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苗
我的電腦前放有一本《菜根譚》的書,閑時總會看看,遇到煩惱時,心情也為之平和坦然。那是一本寫修身自省、為人處世的語錄書,明朝萬歷年間洪應(yīng)明寫的。明治維新時,該書流至日本,被翻譯成日文后,很受日本人追捧,成為企業(yè)界“人人關(guān)心、愛讀的書籍”后這股風(fēng)又刮回了國內(nèi),又出現(xiàn)了讀《菜根譚》的熱潮。書分為5個部分,有處世、修身、齊家、豢養(yǎng)、閑適篇,由共360條短句組成,每一條短句都可以給人一種很大的感悟與啟迪。慢慢讀之,十分有味。作者把菜味比作世味,種菜的人只有厚培萊根才會有味,也有“咬得菜根則百事可為”的意思。
人生有許多的事,我們有時總是看不開弄不懂,因此,徒生許多“毋須有”的煩惱,莫非是為了“名韁利鎖權(quán)惑”,到底還是緣由一個“貪”字。《紅樓夢》的“好了歌”也說明了人的世俗心理: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相思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菜根譚》中說,人知名位之樂,不知無名無位之樂為最真,人知饑寒為慮,不知不饑不寒之慮為更甚。也就是說,窮人有窮人的快樂,富人也有富人的煩憂,什么事,都有它的兩面性。《菜根譚》曰:“熱鬧中著一冷眼,便省許多苦心思,冷落處存一熱心,便得許多真趣味。”就是這樣的一種道理。其實,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把鎖,找到鑰匙就能打開而已。現(xiàn)實生活中有許多事,往往并不像我們想像的那么好或那么糟。在悲觀的人眼里,原來可能的事也能變成不可能,在樂觀的人 眼里,原來不可能的事也能變成可能。
《菜根譚》中有:“花看半開,酒飲微醉,此中大有佳趣”,“人生太閑,則別念竊生;太忙,則真性不見”,“心不可不虛,虛則義理來居;心不可不實,實則物欲不入”,“善讀書者,要讀到手舞足蹈處,方不落筌蹄;善觀物者,要觀到心融神洽時,記不泥跡象”,“與善人交,如入芝蘭之室;與惡人交,如入鮑魚之肆”,“世上有趣,得之者無言,言之者未得”……這都是一些修身處世的上上之道,“詩歌要用最少的翅膀飛翔”,而悟理呢?也無須多以闡述。了了幾句,了了幾字,便能把一件事情,說明道透,引人深思。我很是喜歡這里面那些簡潔的語言,而悟理,又不是那么簡單。一句短短的話,便能闡明一件事情,闡明一個道理,闡明一段人生。心中有悟,心靈就會裝著一個溫暖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