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炳,一個88歲的香港老人,20多年來,在大陸和港臺共捐助130所中學、80余所大學、40多所小學、9所專業學校、9所幼兒園、1150間鄉村學校圖書室。迄今為止,他已累計捐資10億多港元用于中國的教育、醫療、交通等公益事業。
賣土起家,賣人造革發家
在父親48歲那年,田家炳出生,是家里唯一的男孩。15歲時,父親病逝。次年,少年田家炳便輟學繼承家業。18歲那年,他決定漂洋過海尋找財富。他在越南西貢建立公司,開始了賣瓷土原料的生意。
之后的幾十年,田家炳的事業越做越大。瓷土生意因為戰爭被迫中斷后,田家炳轉戰印尼,投資橡膠工業。正當生意蒸蒸日上時,印尼排華的情況令人心驚。1958年,田家炳舉家遷往香港。
田家炳在香港開始新的事業:生產人造革。他一干就是近半個世紀,現在已是東南亞最大的人造革制造商。
慈善不一定就是錢
田家炳的慈善事業是從香港開始的。
在自己的孩子還睡著擁擠的上下鋪時,田家炳就開始關心別人孩子的生活。1959年,他擔任香港新界最大慈善機構博愛醫院的總理;1965年,他又出任香港華人最大慈善機構東華三院的總理,參與推動社會福利工作。
1979年后,田家炳有了機會到內地“做教育工作”。他把最初的慈善捐款投到了家鄉大埔縣,修馬路,建橋梁,建第一所田家炳中學。到現在,全國除了北京市,每個省份都星羅棋布著田家炳中學、小學、書院……
億萬富翁租房搭出租車
田家炳的故事不少:出門自己帶肥皂,不輕易用一張紙,出門搭出租車……
他自稱“孤寒鬼”(吝嗇鬼),對自己刻薄,舍不得花錢。2001年,田家炳把住了37年的別墅賣了。市值一個多億港幣的房產僅僅賣了5600萬,其中的300萬,還是人家知道他做的事情而追加給他的。他為這幾千萬元的“收入”能建設幾十所學校感到高興。
田家炳有5子4女,全家20余口,賣掉別墅后,他和老伴搬入了離別墅不超過100米的公寓樓,從此成了“租房”一族。好在是現在孫輩大多出國留學,家庭團聚時小公寓還可以勉強應付一下。田家炳說:“80多歲了,連住房也沒有,私家車也沒有,每天坐出租車,像我這么厚臉皮的人基本上找不到了。”
現在他每到一地,必定帶著他從事實業的某個兒子,并且,這些孩子還有一個任務,就是在他吃不完東西的時候,替他吃掉剩余的飯菜。
他滿足自己的生活。“我的家鄉人,還要上坡下坡,走那高低不平的山路,還要挑擔子。現在我只出幾塊錢,就有出租車送我到目的地,你看,這享受多了。”
(袁鵬薦自《生活服務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