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嚴格審查,是做好民行抗訴工作的基礎;找準抗點,是做好民行抗訴工作的前提;補強證據,是做好民行抗訴工作的環節;注重說理,是做好民行抗訴工作的關鍵;加強溝通,是做好民行抗訴工作的必要;做透案件,讓民行工作取得圓滿的結果。
關鍵詞:民事行政檢察抗訴
一、基本案情和法院原審裁判情況
申訴人(原審被告):漆冰丁
對方當事人(原審原告):漆健健
原審被告:漆納丁、漆平平、漆方方、漆明明
漆克昌與妻子劉坤共生育6個子女,長子漆納丁、長女漆平平、次女漆方方、次子漆冰丁、三子漆健健、四子漆明明。漆克昌于1988年去世,生前未留有遺囑。同年中國科學院將海淀區中關村817甲樓102室住房分配給劉坤居住使用,總面積為163.62平方米。漆健健自1989年起與其母共同居住。劉坤于2000年6月9日去世,生前未留有遺囑。漆健健后以劉坤名義自中國科學院購買了上述房屋,并于2001年6月辦理了所有權人為劉坤的房屋所有權證。漆健健自劉坤死亡后一直在上述房屋居住至今。本案在原審審理過程中,漆健健申請對訟爭房產進行價格鑒定的申請,海淀法院委托北京市價格認證中心進行了相關鑒定。鑒定結論表明海淀區中關村817甲樓102室住房市場價格為915,290元。原審庭審中,在法庭主持下,訴爭雙方對上述房產進行了競價,原審被告漆冰丁最后以101萬元競價,無人應答。庭審后,漆健健向法庭申請也愿意以101萬元取得該房屋所有權。
原審原告漆健健于2003年11月24日以析產繼承為由,以漆冰丁等5人為被告,向海淀區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同時提出如下訴訟請求:1、請求法院判定原審原告繼承中關村817甲樓102室的房產權,可依法給予原審被告適當經濟補償,價值約40萬;2、請求法院確認原審原告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盡了主要贍養義務,按規定可以多分遺產:3、請求法院對以被繼承人名義承租,現由原審被告漆冰丁使用的兩間平房予以分割;4、訴訟費用由原審被告均攤。
海淀區人民法院審理認為:本案訟爭房屋系劉坤的合法財產。劉坤去世后,其遺產應由其第一順序法定繼承人漆納丁、漆平平、漆方方、漆冰丁、漆健健、漆明明共同繼承。同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的份額,一般應當均等。但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贍養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同時遺產的分割應當有利于生產和生活的需要,不宜分割的遺產,可以采取折價、適當補償等方法處理。鑒于漆健健在劉坤去世前長期與其共同生活,且自劉坤去世后在訟爭房屋實際居住至今,故海淀法院綜合考慮上述情況,認為由漆健健實際取得訟爭房屋的所有權有利于生產和生活的實際需要,同時漆健健應根據其主張的房屋實際價值按各繼承人的遺產分割比例予以補償。海淀法院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10條第1款、第13條第1款、第3款、第29條,判決如下:1、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817甲樓102室住房歸漆健健所有:2、本判決生效后30內,漆健健分別給付漆納丁、漆平平、漆方方、漆冰丁、漆明明房屋折價補償款各121.200元。
該判決生效后,漆冰丁向海淀法院申請再審被駁回后到海淀檢察院申訴。
二、申訴人申訴理由、抗訴和改判情況
(一)申訴理由
申訴人申訴理由一是對方當事人漆健健(原審原告)與被繼承人劉坤只是共同居住而非共同生活;二是生效判決認定漆健健與申訴人都同意以101萬元的價格給其他繼承人予以補償,這一事實錯誤;事實上,原審庭審中只是申訴人同意以101萬元競價而對方當事人漆健健(原審原告)不再競價。
(二)該案的抗訴情況
抗訴書認為。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2004)海民初字第1752號民事判決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適用法律錯誤。審判程序違法。
