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河北農業大學非生命學科與新興學科科研發展基金項目的階段性成果
【摘要】按照新會計準則的要求,上市公司已經開始按照新會計準則編制2007年一季度的財務報告。從已經披露的1252家上市公司的季報來看,業績增長幅度非常明顯。這既有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提高的因素,也有新會計準則的影響。本文試圖從新準則對會計信息的主要影響和新會計準則對會計信息舞弊有效的遏制這兩個方面進行相關分析。
截止到2007年4月30日,滬深兩市有1252家公司披露了2007年一季度季報。根據統計,1252家公司中,共有1075家公司實現盈利,盈利公司占到85.9%,成為絕對主流。與此同時,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總額雙雙出現增長。凈利潤增長更是遠超營業收入的增幅,一舉達到98.5%,差不多翻了一番。上市公司的加權平均每股收益達到0.099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達到3.32%,相比上年同期的0.0558元和1.39%,均出現顯著增長。
一、新準則對會計信息的主要影響
上市公司大面積業績良好的現象是以前從沒有過的。其中當然不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提高的因素。但從上市公司整體情況來看,新會計準則帶來的影響還是很大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債務豁免計入收入
按舊會計準則,債務人以低于債務賬面價值的現金清償,將差額確認為資本公積,對利潤沒有影響。但按照新會計準則的有關規定,確認為債務重組收益計入當期營業外收入。
典型案例如*ST長控,它是今年一季報每股收益的冠軍,每股收益為4.73元。在其一季度2.87億元凈利潤中,2.85億元來自債務豁免。因為今年1月至3月,該公司與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宜賓市國資公司、宜賓中元造紙等進行債務和解,其2.85億元債務被豁免,從而使企業一季度利潤有了巨幅提高。
(二)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
舊會計準則將投資分為短期投資和長期投資。短期投資采用成本與市價孰低計量,而長期投資采用成本與可收回金額孰低計量。新準則將投資分為長期股權投資和金融資產,而金融資產中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由于其公允價值變動給企業帶來的損益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從而影響企業當期利潤。這就是那些持有上市公司股權的上市公司今年一季度收益明顯提升的一個重要原因。
典型案例是中國人壽,它一季度實現凈利潤88.87億元,每股收益0.31元。這其中公允價值變動收益作為營業收入進入利潤表的部分共39.06億元,占一季度凈利潤的44%。作為中國最大的機構投資者之一,中國人壽參股中信證券,并巨資參與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戰略配售,這些股票價格飆升使公司賬面利潤大幅增長。
(三)分期收款銷售按公允價值確認收入
舊會計準則下,分期收款銷售收入按照合同或約定的收款時間及金額逐期確認收入。新會計準則變更為按照合同或協議價款的現值作為公允價值確認收入。
典型案例如中工國際公司,將各項目尚未進入收款期但已完成的工程量按新準則確認了收入并結轉相應成本,因此預計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在1300%-1400%之間,每股收益0.34元至0.36元。但新會計準則僅改變了公司收入確認的時點,對公司的盈利能力及2007年業績并未產生實質性影響;公司預計2007年全年業績比2006年度增長30%以內。
(四)取消股權投資差額
舊會計準則中,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下,初始投資成本大于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差額按一定的期限平均攤銷,計入損益。初始投資成本小于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差額,計入資本公積。新會計準則取消了股權投資差額,不再需要對股權投資差額進行攤銷,對初始投資成本大于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直接確認為商譽,對初始投資成本小于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計入營業外收入,從而提高相關企業的凈利潤。
典型案例國電電力,今年一季度完成每股收益0.118元,凈利潤同比增長52%。業績大增除了發電量同比增長外,按新準則不再攤銷長期股權投資差額也是重要原因。
二、新會計準則對會計信息舞弊有效的遏制
(一)嚴格規定存貨計價方法
新的會計準則對存貨計價方法做了嚴格的規定,存貨發出的計價一律采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和個別計價法”,取消了后進先出法。這樣嚴格限定方法的選定,將使變更存貨計價方法這種調節利潤的途徑被徹底堵死。新準則實施后,所有企業的當期存貨成本,反映的都是實際歷史成本,消除了人為調節因素,使存貨成本的計價更加可靠。
(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資產減值損失在利潤表中單獨列示
新的會計準則允許金融資產、投資性房地產按照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變動可以計入損益,允許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16項資產計提資產減值損失計入損益。但與舊準則不同的是,這兩項都需要在利潤表中單獨列示,這樣投資者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當年的利潤構成,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
(三)要求謹慎使用公允價值
公允價值的運用、計量是新會計準則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