,是江蘇省近10年來的頭一回?
距離江蘇的會議不到一周,7月12日,國家環保總局在安徽合肥召開全國湖泊污染防治工作會議?環保總局局長周生賢提出,要花3到5年,遏制太湖?巢湖和滇池的富營養化趨勢?
包括發改委?財政部?建設部?水利部?農業部等在內,多個中央部委參加了這次環保系統會議?除此之外,有全國重點湖泊流域的省的各級政府,也都派員參加?湖泊治污受到的關注,至此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千頭萬緒的“大局”
然而,迄今為止,太湖治污面臨的是一個千頭萬緒的局面?
工業污染?城鎮生活污水?農業生活與面源污染和圍網養殖漁業是四個傳統的污染源?究竟哪個環境應該對太湖污染負更多責任,到現在為止眾說紛紜;這影響到太湖實施治污政策的先后輕重?

四大污染源之間互相指責的事情屢見不鮮?一個官員中廣為流傳的笑話講道,漁業部門說,把太湖上的圍網全部拆掉,太湖也照樣污染;工業部門則賭咒發誓說,太湖周邊的化工廠全部關門,太湖水質也不會好轉?
實際上,在任何一個行業內進行的治理活動都十分艱難?5月29日無錫的自來水因為嚴重的藍藻污染停水后,距離無錫市最近處只有僅僅幾公里之遙的西太湖,仍然有化工企業“頂風作案”,向湖中排放污水?這一令人難堪的消息經媒體公布后,地方政府迅速做出反應,5名低級別的地方官員分別受到了行政記過到撤職不等的處分?
被曝光的企業位于宜興市周鐵鎮?即使是在化工?紡織等重污染企業眾多的西太湖地區,周鐵鎮的污染狀況也赫赫有名?這一方面是因為這個鎮遍布大大小小的化工企業;早在許多年前,周鐵鎮近太湖的地方就有化工廠的廠區?從周鐵鎮南塘村開車到湖邊只有3分鐘的路程,除了一座新建造的廟宇,一座化工廠就是距湖最近的建筑了?另一方面,周鐵鎮的一位名叫吳立紅的居民孜孜不倦地舉報當地企業違法排污,媒體對他的廣泛關注使得周鐵鎮聲名遠播?在藍藻事件后,吳立紅被指控涉嫌敲詐當地企業而遭批捕,目前已經收監?
在藍藻事件之前,媒體對周鐵鎮長期的報道,并沒有使當地的環境狀況得到改善;而藍藻事件之后的問責風暴,則起到了顯而易見的震懾效果?這種復雜的狀況使得環保在經濟發達的太湖地區的面目愈加模糊?
處理周鐵鎮“部分企業頂風違法排污”的事件中,中共無錫市紀委和市政府監察局發布的通報,指責“少數領導?職能部門以及一些企業大局觀念淡薄?環保意識缺失?工作措施不力”——的確,太湖的水質已經成了沿湖各地的大局所系?不僅工業部門必須做出讓步,對當地長期存在環保問題的企業進行處理,農業部門和漁業部門也在安排治理方案,其中就包括讓太湖和陽澄湖漁民心煩意亂的治理方案:全部取消圍網養殖?
工業?農業和漁業,到底哪個部門應該對太湖污染負更多的責任?這個一度爭論不休的問題,已經不再重要了?有一件事情是許多官員心知肚明的:要在太湖環境治理中建立起長效的機制,就必須兼顧環保和經濟發展的要求,各部門將各自竭力爭取更大的政策空間,而部門間的利益博弈也在所難免?但是,在雷霆萬鈞的“治污運動”中,問責制度使各部門官員將治污放在第一位,并且在短期內保持著足夠的動力?
大張旗鼓的小風暴
先行的治理措施已經開始大張旗鼓地得到執行?庭山村位于東太湖深處,蘇州自來水公司的一個取水口就位于庭山村旁的太湖水面上?藍藻暴發后,蘇州市政府率先拆除了取水口附近的三戶大閘蟹養殖戶的圍網?
