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啟學
摘 要
隨著高校教育事業的發展,推進教育信息化成為潮流,2012年我國發布了首個《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這對高校后勤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從后勤信息化建設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建議等方面作了探討。
【關鍵詞】高校后勤 信息化
隨著高校教育事業的發展,推進教育信息化成為潮流,2012年我國發布了首個《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這對高校后勤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后勤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現代化大學教育的重要條件,是高校后勤圓滿完成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職責的重要保障。
1 后勤信息化的重要意義
1.1 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把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作為保障措施的重要部分,各高校也紛紛提出實現學校跨越式發展的信息化建設目標。后勤部門承擔著保障實現高校發展目標的重任,要根據學校發展需要提升信息化服務能力和水平,同時后勤服務信息化也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1.2 高校師生對后勤服務的要求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與信息技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而作為高知人群的高校師生更是走在時代的前列,信息技術深入師生學習、生活、工作等的方方面面,作為成長在信息時代的大學生又被稱作信息時代的“數字原住民”。高校師生對后勤服務的信息化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1.3 高校后勤提高自身管理、服務水平的必然要求
自1999年國務院辦公廳召開第一次全國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工作會議以來,高校后勤工作發生了深刻變化,但隨著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全面展開,高校后勤需要進一步深化社會化改革,克服體制機制障礙,克服層次過多、責權不明、成本高、效率低的弊端,推進市場開放、引進社會優質資源,逐步形成“事企分開”、“管辦分離”的后勤格局,形成健全的新型后勤服務保障體系。后勤信息化是實現管理服務扁平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
2 高校后勤信息化的建設狀況
2.1 高校后勤信息化水平取得了顯著進步
伴隨著校園網及數字化校園建設的高速發展,大部分受訪高校已具備“數字后勤”建設的網絡環境或硬件設備條件,高校后勤信息化迅猛發展,取得了顯著進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對信息化建設在認識上是重視的。從學校領導到后勤員工對后勤信息化均具有一定的認識,認為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對為后勤信息化提供技術平臺提升后勤管理水平、增強后勤服務能力、提高后勤勞動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具體業務上大多數高校都建立了信息系統或有建設的計劃。比如一卡通系統,餐飲管理系統,學生公寓管理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物流管理系統,物業報修系統,節能管理系統等,部分高校甚至建立了系統的獲取服務系統,實現了全覆蓋。
在后勤信息化投入上得到一定支持。很多高校在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網絡資源、財力投入、技術支持等方面給后勤信息化建設一定程度上支持,有的高校把后勤信息化列入學校信息化建設計劃或者給予專項經費支持,有的高校甚至讓后勤部門來負責學校的信息化建設。
2.2 高校后勤信息化水平極不平衡
2.2.1 高校之間存在不平衡
信息化現狀的不平衡,信息化工作基礎好的高校已經基本實現信息化全覆蓋,而基礎差的學校才剛剛起步;重視程度上存在不平衡,不同高校在學校信息化基礎、領導認識、技術力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經費投入上不平衡,因學校財力等方面的差異,在實際后勤信息化投入上存在極大的不平衡。
2.2.2 后勤內部不同業務上存在不平衡
因資金、技術、認識等方面的原因,大部分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采取逐步推進的方式,呈現出各個具體業務領域在信息化水平上極大的不平衡,有些領域已經有很高的信息化程度,有些領域還沒有開始規劃。
2.3 高校后勤信息化存在的主要問題
重視不夠,沒有作為重要工作來抓。雖然各個高校后勤管理部門都在講后勤信息化,但在實際工作中并沒有認真抓,存在年年有計劃年年待落實的問題。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觀念,要把滿足服務對象的需求始終放在自始至終
經費不足,投入不夠。后勤信息化建設是一個需要較大經費投入的工程,很多高校并沒有給予足夠的經費支持,存在有計劃無預算現象,有限的后勤經費更愿意投到看得見摸得著的維修改造等方面。
人才匱乏,“人”的問題突出。高校后勤隊伍整體上文化水平較低,缺少能夠承擔信息化建設的人才,學校對后勤引進人才在政策上支持不夠,普通工作人員接收信息化手段的能力較弱,在日常的工作中,仍傾向于傳統的后勤管理模式,對于信息化工作手段的革新缺少主動性,甚至有一定抵觸情緒。
信息化系統缺乏科學合理的規范。因為建設中沒有從整體上規劃,在技術上沒有建立統一的規范,以及高校后勤本身是一項復雜的綜合性工作,服務與管理的范圍非常廣泛等諸多因素,導致后勤信息系統缺乏互通性,存在信息孤島現象,在信息管理和服務上的紅利沒有顯現,沒有發揮信息化應有的作用。
3 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的幾點建議
3.1 提高認識,加大投入
高校領導和管理人員必須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到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積極引進先進的后勤管理理念,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觀念,要把滿足服務對象的需求始終放在工作首位,真正從學生和教師的角度出發,為廣大師生提供多種優質的服務。加大對后勤信息化建設的經費投入和政策支持,在人才引進上給予政策支持。
3.2 加強頂層設計,建立統一的規范
高校后勤信息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包含后勤業務與信息技術的結合,不同后勤業務之間的結合,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通訊技術等多項信息技術的結合等豐富內容。需要進行統一的規劃,避免建設上的重復建設、無序建設甚至是無效建設,必須符合后勤行業規范及其信息技術標準,便于充分發揮后勤信息系統在管理、服務上的效益和服務上的便利。高校后勤信息化行業協會要在后勤行業規范及其信息技術標準方面發揮引領作用。
3.3 因校制宜,逐步推進
各高校因各自的校情不同,在開展后勤信息化工作時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和特點采取不同的實施模式,雖然從實施效果上通過整條規劃、一步到位地完成是實現信息化建設的理想途徑,但是這樣做需要相當大的投入做保證,對于大多數高校來說并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在加強頂層設計的基礎上,分批次逐步實施,根據學校后勤的資金、技術條件逐步推進信息化,最終實現信息化的全覆蓋。
3.4 加強信息化隊伍建設。
3.4.1 加強專業化的信息人才引進和培養
信息人才是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重要保障,必須高度重視專業化信息人才的引進和培養,積極吸引優秀的高素質信息人才加入后勤工作中,為專業化信息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氛圍,在后勤部門體系內部完善人才激勵機制,激發信息人才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3.4.2 提升高校后勤工作人員的信息化素養
信息化的核心是人的信息化,必須提升全體后勤工作人員的信息化素養,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培養更新信息化服務理念,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適應工作的需求和社會的發展,打通信息化的“最后一公里”,在服務人員這個終端發揮信息化的效益。
4 結束語
高校后勤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現代化大學教育的重要條件,是高校后勤圓滿完成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職責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高校后勤保障能力的必然趨勢。要在頂層設計、技術規范建設、人財物投入等方面給予足夠重視,不斷提升后勤工作的信息化水平,為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提供一流的后勤服務。
參考文獻
[1]蔡續.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思考[J].社會科學家,2006(03).
[2]陳智博.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建設探討[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4(04).
[3]張敏.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探討[J].改革與開放,2011(08).
[4]蔣宏潮.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對策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23).
[5]吳漢龍.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實施策略與方法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9(23).
[6]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Z].2010.
作者單位
華中師范大學 湖北省武漢市 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