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法的頒布實施,對于我國各級人大常委會進一步依法行使監督職權,健全監督機制,加強和改進監督工作,增強監督實效,促進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制定和實施監督法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履行憲法賦予人大的重要職權,而要使這部重要法律在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得到貫徹實施,根據各地實際制定監督法實施的地方性法規是十分必要的,這將使人大對帶有普遍性、傾向性的問題監督的渠道更加暢通,程序更加規范,使人大依法監督的作用更能得到充分發揮。
而有立法權的地方人大常委會,對原來的工作、有關地方性法規和工作文件等進行全面梳理,對符合監督法規定的加以深化和細化,對與監督法規定和精神不一致的及時作出調整,并認真加以規范,這實際上就是在為監督法的全面深入實施做好充分的準備。為此,我們完全有必要及時結合本地實際依照監督法制定出規范本地各級人大常委會監督權行使的地方性法規,以確保監督權的行使更加規范化和程序化,從而為“確保監督法在各地的全面、正確實施”創造必要的法制環境和條件,從而增強監督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制定實施監督法的地方性法規,應在依據監督法并突出“結合本地實際”的這一基點上,突出以下方面的實際內容:
(一)應對“把監督工作的重點放在關系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和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及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上”的內容作出規定
聽取和審議“一府兩院”的專項工作報告、進行法律法規實施情況的檢查,是監督法專章規定的監督方式,也是各級人大常委會最常用的監督形式。關于聽取專項工作報告,監督法第八條規定,各級人大常委會每年選擇關系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和群眾切身利益、社會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有計劃地安排聽取和審議本級政府、法院和檢察院的專項工作報告。關于執法檢查,監督法第二十二條也規定,各級人大常委會每年選擇若干關系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和群眾切身利益、社會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有計劃地組織執法檢查。監督法把關系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和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及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作為監督的重點,這充分說明,貫徹實施好監督法的關鍵就是要把監督工作的重點放在關系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和群眾切身利益、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上,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行使監督權,才能使監督工作更有深度、更具實效。因此,在制定監督法實施的地方性法規時突出這一方面的實際內容,即顯得尤為必要了。
(二)應對審查、撤銷下級人大及其常委會作出的不適當的決議、決定和本級政府發布的不適當的決定、命令的程序作出具體規定
依據憲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有權撤銷下一級人大及其常委會作出的不適當的決議、決定和本級政府發布的不適當的決定、命令。在現實生活中,一些地方作出的決議、決定或者發布的命令,有些是超越職權、明顯違法的。如擅自設立審批、收費、罰款、強制措施等。因此,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大常委會在其制定的實施監督法的地方性法規中,即應嚴格依據監督法第二十九條和立法法有關條款的規定,一方面要明確規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有權審查、撤銷下一級人大及其常委會作出的不適當的決議、決定和本級人民政府發布的不適當的決定、命令;另一方面,又要對行使審查、撤銷權的具體程序,在其制定的實施監督法的地方性法規中作出切實可行的具體規定。
(三)應對省級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強預算審查監督和經濟工作監督的“兩個決定”精神的實際內容作出規定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在回答關于“監督法通過后,1999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關于加強中央預算審查監督的決定》和2000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關于加強經濟工作監督的決定》是否繼續有效”這個問題時,明確答復:“法律委員會經研究認為,上述兩個‘決定’為加強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職權的主要程序盡管已經吸收到監督法中,但也還有一些很具體的工作程序沒有也不必寫進監督法。因此,監督法通過后,這兩個‘決定’仍然有效。”
鑒于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的這一答復,筆者認為,根據我國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大常委會近年來依照全國人大常委會的上述兩個“決定”精神同樣也作出了相關決定的這一實際情況,在省級人大常委會制定的關于監督法實施的地方性法規中,也應突出本地關于加強預算審查監督和經濟工作監督這兩個方面的實際內容,并通過具體的監督工作程序的規定予以充分體現。
(四)應對審議和決定撤職案具體程序作出規定
依據憲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人大常委會有審議和決定撤職案的職權。
關于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撤職案的問題,監督法參照了地方組織法關于人大代表聯名提出罷免案的處理程序,規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五分之一以上組成人員聯名,可以向常委會提出對法律規定的人員的撤職案,由主任會議決定是否提請常委會會議審議;或者由主任會議提議經常委會決定,組織調查委員會,由以后的常委會會議根據調查委員會的報告審議決定。
在監督法的這項規定中有一個緩沖時間。雖然這個緩沖時間可避免在有關事實尚未搞清楚的情況下草率作出決定,并因此而體現了對人的處理要慎重的原則。但也要看到,如何把握“以后”這個緩沖時間,亦正是“結合本地實際”制定監督法實施的地方性法規時所要切實考慮的。
為此,筆者認為,省級人大常委會制定監督法實施的地方性法規時,有必要把監督法規定的“今后”的模糊時間概念盡可能具體化,使之更有利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操作和施行。
(作者單位:四川省廣元市人大城環資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