抵達庭山村之前,遠處就可以看到一條風景優美的道路,從湖邊一直向湖心延伸?道路中間蜿蜒著一座曲線漂亮的白色的長橋?道路兩旁和橋兩端是數量眾多并且在持續開發的湖濱別墅?盡管距離這些景觀如畫的別墅不遠,庭山村卻是一個典型而古老的漁村?村頭有一棵巨大無比的老樹,男女老少坐在樹陰下,享受著徐徐吹來的湖風?另外一些漁民住在湖面和溝渠中的水泥船上?
被拆除的圍網屬于周金才等三戶漁民,共計47畝水面?令人略感吃驚的是,盡管金庭鎮自來水公司的取水口是1997年設立的,但那之前和之后,周金才這三戶人家都一直在取水口附近進行圍網養殖?直到2007年4月,他們已經照慣例投下了蟹苗,但漁政部門告訴他們,圍網有可能要被拆除?
庭山村委會的一名村干部說,圍網被取消的漁民是沒有養殖許可證,而且沒有繳納管理費?但周金才說,他的養殖許可證6年前就被收走了,但他們每年按照每畝養殖水面190元錢的標準向政府繳納管理費;在2007年之前,沒有人試圖禁止他的養殖活動?
周金才認為自己的圍網被拆除和藍藻事件沒有關系,因為拆除圍網的通知早在藍藻暴發之前?但藍藻暴發之后,蘇州媒體以極大的熱情,報道了這次引人注目的拆除活動;據稱,前往拆除的工作人員有100余名,出動快艇十幾條,而拆除圍網的目的是為了改善太湖水質——但實際上,這只是顯示出當地政府在藍藻事件后試圖改善形象的急切心情?周金才曾希望,等到大閘蟹成熟之后再拆掉圍網,但是被拒絕了?當地政府準備付給他們補償,但據周金才說,補償標準現在還沒有達成一致?
而在浙江湖州境內,6月20日,當地政府拆除了南太湖上一些經營餐飲的水泥船?和蘇州一樣,當地媒體高調宣傳這是為保護太湖水質而采取的措施?南太湖的水質明顯優于工業發達的西太湖和養殖業發達的東太湖?在一片面積龐大的度假村里,有十幾條停泊在水邊的船菜餐廳,被拆得七零八落?這里原先是湖州一處有名的休閑景點,被稱作船菜一條街,現在,在一片建筑廢墟之中,只有一兩家還打著營業的招牌?
餐館經營人員甚至不知道拆除船菜一條街和無錫的藍藻有什么關聯?他們只是說,當地要重新規劃設計此地的休閑娛樂項目,船菜一條街屬于被調整之列?
整頓之難
和這些小打小鬧的整治活動相比,沿湖工業和漁業的調整涉及千千萬萬人的工作機會,并且當地的產業結構和GDP緊密相聯?
7月環保總局的會上特別提到,三大湖泊流域要在“2008年年底前全面取消湖泊圍網養殖”?這一明確要求,對太湖流域的漁業可能是重重一擊?但具體會產生什么樣的成效,還有待觀察?
這并非第一次清理太湖圍網養殖業?2000年,最適宜養殖業發展的東太湖水面上,圍網養殖達到高峰,共計18萬畝水面中,養殖水面達到驚人的16萬多畝?圍網密布,大大超過了東太湖環境的承受能力,有關部門曾要求到2005年之前,將整個太湖的圍網面積縮減到1.5萬畝?考慮到縮減的難度,江蘇省政府還決定在1.5萬畝之外,另辟1萬畝水面作為輪養區?但盡管如此,直到2007年,圍網養殖的水面雖較高峰時期有所縮減,卻仍然維持著10萬畝以上的面積?清理圍網養殖計劃幾乎流產?
但這一次清理與上次不可同日而語?每個官員都充分了解問責制下的治理運動的威力?盡管漁業部門的官員?養殖戶和漁民都對即將到來的整頓心情沉重?
江蘇省同樣擬定了針對工業部門的整治計劃,決心在2008年年底前,要淘汰2150家小化工企業?相比較而言,一些漁業官員相信,全部拆除圍網養殖涉及到產值和就業人數未必最多,但影響更大?
太湖漁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林建華介紹說,太湖共有4096戶養殖戶,眼下這些養殖戶都面臨著清理?首先,外縣市的養殖戶和本縣市的農民兼業養殖戶都要一律清退,而尚有3000多戶無土地?文化程度不高和缺乏技能的專業漁民等待安置?太湖治水,戴草帽的小百姓的切身利益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