1、原審判決將庭審后一方當事人的申請作為判決認定的事實,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明顯錯誤。 ,
原審判決將庭審后漆健健向法庭申請也愿意以101萬元取得該房屋所有權這一庭外的申請作為判決事實。并表述為“庭審中,漆健健、漆冰丁均表示愿在實際取得房屋所有權后按房屋價值101萬的標準給予其他繼承人相應補償”。事實上,庭審中漆健健并未主張以101萬取得該房屋所有權;而是庭審后,漆健健向法庭申請也愿意以101萬元取得該房屋所有權。原審法院將漆健健的庭后表示作為庭審行為,并將該不具有法律效力的意思表示作為運用自由裁量權衡量漆健健和漆冰丁誰更適宜取得訴爭房屋的基本依據,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明顯錯誤,事實上也剝奪了漆冰丁可能再次競價的權利。
2、原審判決遺漏了當事人的訴訟請求,適用法律錯誤,程序嚴重違法。
根據原審原告漆健健的民事訴狀,其訴訟請求第三項為:請求法院對以被繼承人劉坤名義承租,現由原審被告漆冰丁使用的兩間平方予以分割。但原審判決對該請求不審不判,適用法律明顯錯誤,程序嚴重違法。
3、原審判決既未根據雙方當事人對訴爭遺產房屋的競價確定房屋歸屬,亦未在否定競價行為后依據法定鑒定部門作出的鑒定結論進行財產分割,適用法律明顯錯誤。
原審庭審中,法院主持對訴爭房屋進行競價,以確定房屋的最終實際歸屬。但漆冰丁單獨報出最高價格后,原審法院卻沒有據此判決,而是實際對該競價行為進行了否定。再依自由裁量權確定訴爭房屋的歸屬,并對其他繼承人予以相應補償。但是,對其他繼承人的補償應以訴爭房屋的實際價值為基本依據,即應按照鑒定部門的實際鑒定結論進行分割。《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意見》第71條規定,人民法院委托鑒定部門作出的鑒定結論,當事人沒有足以反駁的相反證據和理由的,可以認定其證明力。本案在審理過程中,漆健健申請對訟爭房產進行價格鑒定,海淀法院委托北京市價格認證中心進行了相關鑒定,鑒定結論為海淀區中關村817甲樓102室住房市場價格為915,290元。原審庭審中,雙方當事人亦未對此提出異議,但原審法院未據此認定判決,卻根據原審庭審中漆健健未主張的房屋價值101萬元的標準判決給予其他繼承人相應補償,適用法律明顯錯誤。
4、原審判決未能很好地實現司法裁判的功能和目的。
司法裁判的功能和目的在于正確分配利益,解決糾紛。具體到本案,既然對訴爭遺產房屋采用競價的方式決定歸屬。理應據此判決。繼承人漆健健經濟條件較差。讓其他當事人取得該遺產,對漆健健進行貨幣補償,既能使遺產房屋價值最大化,又能使漆健健獲得較高補償貨幣后在他處購房,這樣,各方當事人的利益均能得到很好地保護和實現,并使遺產房屋這一物得到最充分利用,進而定紛止爭。
綜上所述,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2004)海民初字第1752號民事判決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適用法律錯誤,審判程序違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85條第1款第(1)、(2)、(3)項之規定,特向你院提出抗訴,請依法再審。
(三)法院再審改判情況
法院再審的裁判理由除了與原審的裁判理由相同外,不再認定漆健健與劉坤共同生活而只認定漆健健與劉坤共同居住,同時認為訴爭雙方對劉坤均盡了贍養義務。故原審判決漆健健給付其他繼承人補償數額偏低,遂判決:維持原審判決第一項,即房屋仍歸漆健健所有:撤銷原審判決第二項,將由原來的漆健健分別給付其他繼承人房屋折價補償款各121,200元為每人151,200元,即每人增加30,000元。
三、辦理漆冰丁析產繼承抗訴改判案的幾點體會
(一)嚴格審查,是做好民行抗訴工作的基礎
這里的審查,指的是審查法院的原審卷宗材料。嚴格審查,是決定申訴案件能否抗訴的前提條件。審查的目的在于吃透案情、發現問題、得出結論。審查涉及的事項主要有審查什么,如何審查,從何審查,審查結論。
