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京連任后進行過兩次重大政府改組,將總統辦公廳主任梅德韋杰夫和副總理兼國防部長伊萬諾夫均任命為政府第一副總理,就是出于培養和考察“接班人”的需要。
謝爾蓋·伊萬諾夫總統?如果一年后我們要這樣稱呼一位俄羅斯總統,是不是會覺得太平淡了?正如伊萬諾夫本人所說,謝爾夫·伊萬諾夫(這個名字)在俄羅斯就像約翰·史密斯在英國一樣多。俄羅斯歷史上還沒有出現過名字如此沒有個性的領袖呢。不過也許我們現在就要做好心理準備:接受一位有著平淡無奇的姓名的俄羅斯總統。
不久前,俄羅斯總統普京對聯邦政府進行部分改組,任命原副總理兼國防部長謝爾蓋·伊萬諾夫為第一副總理,免去其國防部長職務。這引起了人們對普京接班人的紛紛猜測。
用心良苦
隨著普京第二任期即將屆滿,以及他多次重申不再第三次競選連任,有關普京“接班人”的問題成為俄國內外關注的焦點。今年1月,普京訪問印度期間表示,“我感到仍有責任為2008年后國家發生的事情負責”,強調“未來的權力,在2008年選舉之后,應當是鞏固和高效的”,他還指出,“只有俄羅斯公民才能對總統候選人做出選擇”。
究竟什么樣的人才能具備普京心目中的“總統候選人”素質?2006年6月,普京在上海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期間表示,擔任未來總統職務的人,“應當具備眾多品質,其中有三項是主要的:正派、誠實和良好的職業水準。更重要的是,他能夠對做出的決定負責。”他認為,還有一項素質必不可少,這就是“身為一國領導人,應當有勇氣將自己的決定貫徹到底”。
普京在選定接班人問題上非常講究策略:既要讓民眾盡可能充分地了解他所屬意的人選,又不能過早表明心跡,使其成為眾矢之的。普京連任后進行過兩次重大政府改組,將總統辦公廳主任梅德韋杰夫和副總理兼國防部長伊萬諾夫均任命為政府第一副總理,就是出于培養和考察“接班人”的需要。
梅德韋杰夫國家項目“大管家”
2005年11月,普京總統任命德米特里·阿納托利耶維奇·梅德韋杰夫為聯邦政府第一副總理,同時兼任由普京擔任主席的“國家計劃”實施跨部門委員會第一副主席,該委員會是專門為實施普京于2005年9月提出的“教育、醫療、住房和農業國家項目”而成立的。按照普京的提議,國家將在未來五年內通過財政預算投資向這四大領域傾斜,力爭在短期內根本改善民生質量,同時為國家的未來發展提供人才和知識保證。普京將這一重大的“社會民心工程”交給梅德韋杰夫主持,無疑是對他的極大信任和支持。

梅德韋杰夫于1965年9月出生在圣彼得堡一個教授家庭,1987年畢業于圣彼得堡大學法學系,后曾在該校任教。上世紀90年代,他先后任圣彼得堡市市長索布恰克的顧問、圣彼得堡市對外經濟委員會(主席為普京)專家、第一副市長普京的顧問、聯邦政府辦公廳副主任、總統辦公廳副主任等職。2000年1月~3月他出任普京總統競選總部主任。普京當選總統后,他曾任總統辦公廳第一副主任,并作為國家代表擔任俄天然氣公司副董事長和董事長。2003年10月,被任命為總統辦公廳主任;11月,成為國家安全會議成員;2004年2月,兼任總統直屬與各宗教聯合會協調委員會主席;2005年11月,被任命為第一副總理。
在梅德韋杰夫的仕途中,普京一直是他的引路人和提攜者,他也成為普京最信賴的助手和朋友。2000年出版的《來自第一人:與普京談話》一書透露,普京認為與梅德韋杰夫、伊萬諾夫和巴特魯舍夫三人交往時感到輕松愉快。良好的法律專業修養、在市政府和聯邦中央政府及總統辦公廳工作的歷練,使梅德韋杰夫養成處事精明、足智多謀、為人謙和低調、工作效率高等許多優點,深得普京的器重。2005年3月《專家》雜志寫到:“在最近五年總統辦公廳存在著一個集團,是他們幫助總統履行憲法所賦予的職能,其核心人物就是梅德韋杰夫。”正是與普京的這種親密關系使外界相信,他是普京培養的接班人之一,而任命他為主管“國家項目”的第一副總理,更是對他的高度器重和考驗。
伊萬諾夫俄羅斯的“保衛者”
