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供電企業直屬單位的管理現狀出發,通過分析其單獨設立財會機構的利與弊,探討了供電企業直屬單位撤消財會機構的可行性,指出機構撤消后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實行會計集中核算。
一、目前的管理現狀
山西省供電企業直屬單位(工區、所、室、隊等)大多成立于上世紀70年代,主要的生產職能包括運行、保護、調度、檢修、試驗、計量、設計、送變電安裝、物資管理等,雖名稱幾經變更,但專業越分越細。實際上這些單位按性質可分為兩類:A類是主網生產單位,包括運行、保護、調度、檢修、試驗、計量、大用戶所等;B類是輔業生產單位,包括設計、送變電安裝、物資供應公司等,這些單位都擁有獨立的會計機構,配備專職的會計人員,是供電企業內部獨立的會計核算主體。
供電企業直屬單位的會計核算包括資產、負債以及損益變動,特別是A類單位一般不核算主營業務收入,只反映主營業務成本、營業外收支、財務費用等,個別單位有施工工程收入、材料銷售、資產出租、運輸業務等,對內主要反映在其它業務收支項下。
A類、B類工區單位的主要區別見表1。
目前,大多數直屬單位均采用報表制,部分直屬單位是從報賬制轉變過來的。大多數直屬單位配備的會計人員為2—3名,個別單位為4名,主要崗位是會計審核、記賬報表會計、出納、資產或材料會計等。
二、供電企業直屬單位設立財會機構的利與弊
?。ㄒ唬┲睂賳挝回敃C構在供電企業內部財務管理發揮著比較重要的作用,具體表現在:
1.便于報銷。直屬工區大都距分公司較遠,人員較多,獨立的財務使一線股室班組、偏遠站所人員報銷方便,一次完成結算、報銷,同時分散了分公司的核算工作量。
2.便于配合各種檢查、審計。直屬單位財會機構分散設立,使得各項稅務檢查、審計只能單一進行,經常造成重復審計和檢查。
3.便于管理資產。直屬工區擁有的固定資產價值較大,獨立的財會機構能夠直接對資產進行管理和處置。

4.利于生產和管理。直屬單位直接承擔資產的日常維護、技術改造等,大修理工程頻繁,設立財會機構有利于合理安排和使用資金,組織供應備品備件、輪換設備,滿足生產的需要。
(二)直屬生產單位設立財會機構存在的問題
1.不能適應集約化發展、精細化管理,專業工區財會機構各自形成“小而全”、“大而全”的模式,拉長了供電企業的財務管理“鏈條”,成了制約分公司集約化資金管理的“瓶頸”,不利于下一步直屬工區機構的精簡和調整。
2.增加了會計核算主體。目前各供電單位擁有5—7個直屬單位,全省預計在70個左右,人數較少,并與分公司同樓同院辦公的專業工區沒有必要設立專門的財會機構,加大了不必要的管理環節。
3.增加了銀行賬戶數量,其中A類工區賬戶不便于資金集中管理。據不完全統計,全省直屬工區單位擁有賬戶70余個,開設的合法性不斷受到當地金融機構的質詢。
4.成了分公司個別部門虛列開支、轉移資金、套取費用的“避風港”。
三、撤銷供電企業直屬單位財會機構的重點
由于兩類專業工區各自承擔的任務、生產經營方式、性質不同等原因,因此,建議撤銷供電企業直屬單位財會機構的重點是A類工區,不宜實行“一刀切”,全盤否定。即以撤銷A類工區為主,B類工區為輔;先A類,后B類;會計核算變“報表制”為“報賬制”。
四、撤銷供電企業直屬單位財會機構后(以下簡稱“撤構”)的影響
?。ㄒ唬﹣碜杂诠^單位負責人的阻力?;鶎宇I導普遍感到花錢不如以前方便了,爭取資金的積極性受到挫傷;員工認為報銷付款不如以前快捷了,對生產運行、資產維護的責任心有所下降。干部職工隊伍的穩定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ǘ鶎訒嬋藛T的影響。撤銷財會機構后,基層會計人員一半以上將面臨“轉崗”的壓力,除正常安排外,預計仍將有120余名會計人員面臨“無崗可上”,妥善安排這些會計人員的工作,將是“撤構”工作的一大難題。
(三)對集約化發展、精細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撤構”后集中采購、集中付款、集中核算,資產、負債、資金、成本的管理控制以及會計審批、稽核、審計方式將發生重大變化,需要配套出臺一些制度和管理辦法,以改變“粗放型”的管理機制,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ㄋ模挝回撠熑丝冃Э己水a生影響。由“事后反映”轉變為“在線監控”,由“分散管理”轉變為“集中控制”,真正建立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能有效控制直屬單位花錢大手大腳、奢侈浪費的現象,建立“節約型”企業。
