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筆者根據自己學習和理解新企業會計準則的主要變化作一概括和分析。
財政部于2006年2月發布了新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對原準則進行了修改,要求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圍內施行,鼓勵其他企業執行。因此,全面、準確地學習新會計準則,關注其中的變化,是目前會計人員以及會計報表使用者非常關心的問題,及早做好實施準備也是擺在非上市公司財會人員面前緊迫而重要的任務。
一、重新引入了公允價值
根據我國市場發展現狀,新準則體系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非共同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債務重組和非貨幣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價值。運用公允價值較為謹慎。
二、關于存貨
新存貨準則對存貨的管理辦法取消了后進先出法,規定企業應當采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或者個別計價法確定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同時為了使不同行業企業之間會計信息具有可比性,新準則取消了現行準則規定商品流通企業的采購費用作為期間費用處理的要求,明確規定商品流通企業存貨的采購成本和其他行業企業一致,均包括購買價款、進口關稅和其他稅費、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直接歸屬于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
三、關于無形資產
新準則明確規定無形資產不包括商譽;將企業的研發項目支出區分為研究階段支出和開發階段支出,分別進行費用化和資本化處理。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研究階段的支出,應當于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開發階段的支出,在能夠證明給定的5個條件存在時,應當予以資本化,確認為無形資產。新準則規定,企業在取得無形資產時,應分析判斷其使用壽命,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不應攤銷,應每年進行減值測試。企業應當在每個會計期間對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進行復核,如果有證據表明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是有限的,應當估計其使用壽命,在使用壽命內按照能夠反映企業預期消耗該項無形資產所產生的未來經濟利益的方式系統合理攤銷,無法可靠確定消耗方式的,應當采用直線法攤銷。
四、關于資產減值
新準則規定“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但新準則規定資產減值損失不得轉回的范圍僅限于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對子公司、聯營公司和合營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新準則規定“企業難以對單項資產的可收回金額進行估計的,應當以該資產所屬的資產組為基礎確定資產組的可收回金額,”“資產組的認定,應當以資產組產生的主要現金流入是否獨立于其他資產或者資產組的現金流入為依據。”此外,新準則提出總部資產的概念,并規定按照相關資產組進行減值測試的方法。
五、對債務重組進行了新的規定
新準則縮小了債務重組的范圍,對債權人的讓步,不再沿用直接計入資本公積的做法,而是確認為債務重組利潤,計入當期損益。如果是以轉讓非現金資產的方式進行債務重組的,則債務重組是以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來確定的,轉讓的非現金資產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確認為資產轉讓損益,計入當期損益。
六、規范了合并財務報表準則
新的合并財務報表準則所依據的理論已發生變化,從側重母公司理論轉變為側重實體理論,更突出了“實質重于形式”原則,更關注實質性控制,公司對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需納入合并范圍,而不再考慮股權比例或重要性。同時,還明確了合并現金流量表正表和補充資料的編制方法。
七、關于金融工具的確認和計量
新準則規定,交易性金融資產在取得時以成本計量,期末按照公允價值對金融資產進行后續計量,公允價值的變動計入當期損益。公允價值的全面引入要求銀行對客觀經濟和市場環境具有較強的預見力,改變了貸款按五級分類計提減值準備的傳統做法,采用實際利率法,使商業銀行貸款減值準備的計提更精細、更客觀。對于企業持有的法人股,新準則一般不把它認定為交易性金融資產,而是劃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對于該類資產的計量,新準則規定,取得時按照成本計量,期末按照公允價值計量;對于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所有者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