謝爾蓋·鮑里索維奇·伊萬諾夫,1953年1月出生于圣彼得堡一個職員家庭,畢業于圣彼得堡大學語言系翻譯部,與普京是同級校友。大學四年級時兩人同被推薦進入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下屬紅旗學院同一班學習。伊萬諾夫曾說,他與普京在一個大組織的小班級相識,又一起在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圣彼得堡局第一處當下級軍官。兩年后,伊萬諾夫被調到莫斯科,從此他在克格勃的仕途一路暢達。他先后在蘇聯駐芬蘭和肯尼亞的間諜機構工作。據一名英國記者披露,上世紀80年代伊萬諾夫曾被英國作為間諜驅逐過,但伊萬諾夫否認此事,認為可能是同名的另一個人,因為叫這個名字的人太多了。蘇聯解體時,他已是俄羅斯聯邦情報局下屬一個局的副局長。1998年,普京被任命為聯邦安全局局長后,就將伊萬諾夫提拔為聯邦安全局副局長兼分析、預測和戰略計劃局局長,并晉升為中將。普京出任總理后,伊萬諾夫出任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這被認為是加強普京總理班子的舉措之一。普京擔任總統后,2001年3月,伊萬諾夫出任國防部長,成為俄羅斯第一位“文職國防部長”;2005年11月,他被任命為副總理兼國防部長。
在伊萬諾夫擔任國防部長的幾年間,他對俄軍著手進行“深刻的改革”,取得顯著成效。首先,他對日漸衰落的俄戰略部隊進行改革,著力打造新型洲際導彈、新型攻擊核潛艇和超級航空母艦,力圖打造一支能夠穿透美國任何導彈防御系統的新型威懾力量,以保持與美國的戰略力量平衡;其次,改革軍隊指揮系統,明確國防部統攬軍隊總體事務,而總參謀部在國防部領導下只負責軍事計劃的制定和實施,使過去軍隊指揮權之爭和決策效率低的問題得到根本解決;其三,開始軍隊職業化改革,確定到2008年,將俄軍75%的人員變為職業軍人;其四,走質量建軍道路,將俄軍總人數由2001年的134萬逐步減少到目前的120萬和2015年的100萬。當然近一段時間,俄軍也出現了不光彩的事件,如2006年9月~12月洲際導彈試射連續失敗,軍官虐待士兵案等。但不論總統還是議會都沒有因此對他過分指責,普京還多次表示充分信任他。普京在宣布任命他為第一副總理時說,伊萬諾夫“成功履行了作為國防部長的職責”,并“在升任第一副總理后,繼續監管國防事務和軍工等部分經濟領域”。有分析認為,普京提升伊萬諾夫并解除其國防部長職務,是想把他與軍隊中發生的一些不愉快事件分開,實際上是對他進行政治保護。
伊萬諾夫因其堅決反對北約東擴和主張與美國保持戰略平衡,而被西方認為是俄政壇的“強硬派”,但同時也是一位“可以信賴的談判對手”。他的同事們認為,他是那種“有教養,有奉獻精神和精干內行的領導者”,同時也是一位風格低調和“謹慎的決策者”。
或許不僅是兩個人的對決
離明年3月俄羅斯總統選舉還有近一年的時間,除梅德韋杰夫和伊萬諾夫外,不排除還有其他人進入普京視線的可能性。
目前從民意調查來看,梅德韋杰夫和伊萬諾夫被任命為第一副總理后,知名度和人氣都上升較快。從2007年3月全俄羅斯民意調查中心公布的數字看,從今年1月1日到3月14日,梅德韋杰夫和伊萬諾夫在電視上的出鏡次數分別為497次和589次,在民眾中的知名度分別達66%和70%。在回答如果普京不參加明年的總統選舉,你將選票投給誰的問題時,有20%的人表示將投給梅德韋杰夫,9%的人投給伊萬諾夫,這或許是因為梅德韋杰夫任第一副總理的時間較長。一些俄專家推測,普京的接班人很可能會從政府內部產生,因為“這是一條已被證實了的確保權力延續性的簡單道路”,他們預料在總統大選開始前約六個月,“接班人”名字將會公布,且排在“候選人”名單的也不只是梅德韋杰夫和伊萬諾夫兩人,還有總統辦公廳主任索比亞寧、聯邦安全局長帕特魯舍夫等,他們都是有實力的潛在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