審查內容包括程序、證據、事實、適用法律、法院不作為以及審判人員貪贓枉法等。例如該抗訴改判案,承辦人嚴格審查,查出原審判決遺漏了第三項訴訟請求即請求法院對以被繼承人名義承租,現由原審被告漆冰丁使用的兩間平房予以分割,查出審判人員冒簽人民陪審員姓名的違法行為。
如何審查,是審查的方法問題。這里介紹兩種審查方法,一是全面審查法;二是爭議審查法。全面審查法,一般是按照案卷裝訂的順序及法院審理該案的程序,從立案到庭前交換證據、審判、執行全方位、全過程的審查。這種審查法特別適合疑難復雜和法官貪贓枉法案件。爭議審查法,對案情簡單、申訴理由清晰、爭執焦點明確的案件,可采用此法,緊緊圍繞爭議焦點進行審查。
從何審查。在辦理民事行政申訴案件時,常常不知從何下手,這里建議首先從當事人的申訴書切入。因為申訴人對案件最了解。卷宗的審查,宜先從原審原告的起訴書中的訴訟請求開始,因為無訴求則無判決,判決必須針對原審原告的訴求0ea91237cd79111f9ef4df4675a6719b。
審查結論,是通過嚴格審查得出被審案件是否符合抗訴條件。
(二)找準抗點,是做好民行抗訴工作的前提
抗點就是抗什么。抗點準確與否直接關系到法院能否改判。在抗點尋找的過程中,要做到“三結合”:一是與抗訴的法定條款相結合;二是與最高法及市高院關于審判監督的司法解釋和規范性文件相結合,例如,《全國審判監督工作座談會關于當前審判監督工作若干問題的紀要》、《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辦理民事抗訴案件的指導意見(試行)》等;三是與原審法院的裁判文書相結合,找出裁判文書中錯誤之處。例如本案通過對原審卷宗審查后,將抗點確定為:原審民事判決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適用法律錯誤,審判程序違法。
(三)補強證據,是做好民行抗訴工作的環節
證據是訴訟的靈魂和核心,決定案件的走向。因為法律事實是由依法經庭審質證的證據證明的,反之,法律事實就沒有依據,也無從對法律事實定性進而找到適用的法律。對于抗訴案件能否改判更需要確實充分的證據來支撐抗點。有些抗訴案件。對于法官依職權應調取的證據而未調取的,檢察機關根據案件的需要還應進行調查;對于證據中存在的矛盾之處要進行認真核查,直至補充調查。
(四)注重說理,是做好民行抗訴工作的關鍵
抗訴再審案件審理的對象是已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我們制作的抗訴書不但要說服雙方當事人、原審法官,更重要的是要說服再審法官和審判委員會。因此,抗訴書的說理極其重要,說理也必須高于原審裁判。,抗訴書說理到位能夠提高民行抗訴案件的質量,體現民行抗訴的公正性、客觀性和中立性。增強民行檢察監督的權威性和實效性。民行抗訴書說理工作要符合高檢的要求即案情要理清,抗點要抓準,依據要過硬,說理要充分,用語要恰當,抗訴能服人。
例如,該案的抗訴說理緊緊圍繞抗點,從原審判決證據采信、認定事實、適用法律上進行說理,同時反駁原審判決的判決理由,這樣說理能將證據、事實、法理、法律和裁判理由融會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
(五)加強溝通,是做好民行抗訴工作的必要
一是與當事人的溝通。找出雙方爭議的焦點,并將焦點與原審裁判書進行對照。二是上下級的溝通。加強與上級院的聯系和溝通,爭取上級院的支持。特別是對一些疑難復雜案件處理。更應及時向上級院請示匯報,利用上級院人才優勢,“借力”做好抗訴工作。同時,要及時向上級院匯報出庭各種信息,以保證抗訴工作取得實效。三是與法院的溝通。與法院的溝通最重要,因為抗訴案件能否改判是法院說了算。這里要做好庭前和庭后的溝通。庭前要與原審的承辦法官溝通,聽取他們的裁判理由和依據,彌補抗訴的不足,庭后要向再審法院提交抗訴案件出庭意見書,針對再審庭審情況及時表明檢察機關的意見和建議,補充抗訴書的不足。
(六)做透案件,讓民行工作取得圓滿的結果
抗訴改判并非民行工作的唯一目的。在辦理民行抗訴案件時,我們還要把握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積極化解矛盾,爭取抗訴案件法律效果、社會效果和經濟效果的最佳結合。第二,辦理抗訴案件要樹立初查意識,積極查處審判不公背后是否有司法腐敗行為。第三,積極挖掘案外價