(五)對財務管理信息化的要求。集中核算后,仍然要在直屬單位設立客戶端,實現數據共享、信息對稱、實時查詢、在線監控的功能。
(六)對會計核算的影響。減少會計核算主體,撤并其開設的銀行賬戶,減少了生產與管理的中間環節,直屬單位與分公司本部“并賬”核算后,保證了財務數據的真實性、一致性,能夠優化企業的資源配置。
五、“撤構”后財務集中管理模式的建議
“撤構”是我公司財務管理模式的重大改革,是適應集約化發展、精細化管理的重大舉措,也是財務機制的一次創新。為加強財務管理,提高資金集中規模效益,規范會計基礎工作,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精簡機構和人員,提高工作效率,目前,系統內外普遍采取的行之有效的做法是采取會計集中核算制度。
具體操作內容主要有:
?。ㄒ唬└鲗I工區資金所有權、支出審批權仍由原單位負責,但只作為“費用中心”對待
取消A類工區所有的銀行賬戶,存款余額全部并入分公司經費專戶,各單位一律不準再開設銀行賬戶。其現金、轉賬、匯兌等資金結算以及經費、工程款的撥付、支出、往來款項等日常會計核算、財務報告、會計檔案等工作,統一由會計核算中心辦理和承擔。
?。ǘ┏闪嫾泻怂阒行?br/> 成立會計集中核算中心,由中心對各單位的財務收支采取“集中管理、統一核算”,建立單位報賬員制度,對納入集中管理的單位一律取消會計、出納崗位。
1.單位的財務收支結算由各單位報賬員到會計集中核算中心辦理。會計集中核算中心設立主任、主管會計、復核會計、資產會計、出納等。單位報賬員負責為中心辦理規定范圍內的各項財務收支、備用金、往來款項等報結、領用、發放手續;負責內部對賬工作;負責編制月度用款計劃、財務收支預算;協助編制財務報表、分析報告等。
2.工區的資產、負債由分公司統一核算,統一管理。具體由分公司直接集中核算的會計業務主要有:(1)折舊的統一計提;(2)工資的統一發放,福利費的計提和統籌開支、離退休工資的管理;(3)養老、醫療保險、工會經費、住房積金、年金、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等資金的計提、上繳以及退還等;(4)其它非可控費用;(5)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管理;(6)材料、物資的統一采購與核算;(7)后勤物業管理;(8)各項保險、稅金的統一計提與上交,代扣代繳等;(9)營業外收支、財務費用等。
3.由專業工區報賬核算的主要業務有:(1)三項可控費用、材料費、修理費(含大修費)、其它可控費用。(2)技改工程、專項工程等。(3)日常備用(付)金。(4)應收、應付款項的清理。(5)其它業務收支。(6)協助對資產的管理和處置。
會計集中核算中心使用“遠光會計核算系統(網絡版)”,部分會計科目需按單位設置二級核算科目,如應收應付款項、在建工程、生產費用、內部往來、固定資產、累計折舊、其它業務收支等。會計集中核算中心必須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預算管理制度、資金撥付及收支審批制度、內部控制制度、資產管理制度、報賬管理制度、信息化管理制度、備用(付)金管理制度、財務稽核制度等。成立會計集中核算中心后,大部分會計核算工作將集中到分公司,除財務部門外,同時涉及計劃、勞資、生產、基建、科技、后勤、離退辦、多經等專業的管理,需調整相關的部門、崗位職責和工作流程。各工區單位能通過會計核算系統客戶端,根據賬套和權限設置,實時查詢本單位的財務收支和資產結構、資金狀況。
會計集中核算中心由財務部門負責,中心會計人員的編制、組織、人事、工資關系,由分公司統一管理,分公司提供辦公場所,可以利用原電力資金結算中心的設施。實行報賬制后,所有的項目都必須通過會計集中核算中心。工區單位的報賬程序是:經濟業務發生時,由報賬員收集原始憑證,填制專用記賬憑證,經經辦人簽字(或驗收),單位負責人審批后,再由報賬員到會計集中核算中心辦理報銷付款手續。會計集中核算中心要樹立“高效、規范、快捷”的管理理念,逐步完善中心功能,提供“柜臺式”窗口和舒適、便利的服務環境。
總之,建立會計集中核算中心,就是在分公司本部及直屬單位層面上,通過集中統一核算與管理,形成“五個一”,即“一本賬、一個賬戶、一份財務報表、一個會計核算主體、一套會計核算系統”,走集團化運作、集約化發展、精細化管理之路,為建設“一強三優”現代公司提供有力的財務支撐,不斷提升財務管理的執行力和穿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