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這六個方面的特征無一不與檢察工作密切相關。這就要求檢察機關必須深刻把握服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實質,不斷增強司法能力,找準服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切入點”,狠抓“著力點”,把握“結合點”,強化“關系點”,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關鍵詞:和諧社會 切入點 著力點 結合點 關系點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新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重要舉措。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這六個方面的特征無一不與檢察工作密切相關。這就要求檢察機關必須深刻把握服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實質,不斷增強司法能力,找準服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切入點”,狠抓“著力點”,把握“結合點”,強化“關系點”,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一、轉變執法理念,找準構建和諧社會的“切入點”
(一)統一執法思想,牢固樹立和諧執法理念。檢察機關在服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要不斷轉變執法理念,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和和諧執法觀。要緊緊圍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一目標,統一執法思想,著力在進一步學習領會六中全會精神上下功夫,著力在正確理解和把握和諧社會與法治理念的關系上下功夫,著力在深刻認識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科學內涵上下功夫,著力在樹立與構建和諧社會相適應的執法思想上下功夫,進一步奠定服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堅實思想基礎。
(二)樹立和諧執法理念,踐行檢察工作主題。檢察機關樹立和諧執法理念,踐行檢察工作主題,就是要緊緊圍繞“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牢牢把握憲法定位,認真履行法律監督職責,全面推進各項業務工作,在執法活動中充分體現檢察工作的本質屬性;就是要科學理解、辯證把握“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執法水平和辦案質量”的總體要求,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促進檢察工作協調健康發展;就是要正確處理打擊犯罪與保障人權并重的關系,既通過履行法律監督職能,維護好社會秩序和穩定,又落實好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憲法原則,依法維護公民的合法權利;就是要堅持與時俱進,不斷改革創新,著力解決制約檢察事業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問題,推進執法規范化、隊伍專業化和管理科學化建設,著力提高法律監督能力,促進檢察工作持續、健康發展。
(三)加強“三種能力”建設,承擔起構建和諧社會重任。一要提高把握大局,服務中心的能力。緊緊圍繞經濟建設的工作大局,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思考和處理檢察工作中帶有根本性的重大問題,自覺把檢察工作置于黨的領導之下,在檢察活動中全面落實黨委的部署和要求,努力實現三個“有機統一”,即執行法律與執行政策的有機統一,打擊犯罪與服務發展的有機統一,法律效果與政治效果、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二要提高處理復雜矛盾、棘手問題、突發事件的能力。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向更深的層次、更廣的領域推進,影響社會發展的消極因素和矛盾糾紛將不斷涌現,檢察機關處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重要環節,需要具備高度的政治敏銳,高超的執法技巧。因此檢察機關要不斷增強工作的前瞻性和預見性,提高處理復雜矛盾、棘手問題、突發事件的能力,無論發生什么樣的突發事件,依法及時妥善處理。如2006年8月24日,蘭州市西固區河口村村民集體到我院上訪,當時20多個村民情緒激動,提出較多問題并表示還要繼續上訪。針對這一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