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馨立/編譯
如非特別,一般來說,人們很難回憶起自己在四五歲時做過什么事或想過什么,不過,科學家們對此很感興趣,并想對此進行醫學科技方面的研究,對幼童的大腦進行醫學掃描或許可得到一些他在思考什么或想做什么的線索?
今年初,瑞典厄帕薩拉大學嬰兒研究室的有關“認識過程”學的醫學科學家帕·尼斯托勒姆教授,給一名叫阿爾米塔·娜達的出生僅5個月大的女嬰頭部套上由上百根金屬弦線組成的網狀結構物,對其進行腦電流波圖的測試?這個腦電圖解讀器看上去就像一頂防護帽,那些金屬弦線其實是128根電極,它們輕柔平緩地對小女孩的腦部進行預先設計好的系列試驗,以確定嬰兒腦神經細胞的反射能力及數據?
帕·尼斯托勒姆教授早在15年前就想進行這方面的試驗研究,只是第一次測試的對象是一群幼猴?當時,教授與他的同事一起觀看了這次有目標的行動,例如從別人手中奪取一個蘋果,并將它送往自己的嘴里時,這群幼猴的神經反射變得頗為激動,并且相互串聯在一起對人的動作進行模仿學習,有著強烈的共鳴,這些幼猴甚至還有識別和預計行為的能力?現在,尼斯托勒姆在女嬰阿爾米塔身上發現了這些條件反射的腦神經細胞數據,使他能更深入地進行研究?通過測試,他也獲知在這個年齡段的思維功能,研究結果將會對幼兒的智力成長起到積極作用?
目前,除尼斯托勒姆教授外,另有一些醫學研究人員決定將對一些兒童自閉癥患者的大腦機能失常和功能障礙進行腦神經細胞反射方面的測試,以查找癥結所在,探討對癥的治療方案,尤其是對一些早期難以確診的大腦功能紊亂的孩童,作出正確的診斷結論,為積極有效的治療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