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樂韻
一旦上海人不再需要為住房問題煩惱,他們的幸福值還會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7.15分——以10分為滿分的話,上海居民的總體幸福程度已經達到中等偏上水平——這是復旦大學博弈論與數量經濟研究中心對上海808位居民進行電話抽樣調查后,得出的結論。
復旦大學幸福指數課題組負責人謝識予教授說,9月份,44名經過培訓的調查員接入抽樣系統隨機生成的電話號碼2381個,最終完成有效問卷808份。每個接受調查的居民都要回答25個問題,讓他們在0分(一點也不幸福)到10分(非常幸福)范圍內為自己的幸福感打分。
統計結果顯示,表示自己“特別幸福”(9-10分)的有15.9%,幸福感特別低(0-2分)的有1.8%。還有1.4%的居民說不清自己究竟是否幸福。

謝識予說,調查發現了幾個比較有趣的現象。
比如,幸福程度和居民居住區域的繁華程度、與市中心的距離存在負相關性,也就是說,住得離市中心遠的居民,他們的幸福度反而高。住在崇明、南匯、奉賢等遠郊地區的居民平均幸福度為7.36,在寶山、閔行、嘉定等近郊的為7.23,而市中心居民的幸福度只有7.02。對此,調查報告認為,繁華地段、中心城區的居民面臨的工作壓力更大,環境問題也相對嚴重,可能就抵消了工作機會多、收入高、消費便利等正面影響。
“當然,也不排除有郊區居民喜歡到市中心居住、城區居民想搬到郊區住的可能性?,F在這個結果只是整體調查中的一個部分,如果要進一步研究幸福程度和居住區域的關系,還是需要擴大樣本量,專門就這個方面來進行調查,結果也可能有所變化?!敝x識予對這一結果顯得比較謹慎。
近年來股市漲跌和房價起伏一直牽動人心,調查顯示,近七成的受訪者認為股市對自己的幸福程度基本沒什么影響,總體來說股指和幸福指數關系不大。而年年攀高的房價則讓54%的人感覺不好甚至是很不好。換句話說,一旦上海人不再需要為住房問題煩惱,他們的幸福值還會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從收入來看,家庭平均每月總收入在12000——19999元的人群幸福感最強,但收入更高的人群幸福感反而下降,可見幸福未必和絕對財富成正比。
職業與幸福密切相關。調查發現,最幸福的從業者要數公務員,幸福值高達8.41,比排名第二的學生高出0.75分,比排名最末的打工者更是高出了整整2分。職業令人滿意,也就有更多人趨之若鶩。2008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網上報名和資格審查剛于本月初結束,上海地區有近2萬名考生報考,很多崗位計劃招錄與報考人數的比例達到了1100人以上,熱門程度可見一斑。
在家庭生活方面,上海居民對生兒育女的思想觀念也比較開放,生男生女差別都不大,沒有孩子的家庭幸福感反而還要高些,這與年輕夫婦追求生活自由、經濟負擔相對較輕都有關聯。
調查發現,上海居民對醫療和社會保障的滿意度不算高,對環境和污染治理總體滿意程度也偏低,而這兩塊內容恰與生活質量的高低息息相關。謝識予說,課題小組完成這次調查,一方面是要研究經濟因素對幸福指數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報告的內容能對和諧社會的構建起到一定啟示作用。如果政府在市民所關心的這些方面進一步加大改善力度,那么上海居民的幸福指數可能會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