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年中國基層人大代表換屆選舉正在各地陸續(xù)進行,在這次選舉中,有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關于代表候選人推薦表(以下簡稱推薦表)。推薦代表候選人是公民選舉權的表現之一。按照選舉法規(guī)定,在基層人大代表選舉中,各政黨、各人民團體、選民10人以上聯名,有權推薦代表候選人。在這次換屆選舉中,筆者發(fā)現,一些地方對推薦表的制發(fā)不盡合理,甚至有利用推薦表刁難選民聯名推薦的現象,對此,應當引起各方的重視。
一、關于推薦表的若干問題
(一)選舉法和選舉組織關于推薦表的格式
我國選舉法沒有規(guī)定推薦表的具體格式,換句話說,推薦表屬于非要式的法律文書。各地選舉組織關于推薦表的格式和規(guī)定可謂五花八門,以下是部分表樣:




從以上看出,關于推薦表沒有統(tǒng)一的名稱,有的叫“提名表”,有的叫“登記表”,有的叫“推薦表”。在表格的設計上,有的涉及了代表不必要公開的隱私,如“家庭成員及主要社會關系”(表二);有的規(guī)定了不恰當事項,如選民10人以上聯名的“領銜人”(表三);對選民聯名選項的設計不合理,沒有聯名者的聯系地址;對推薦表的品種規(guī)定不清楚,表二要求一式兩份是原件還是復印件不明確;表一的注純屬多余,“提名人簽章欄,政黨、團體推薦的應蓋公章;選民聯名推薦的,提名人應當簽名”;推薦表上的設計注重被推薦人的詳細資料,卻沒有顯示推薦人和被推薦人是否符合法定的資格要求。實際選舉中,推薦表格式的多樣化帶來了一系列問題。
(二)因推薦表而產生的問題
1.一些選舉組織拒絕接受非由其發(fā)放的推薦表。我國法律沒有規(guī)定推薦表的法定形式,按理,推薦人可以自制表格,或者改制表格,因為如果聯名的人數較多或者一些事項文字較多,選舉組織發(fā)放的表格根本無法填寫。對此實際情況,一些選舉組織表示理解,并認可推薦人可以自制或改制表格;一些選舉組織完全拒絕。這些拒絕接受非由其發(fā)放的推薦表的選舉組織,有的還在其發(fā)放的表格上打孔、蓋章或者做其他記號以便確認。選舉組織規(guī)定有推薦截至的時間,從選民登記結束到推薦截至一般只有五天左右,如果遇上周末兩天,選舉工作人員不上班,實際時間只有三天,除去領表和交表占用的時間,真正填表的時間很倉促。所以,選舉組織拒絕接受非由其發(fā)放的推薦表,規(guī)定推薦代表候選人的時間過短,極易損害選民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在一些有意參選人大代表的選民看來,這些做法近乎刁難。
2.一些選舉組織要求聯名推薦的選民到選舉辦公室當面簽名。由于推薦表只留有10人左右簽名的位置,并不能反映聯名者的其他信息,選舉組織為了核實聯名者的情況和聯名資格,或者給聯名制造障礙,要求聯名推薦的選民到選舉辦公室當面簽名。這種做法容易產生爭議。選舉法規(guī)定十人以上選民聯名可以推薦代表候選人,為了征得“較多數選民的意見”,避免在確定正式候選人時被“醞釀”掉,“聯名的人數是越多越好”,實際中往往有1000多人的聯名。選舉組織要求聯名推薦的選民到選舉辦公室當面簽名,實際增加了聯名的難度。
3.現行推薦表沒有完全反映推薦人和被推薦人的必要情況。對推薦人,必須是本選區(qū)的政黨、人民團體,或者選民;對于被推薦人,應當具備法定的資格條件。我國法律沒有明確代表候選人的資格,僅要求具有被選舉權。根據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一般理解,人大代表候選人應當具有下列條件:(1)屬于本選區(qū)已經公布的選民,證明文件是選民證。從目前的情況看,本級行政區(qū)域內但非本選區(qū)的選民也可成為代表候選人。(2)有當代表候選人的承諾。(3)非本級人民政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的組成人員或者選舉工作人員。我國組織法僅規(guī)定,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不得擔任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的職務。依據人大權力運行的規(guī)律,人大代表是人大的組成人員,也不宜擔任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的職務。選舉工作人員參與選舉的組織工作,為了選舉的公平公正,選舉工作人員不宜充當代表候選人。
二、推薦表的建議格式
推薦表應當反映三個方面的相關情況:推薦人和被推薦人的情況以及選舉委員會的意見。我國選舉法關于推薦人有較明確的規(guī)定,對被推薦人的資格條件需進一步完善,選舉委員會的意見應有反映。今后的選舉法修改可以把推薦表的格式以法律形式確定,本文以聯名推薦為例,試擬一份推薦表的格式,詳見下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