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 青
最近,我在香格納畫廊觀看了一個非常有趣的藝術展,名字就叫“個人的態度2”?這是一個藝術家的群展,作品包括錄像?照片與裝置作品?一群年輕的藝術家在那里鼓搗,一點也不關外面世界的事?
在錄像方面,我看了女性藝術家梁玥的作品《女兒》?這位藝術家出生于上海,從2002年到現在已經制作了5部短片,這些影像很女性化,有著特有的敏感性……梁玥希望用女性細膩而獨特的目光觀察,呈現她眼中的生活,詮釋的媒介就是影像?
同樣是“70后”的藝術家徐震,這些年在國內外名聲大震,此次也展出了他的新作《十八天》?徐震的作品非常廣泛,包括攝影?裝置及影像,并把他個人的獨特體驗和中國社會政治的姿態反映其中?他的作品常常非常直接地使用“身體”——他自己的或社會的——作為他象征性的素材?
而張鼎則一直以來都對于無名個體的個人故事深感興趣?通過影像,他把這些缺失人群視覺化,他拍攝那些在附近公共場合隨處可見的標記?在通過第二陳述的對失去的人們找到形象證明的過程中,他非常強調不確定性?這種檔案般的精密展示了對于記憶?迷失和個人敘事的興趣?
在攝影照片方面,作為當今中國數字媒體和錄像裝置的先驅藝術家之一,胡介鳴最關注的題材之一便是新舊的交替更迭:一個他持續提出觀點和質疑的主題,利用眾多的媒介,把建筑并置并配上音樂的注解?
而向利慶有著十分廣泛的興趣,而組成其作品的卻是那近似瘋狂的神經質的一個個相似的小個體?干凈整潔的畫面,簡單精確的創作手法,完美但不過分,向利慶的與眾不同的藝術風格向世人展示其出眾的駕馭和控制作品的能力?
楊福東,這位已成為后89影像藝術家中的佼佼者,則憑借優美而感性的圖像,記錄了在快速變化的社會中城市知識分子和年輕人所感受的疏離?
跟楊福東相比,藝術家陸春生則是把超現實主義和中立客觀的態度一起糅合進了作品中?定點的拍攝,無限延伸的連續鏡頭,以及非專業的攝制技術,他記錄著在某種異樣情形下人的行為?但和其他很多同年代藝術家不同的是,他并沒有關注因為城市化進程帶來的疏離感,包括高度流動的人潮,以及不知所措的居民們,反倒是發展出了他自己的作品——不論是攝影或是錄像——找到屬于它們自己的毋庸置疑而又怪異的位置?
披著新媒體和新觀念的外衣,這一撥青年藝術家試圖在作品中強調自己的探索,卻忽視了一種基本價值觀的呈現,所以作品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形式不可承受主題之重的毛病,甚至這個形式對民眾的可接受程度而言,連藝術家本人也未必認真考慮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