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融資產管理公司(AMC)在基本完成政策性不良資產的處置任務后,面臨著未來發展轉型的新課題。本文通過對AMC的發展現狀、機遇挑戰和未來發展戰略的分析,探求適合中國國情的AMC的發展轉型之路。
1999年4-10月,信達、華融、長城、東方四大國家級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以下簡稱AMC)相繼成立,它們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國有獨資金融企業,注冊資本金均為100億元人民幣,由財政部全額撥款,其主要任務和目標是分別收購、經營、處置來自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及國家開發銀行約1.4萬億元不良資產,最大限度保全資產、減少損失、化解金融風險。雖然AMC的設立僅僅是政府為解決國有銀行呆壞賬過多和國有企業債務危機而采取的一項應急措施,并規定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存續的時間“原則上不超過十年”,但是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在完成政策任務后仍面臨著逐步向商業化方向轉軌的新任務。目前,隨著經濟體制和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法律環境和社會信用環境的完善以及銀行風險管理能力的提高,不良貸款率將逐漸下降至較低水平等等,商業化轉軌的條件基本具備,AMC將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AMC如何發展轉型,實施何種發展戰略,便成為一個必須面對且亟待妥善解決的問題。
一、 AMC處置不良資產的現狀及發展機遇
AMC自成立以來,綜合運用債轉股、債務重組、資產重組、打包出售、承銷上市、利用外資等多種方式,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基本達到了處置速度快、回收率高、成本支出低的目標,可以說不良資產處置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據銀監會網站公布的數據 ,截至2006年3月末,我國四家AMC共累計處置不良資產8663.4億元,累計回收現金1805.6億元,占處置不良資產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