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皇帝哈德良曾經碰到過這樣一個問題。他手下有一位將軍,跟隨自己長年征戰。有一次,這位將軍覺得他應該得到提升,便對皇帝說:“我應該升到更重要的領導崗位,因為我的經驗豐富,參加過10次重要戰役。”
哈德良皇帝是一個對人才有著高明判斷力的人,他并不認為這位將軍有能力擔任更高的職務。于是,他隨意指著拴在周圍的戰驢說:“親愛的將軍,好好看看這些驢子,它們至少參加過20次戰役,可它們仍然是驢子。”
其實,工作也一樣,人在工作中沒有苦勞,只有功勞。經驗與資歷固然重要,但這并不是衡量能力的標準。有些人所自詡的l0年業界經驗,不過是1年經驗重復10次罷了。年復一年地重復一種工作,固然很熟練,但可怕的是這種重復已阻礙了自己的成長,扼殺了想象力與創造力。
每個人的成長都有一個過程,也必須經歷一定的“臺階”。如果只講資歷不看能力,就會出現論資排輩的現象。
我的一位朋友老張經過數十年的努力,終于從一名普通的財務人員坐上了財務總監的位子,享受著優厚的待遇。老張是老員工,論資歷在公司很少有人能與他相比,這也養成了他居功自傲的毛病。
后來,公司陸續進了一批新人,財務部也進了一個名牌財經大學的畢業生。為了讓新員工盡快適應工作崗位,公司領導要求老員工要盡量幫助新人。身為財務部的負責人,老張也口口聲聲說要多幫助這位新來的員工。
不久,老張感到了一種壓力,因為這個新員工工作能力很強,除了懂財務?營銷?外語和電腦,還曾經獲得全國珠算比賽的大獎。這讓老張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壓力。別說幫助別人,自己有時還得向這位新員工請教一些問題。經過一番考慮,老張決定對她實施“全面遏制”政策:處處為她設置障礙,盡量不讓她接觸核心業務,甚至連電腦也不讓她碰。
可這也沒有難倒這位新員工,經她手的賬目照樣做得漂漂亮亮。幾年來,她忍辱負重,工作上一絲不茍,精益求精,想抹殺都抹殺不了。
相反,老張自己做的一些賬目卻頻頻出錯。公司新領導忍無可忍,便決定由新職員擔任公司財務總監,老張負責內務,這讓他處在下崗的邊緣。
俗話說:革命不分先后,功勞卻有大小。企業需要的是能夠解決問題?勤奮工作的員工,而不是那些曾經作出過一定貢獻,卻跟不上企業發展步伐的員工。
身在職場的人或即將進入職場的畢業生們,都必須懂得“沒有苦勞,只有功勞”是現代組織的生存法則。試想一下,如果你在工作的每一階段總能找出更有效率?更經濟的辦事方法,你就能不斷提升自己,才有可能被委以重任,成為組織不可或缺的人。
(胡琳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