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本管理會計是由成本會計學和管理會計學兩門課程合并而成,是整合教學資源、優化課程體系的必然選擇,有利于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進而促進高校會計教育逐步從以往核算型會計人才的培養轉向管理型會計人才的培養。
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有著緊密的內在邏輯聯系。一方面,管理會計的形成和發展與成本會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也可以說,管理會計起源于成本會計,它們所依據的經濟理論是相同的,如科學管理理論等,它們的很多基本方法也是相同的,如標準成本制度、責任會計、作業成本制度等;另一方面,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的目標都是加強企業的內部管理,提高企業的經營決策水平。因此,完全可以將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合并為一門成本管理會計。
一、合并開設《成本管理會計》課程的優勢
(一)優化了會計專業課程體系。在會計專業主干課程中,財務會計一直是4個學分,在課程建設方面受到了更多的重視。合并開設成本管理會計,也定為4個學分,這樣財務會計代表對外報告會計,而成本管理會計代表內部控制及預測決策會計,二者平分秋色。這將提升成本管理會計的地位,改變會計專業學生重財務而輕管理的專業認知意識,也可以優化會計專業課程體系。
(二)避免了教學內容的重復,節約了教學資源。從教學內容來看,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有許多重復交叉現象,如成本會計中的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計劃、成本控制均包含于管理會計的相關內容中。為了使教學內容更加合理,將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合并為成本管理會計,將原管理會計學中的投資部分全部放到財務管理學中,這樣成本管理會計就由以下主要內容組成:產品成本計算方法(包括完全成本計算方法和變動成本計算法)、本-量-利分析、經營預測、經營決策、全面預算和標準成本制度、責任會計、作業成本制度和戰略管理會計。這樣使成本管理會計的教學內容更加緊湊,邏輯性更強,避免了教學內容的重復和教學資源的浪費。
(三)促進了教學方法的改進,提高了教學質量。將成本會計學和管理會計學合并為成本管理會計,實際上是將成本管理會計發展的新理論、新方法與傳統理論及方法更緊地融合在一起,更好地進行對比分析。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大量采用案例教學法和比較教學法,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科發展的軌跡和脈絡,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例如在成本計算這個模塊中,可提供幾個行業不同、生產組織不同、生產工藝不同的企業案例,并設置在不同成本信息要求的背景下,由學生討論、分析、比較、判斷應該選擇什么成本計算模式和成本計算方法,組織和完成成本計算過程,最后撰寫案例分析報告。在對案例的分析和處理過程中,鍛煉學生初步的職業判斷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二、成本管理會計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
(一)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我國的成本管理會計理論體系是借鑒西方的成本會計學和管理會計學,課程內容體系基本上是照搬西方的一套,國內的成本管理會計學者也往往致力于介紹和推廣西方成本管理會計最新發展成果,而對我國成本管理會計實踐成果總結不夠,不能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成本管理會計理論體系,教材內容偏重技術方法、數學模型,應用價值不足,這就造成一種奇怪的現象:學校教的是一套,而實際工作中做的是另一套。
(二)缺乏適合國情的系統的案例教材。現在圖書市場上隨處可見的是國外會計教學案例譯著,而由國內學者編著的會計學或成本管理會計學案例難得一見。雖然近幾年來中國會計學會有相關研究課題,也開展了管理會計學方面的案例研究,但總的來說過于抽象、零散,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要系統地用于教學之中有一定的距離和難度。
(三)實踐教學環節薄弱。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主要由會計手工模擬實驗、會計電算化實驗、生產(專業)實習和畢業(綜合)實習組成,其中前三個部分重點在培養學生財務會計實際操作能力;畢業實習中,學生可根據畢業論文選題或就業意向靈活選擇實習內容,完成實習任務,從歷年畢業實習情況看,85%以上的會計專業學生都選擇了與財務會計相關的實習單位或崗位。可見,成本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雖然屬于兩門并列的主干課程,但其在實踐教學環節中的弱勢是顯而易見的。
(四)教學考評方式不配套。考評制度對引導學生學習方向有較大的作用,現有的教學考評更偏重于理論知識的考核,一張卷,一支筆,只能使學生“死記硬背”,不求甚解,不能讓學生把擁有的知識和技能綜合利用起來,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以及實踐創新能力的提高。
三、進一步加強成本管理會計教學改革的措施
(一)加強實證研究,密切理論與實踐的聯系。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競爭的加劇,市場風險也進一步擴大,企業成本管理、戰略管理、績效考評等新問題亟需新的成本管理會計理論的指導。因此,必須深入調查并掌握成本管理會計學科的各種技術方法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應用情況,通過進行歸納、總結、整理、分析其對決策者行為的影響,不斷修正、完善現有的理論、技術和方法,促使成本管理會計學科日臻完善,真正做到實踐促進理論,理論指導實踐,密切理論與實踐的聯系。
(二)加強成本管理會計教材建設。在實證研究的基礎上,對現在的理論教學體系和內容進行修正和完善,編寫出適合我國國情的成本管理會計教材、配套的實驗教材或案例教材,更好地滿足教學的需求,學以致用,形成完善和規范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三)增強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針對目前成本管理會計實踐教學環節薄弱的問題,一是要制定規范的實踐教學大綱,要明確提出對成本管理會計方面的實踐要求。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以考慮是否增開成本管理會計案例課程,或者專門組織成本管理會計課程教學實習;二是要加強實習基地建設,強化與實習單位的聯系,針對實習單位的實際問題和需求組織實習;三是教師要加強對實習過程的監督與指導,保證高質量地完成實習任務 。
(四)完善教學考評方式,變考知識為考能力。一是要采取靈活多樣的考核方法,除了筆試之外,還可采用面試、答辯、現場操作等方式;二是要加強對實踐教學環節的考核,在以實驗報告或實習報告作為評判依據時,不能只看形式,更要注重實質,重點考核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